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汁传家2



    (上接33版)

    2 师傅棒子下学成的手艺

    徐嘉祥17岁正式进店拜师当学徒,按照旧时餐饮行业的老规矩,当掌柜要先学手艺,从学徒做起。“手艺不精,不能服众,怎么管理?搞不好就被人糊弄了,那哪成啊。”从当学徒的第一天起,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坏了规矩”。

    师傅口中所说的规矩,指每样食品的制作流程、配材使用,不仅仅是豆汁,还包括各种小吃点心。“特别是作点心,要非常严谨。”

    老师傅们做点心,至今仍保留着食材配料用杆秤称重的规矩,“每种用料的量都是特定的,多用少用一钱,成品的味道都有出入。”徐嘉祥说,按店里的规定,不过秤、不按规矩作出的点心,为不合格产品,不能出售,师傅自己掏钱买下。

    徐嘉祥19岁时,师傅开始教招牌点心糖火烧。学了两个月,他以为学成了,“有点儿自鸣得意”,一次制作中偷了懒,糖火烧欠了火候。“师傅用擀面杖狠狠打我,疼得双手直抖。”师傅严守规矩,绝不因为他是老板的儿子就特殊对待。徐嘉祥从此长了教训,再也不敢有一点偷工减料。

    做学徒的规矩还包括做人,要养成谨慎周到,不怕吃苦,勤恳耐劳的品质,第一条就是早起。豆汁每天5点开火熬,学徒4点钟起来为师傅准备,如果是炸油饼,学徒3点半就要开始发面。北京孩子哪受过这个苦,当时徐嘉祥听到这规矩,简直都快疯了。“在我爸面前夸下海口了,不能让人看不起。我想了一个辙,改变自己的作息,每天下午睡觉,凌晨醒来,4点钟开始干活,不能耽误事。”

    学手艺还有一条,不能叫苦叫累,在徐嘉祥的学徒生涯中,最惨痛的经历是炸油饼。“一天炸1500张油饼,用完4口袋面粉,夏天穿着背心短裤站在油锅边一天,汗如雨下,油蹦出来溅在身上,一身的燎泡。”即使这样,父亲问起来,他还得咬着牙说:“没事儿,好着呢!”

    徐嘉祥身上有一种迥异于90后北京孩子的成熟干练,便是在这样严苛的学徒生活中磨炼出来的。20岁,徐嘉祥出师。他特意把父母请到桌前,端上10多样点心,父亲逐一尝过,还是对其中两样挑出毛病,可见学无止境。

    20岁的徐嘉祥在老豆汁店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豆汁店主人更迭,但是老味道却几十年没变,从第一辈老师傅手里传下来的传统手艺和熬制方法被严格地遵守。

    “不能变的老规矩”成了徐嘉祥脑子中的一个烙印,却也成了这个青春期孩子想要挣脱的束缚。在豆汁店独当一面后,这个从小就满脑袋“鬼点子”的小伙子打算“思变”了。

    3 要把豆汁做成“北京可乐”

    谁也没想到,徐嘉祥一接手父亲的豆汁店,最先动的竟然是老师傅。对老字号来说,老师傅是一宝,因为这事,徐嘉祥第一次和父亲发生了争执。

    初出茅庐的徐嘉祥心怀雄心壮志,打算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一提喝豆汁,就知道朝哪儿去”。但现实中作为老字号的豆汁店,国营店的底子根深蒂固,之前几乎没有管理可言,也没有工资的奖惩制度。

    徐嘉祥接手后用了绩效管理,把分配方式、工资结构都做了改动,员工们上班进门要打卡。老师傅们可不吃这套,有些还是自家亲戚长辈,带头破坏制度。徐嘉祥一狠心,不顾父亲的阻拦,把老师傅们“请回家去了”。

    管理归管理,可徐嘉祥没忘了老师傅的恩情。“背地里,再拎着东西挨个去道歉赔不是,请他们做顾问,安排好他们的养老问题。”下决心走出“变”的第一步,是因为他觉得“得和时代接轨,你老原地踏步,人家都跑着呢,你可不就掉沟里了。”  

    徐嘉祥下一步要变的是店面环境,改变老字号在人们心目中“脏乱差的苍蝇店”的印象,开分店他决定把店里的厨房改造成明厨,让客人吃得安心,然而再次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样不合规矩,父亲担心老手艺被人学了去。“我先斩后奏,店面装修好了才把我爸请去看,他总不能把我开了吧!”徐嘉祥一脸坏笑。

    为了用现代的手法管理老店,徐嘉祥成人高考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还通过自学考下了注册会计师。新店选址老一代人讲“金角银边”,徐嘉祥则更看重餐厅面积,用客流量、舒适度作为指标,还要提前做市场调查,计算利润率。经过改造的新店利润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半,徐嘉祥终于用事实说服了父亲。

    当时,二十出头的徐嘉祥把老豆汁店做得风生水起,在传统餐饮界也打出了自己的名声,甚至经常在电视上露脸,用他自己的话说“都狂的没边了,人都快飘起来了。”这时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把豆汁做成“北京可乐”,大批量生产听装销售。一时间记者蜂拥而至,“北京可乐”成了传统餐饮复兴的一大新闻。

    豆汁想要大批量生产就必须提高效率引进设备,父子俩再次发生激烈冲突,父亲坚决反对。传统的豆汁工艺,是大酱缸发酵,完全靠手工。父亲认为加人手可以,但进设备不行,“老东西就得老手艺做,方法不能变,效率不高也没得谈!”两人争执不下,还没争出个结果,却没想到徐嘉祥突然遭遇了大麻烦。

    “那时候年轻,自我膨胀,太狂了,结果合同出了问题,最后我爸赔了一大笔钱才把事情摆平。我一下就了,觉得自己年少轻狂,道行太浅。”徐嘉祥从此不再抛头露面,静心思过,生活似乎一下子从顶峰跌到了谷底。

    4 豆汁不是生意是生活

    名噪一时的90后豆汁店掌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引发议论的把豆汁做成“北京可乐”一事也逐渐无人提起,闭门思过之后的徐嘉祥开始低调做人,收敛起昔日的锋芒和锐气。几年来,他依然执掌着5家豆汁店,生意依旧红火,“变与不变”的纠结依然困扰着他,然而经过这几年的思考他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问起“北京可乐”的旧事,徐嘉祥不好意思地摆手:“不提了不提了,那时候想法太幼稚了,不是弄个听就能当可乐的。”参观了可口可乐北京分公司的生产线之后,他终于意识到,豆汁是不可能这样在生产线上靠勾兑生产出来的,这种标准化的管理和生产模式曾经是他一度向往和推崇的,可是他现在明白,这样生产出的,就不是豆汁了。

    “豆汁是手工慢慢熬制的,环境、天气,甚至制作者的心情都会影响到它的味道,它可能不标准,但是充满人情味儿。”几年的沉淀和成长让徐嘉祥悟出了老北京人留恋豆汁的真谛,是那种人情,那种喝的氛围,那种平和的生活的味道。

    徐嘉祥开始重新审视他一度努力突破的“规矩”。他把自己的网络签名改为“做人、做事、做生意,无论吃食还是做人,该有的程序、礼数,一样不能少”。这话实在不像一个90后的男孩说的,却是他经历了挫折和成败之后的反思。“吃过亏才能懂事。”他认真地说。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改,但是,在传统手工艺制作豆汁的问题上,徐嘉祥终于和父亲两代人达成了一致——不能改。

    放下当年的雄心壮志,徐嘉祥知道自己要做的不是肯德基、麦当劳那样的标准化连锁店,只是一家招呼街坊充满温情的正宗原味的豆汁老店。“梦里千条路,醒来卖豆腐。梦里想得再好,醒来都得先踏踏实实地干好眼前事。”徐嘉祥说。

    如今的徐嘉祥心态平和,不再纠结,他每天都会高兴地看到,很多老客人来店里,为的不光是喝碗豆汁,而是边端着碗吸溜,边和店主、熟客唠唠家常,讲讲故事,“完全把我当成街坊朋友,听我嗓子哑了,会回家给我拿药。”

    有位常来喝豆汁的老奶奶,一次在店里喝着喝着,突然难过地告诉他,以后再也喝不到这口了。老人要随儿子移民美国,却惦念着这碗豆汁。

    徐嘉祥喜欢和老主顾们聊天,这让他回想起自己从小住的胡同大院,邻里街坊处的像一家人,他自小就是“胡同串儿”,吃百家饭长大的。如今,这种温暖的人情可能只有在这样的老豆汁店里才能找到了。

    徐嘉祥说,在北京有300年历史的豆汁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糟粕做粥,不拘贫富,老少齐坐共饮,上供皇家,下卖乞者。”没有贫富贵贱,不论身份地位,豆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大家一起享受的,便是这朴实无华,却又舒爽温馨的市井生活的乐趣。这样的人情之美,正是老北京最让人留恋的地方。

    “豆汁之所以出名,不单因为味道奇特,还因为它所蕴含的北京情结。”徐嘉祥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说了这样一句话:“豆汁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生意,而是生活,一种让我找到幸福感的生活。”     甘南摄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汁传家
90后小掌柜,坚守几十年老味道,每天早上整个北京城都在等他的味道
一块五的豆汁被他做成“北京星巴克”,90后男孩10年来每天凌晨起床,只为了留住最老北京的味道
每个清晨,整个北京城都在等着他的第一口味
鬼谷子告诉你,对不懂规矩的徒弟,该清理出门户,还是要清理的!
忆父亲(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