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何:把贱骨头进行到底

萧何:把贱骨头进行到底

“封建”意识中,“打天下”定然算是一项顶了天的“大生意”。见了秦始皇的车驾,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生当犹是”,可以算是见财起意。陈胜揭竿而起后他们起兵响应,则可以是入伙分赃了。

可“打天下”这种生意很特别,初起时是“联营”,继而是“股份制”,可当天下打下来,却忽而就会变成“寡头”统治了。


就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典型意义上的“打天下”而论。刘邦率了萧何曹参樊哙一伙占沛为公并声援陈胜、项梁时,算是联营中的一家;拉了韩信、英布、彭越三大名将并许以封国一同对抗项羽时,那是典型的股份制;击杀项羽的第一时间就将威胁最大的韩信以“一力士之力”擒于京都、削国降侯,便已经吹响了“天下者我一人之天下也”的号角。


区区刘邦何足道哉?泗水亭边一个小混混而已。七年的时间就修成了皇帝之尊,多亏一群舍命相济的高智商、高武功、高忠诚奴才佐成。其实其中最为鸡鸣狗盗也最实用的献策者是陈平,可当了国的刘邦一样知道“潜规则”是不可以明说的。于是他把功劳给了相对而言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光明灿烂的另外三个人,即所谓“汉初三杰”。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可这三人的奴才指数又有不同。韩信功劳太大且又有兵有国,不论他是如何的没有反心甚至以钟离味的人头表现他的没有反心,刘邦的心头都不可能容许一个随时有着很大的谋反可能性的人物存在。于是又是徙国又是降侯最后干脆杀掉。

张良没有什么权柄也没有什么野心,再加上身体本就不好,刘邦最是放心。这才有让张良自己去选三万户做为自己“采邑”的佳话。可张良大概真是从内心里敬仰这位出自草莽的帝王。他很讨巧地选择了当年遇龙之地的“留”做为自己的封地,又把紫柏山那样一个距离“龙城”并不远的地方做为自己的修仙之所。后来那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地名叫留坝。

在韩信杀了张良隐了之后,刘邦的最大倚恃和最大隐忧,便落到了受封为元功十八人之首的萧何之上。想来是爱之愈深便忧之愈切,就如那些最爱自己老婆的人反而是最担心老婆出轨的人一般,刘邦对萧何的帝王之术,便也用得最勤。而那萧何呢,为谋得一个善始善终,却也只好起十二分的精神,以毫不利己专门利君的超贱骨头奴才相,演出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君相之契。

酂侯萧何的功劳何其大也?作为刘邦的“后盾”,他仅在财政税收方面的贡献便是不可磨灭的。


第一, 收图籍,周知天下税源之数。史记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第二, 治后方,培植关中税源基础。史记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第三, 做军需,补前线兵员粮饷。套用鄂千秋的话说:“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

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这话颇有深意。鄂氏不惜埋汰刘邦而高抬萧何,更能显示萧何的后援之功。


第四, 治汉律,奠定汉家祖宗基业。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命令萧何健全法律,萧何整理了

以前收藏的秦朝律令,引用了其中适用的法律条文,《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又新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为《九章律》。《九章律》一直成为汉律主体,是司法审判的依据。其后叔孙通等又制定《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合计六十章,此外又颁布科、令,以补律之不足,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汉律体系。其中的户律,可与秦户律一起构成中国较早的赋役全书。

如此的萧何,毫不争议地成为当年当地意义上“人民的好总理”了吧。可一样要一次次地感受来自刘邦发自内心深处的凄风冷雨。于是乎,一轮又一轮的“帝王术”与“奴才术”在二人之间强力地博弈着……

第一轮:问候神功与人质大法。这一次的奴才术,托名一位鲍姓书生为之计。史记中说: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第二轮:置警卫与退封赏。这一次涉险过关,靠的是前朝东陵侯召平的点化。史载:汉十一年,陈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语在淮阴事中。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第三轮:盛名下的警惕与功高下的自污。这里涉及到二个故事,一是自污,二是自亵。史上说: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如果放到现代,相国应该算是一国的第二号人物吧。这也没用。刘邦说关就关说杀就杀,哪管你当年曾经给我多上过二金的贿赂呢。好在萧何命不当绝,否则要和那位“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韩信到九泉下做伴了。

就是这样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仍然差一点晚节不保——不对,当萧何故意惹怒百姓时,他已经丢掉晚节了。想想看,这“奴才”该是多么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的一个角色啊。而这样的一个奴才,却又是从当年的一个打天下的股东转化来的,这角色就更是增加了难度。


更可乐的是,还有一个叫司马迁的人来说风凉话。他说:“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听这意思,萧何是托刘邦的福才成就他的赫赫威名的。难道司马先生可以不顾刘邦当年对张韩萧三杰高度评价的语录么?

邵雍的见识也摆脱不了帝王本位:

一时韩信为良犬,千古萧何作霸臣。彼此并干名教罪,罪犹不逮谓斯人。

若非韩信难除项,不得萧何莫制韩。天下须知无一手,苟非高祖用萧难。

其实他不如说萧何的一世威名,全然得自于他那一身的贱骨头。倘如他不巴结刘邦这个“赖”,也不引荐那个穷其一生受尽胯下之辱的韩信,不知刘皇帝只靠一个眼高手低的张良和一个鸡零狗碎的陈平,再加上那个把孙子装到极处的娄敬,以及一群杀猪宰羊的沛县儿男,天下能否稀里糊涂地就改姓了“刘”?

201191旧稿,2015719日略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开国第一侯、汉初三杰之一:赞侯萧何(7)
萧何的堕落只为活命?
向前看的萧何与向后看的韩信
嗜酒如命的曹参怎成一代名相?
三十世家之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参成功的管理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