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得其乐读唱本

  

  旧俗语:“骑驴看唱本”,有两个层面的含义:表层的含意,如字面所指,就是骑着驴子出门,或探亲访友,或办事旅游,没有乘坐轿子的钱财,也没有舟车伺候的身价,好歹有头驴子骑,到底后面还有“走路的”,骑着驴子也不好读四书五经,随身带上一个唱本,一路走着,一路看,也好打发时间。深层的含意,就成了一句歇后语,不无恶意地扬言“走着瞧”,瞧什么呢?瞧个水落石出的意思。如上两个层面的含义,都与本文无关,本文只说“看唱本”一事,绝不做语境和哲学上的深究。

  上世纪40年代,刚入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唯一的爱好就是守在老旧收音机旁收听广播。电台里播放的流行歌曲,嗲声嗲气,实在听不下去,成出的大戏又听不明白唱词,最爱听的节目就是曲艺。听过曲艺,就想找到曲艺文本,当作课外读物,也是一种消遣。

  正好,市面上有许多小唱本在卖,这种小唱本小16开,甚至是28开,再生纸、微黄的光面纸上,大多是手写石印,每册一个段子,一般小书店、地摊上都卖,一册只要一分钱,放学路上买一本,回到家里看看、看后随手扔掉,也不至于被家长发现责怪看闲书,耽误学业。

  小唱本种类繁多,内容无所不包,有成出的大戏,有一段一段的相声曲艺,还有纯供阅读消遣的故事文本。这类读物对于戏迷们来说,很是值得珍惜了,旧时学戏,戏文要自己抄写,能够花几分钱买一个唱本,带在身边随时拿出来看看,再跟着唱几句,实在方便得很。

  当然,这些都是旧事了,读到初中,开始读文学作品,小唱本就不屑一顾了。如此大半生时间,早已经把小唱本忘了。也是偶然,忽然在网上看到了旧时的小唱本,那是无意中浏览网站,本来是想找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品位极高的古籍网站,谁想,突然呈现出来的竟然是唱本,出于好奇,打开浏览,哎呀,这不就是我少时看过的小唱本吗?于是进入网页,真是大开眼界了。

  这个网站里保存着上万种小唱本,有成出的戏文,有子弟书,有相声、大鼓、河南坠子、山东梆子,一下子,突然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中国戏曲文化的恢宏画卷。如获至宝,一连多少天,我钻进到了这个网站的文本宝库,一个唱本、一个唱本地浏览。只是遗憾,权益保护,只许浏览,不许下载保存,这倒是难不住我,一面看,一面使用最原始的手法保存,反正我也不扩散,就是自己的业余爱好,很多东西就被我据为己有了。

  经过多日的搜寻,对于小唱本的来龙去脉,多少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据中国出版印刷史记载,早在明代,中国的出版印刷业就成了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明代中期,以杭州为核心的印刷出版业,已经发展成了一条主要的经济链。据记载,彼时以印制杂书为业的出版作坊,南京有104家左右,苏州有67家,杭州有36家,这些印刷作坊于印制“严肃著作”之外,印制了许多“小说杂书”。此类“小说杂书”发行数量大,利益很是可观,由此也就更刺激了印刷出版行业,到了明代后期,于“小说杂书”之外,更有通俗的小唱本随之应运而生了。

  明末清初,商埠形成,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激发了通俗文艺的大发展,出版商瞄准了说唱文艺的广大市场,印制周期短、成本低、利润高的小唱本。再加上清代中期,皇族成员对于通俗文艺的偏爱,唱本文化已经成了一道社会风景。后来发现的《清车王府藏曲本》,洋洋数十卷,几近亿万字,收集了彼时流行的全部戏曲、说唱文学文本。

  这位车王爷有钱有势,府里请来书生,为他抄写搜集戏曲、曲艺。多年积累,车王府抄本多达1700册,包括了说唱鼓词、子弟书、快书、牌子曲、岔曲、莲花落、时调等,时调中又有马头调、太平年、西江月、十二月、福建调、四川歌等文本。上世纪50年代车王府戏曲藏本被学者发现,并且整理出版,如今成了一部宝贵的文化财富。

  车王府的收藏,比起彼时的出版商宝文堂来,也只是冰山一角了,宝文堂在出版唱本上,应该说是中国出版史上的辉煌高峰了。宝文堂初创于明代,最先只是印制账簿、信笺,进入清代,宝文堂生意红火,开始印制出版通俗文艺书籍,宝文堂的出版物不计其数,如今保存下来的小唱本,大多都是宝文堂印制的。

  中国小唱本也被日本学者发现。上世纪初,日本法政大学教授长泽规矩也来到中国。这位教授出身于世家,其祖父曾经藏有图书数十万册,不幸毁于战火。从此这位学者立志尽寻中国古籍。1927年至1932年的6年间,他多次造访中国,从搜集中国戏曲开始,发现了彼时流行民间的小唱本。他遍访中国通俗文学学者,从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学者那里取得各种唱本。此间,他更看到了《清车王府藏曲本》,对中国说唱文学产生浓厚兴趣,多少年间从文澄阁、来熏阁、保萃斋、文萃斋等处得到了许多钞本曲本,其中包括皮黄、高腔、昆曲、牌子曲、赶板、小岔、马头调、大鼓书、快书、子弟书的钞本不计其数。长泽规矩也回国定居之后,他将在中国搜集到的唱本定名为双红堂文库,不仅推介到日本民间,更进入高等学府,成为一宗认知中国文化的宝库。

  时代进步,人们文化素质提高,原来一些通俗读物渐渐淡出社会视野,但许多原生态的通俗读物,却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重新看到这些原生态的小唱本,那种清新、纯朴、隽永的艺术气息,令人沉醉。我想,如果能有人下一些功夫,经过收集、筛选、整理后,将这些小唱本结集出版,可能不会没有市场。

  只是,我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读了一辈子正史、经典之后,再拾起小唱本,一本一本地读下去,真也是自得其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的故事--曲艺戏曲--赫舍里嘉嘉
曾庆雨 | 论清代《金瓶梅》故事在民间戏曲艺术传播中的两种演绎现象
婆媳归阴游地狱 曲艺,唱本类
苗怀明:说唱文学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说唱文艺研究与非遗保护传承
弹词的历史、传承与传播’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