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月初五过端午

  李建华

  乡谚:“五月五,过端午。点艾叶,插柳枝;拴彩绳,挂香袋;熏雄黄,驱虫蚊;悬钟馗,保平安。”

  小时候,跟着姑母在农村过端午,那才叫快乐。才五月初一,家家就动手开始忙起来。用竹竿绑着的掸帚在屋里墙角一遍一遍扫过,窗棂被擦得透出原有的色泽。然后手拿着晒得干干的艾叶扎成的草把,点燃了,进进出出,让艾叶的袅袅香味,像亦步亦趋的贴身警卫,也跟进跟出。所有房屋的门扉上,插了几支柔嫩翠绿的艾枝或柳枝,砖墙木门的房子,好像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某种神秘的气氛。(后来才知道,点燃艾叶不仅仅为了辟邪,更为了驱除屋内外细菌及病虫,是激浊除腐败,杀菌防病,讲究卫生的体现。)

  我还记得:有几家门上还悬着钟馗像,说是钟馗捉鬼,镇宅驱邪,保一家平安。

  初一到初四的几天里,大人们忙着准备咸鸭蛋;还准备了大肉块、糯米、粽叶,院子的墙边上放着一张桌子,还放着用泥砖垒成的简易灶上的一口大锅,女人们忙着裹粽子,煮粽子。一切就绪,只等端午的到来。

  初四那天晚上,小孩们大多被拴上了一根细细花花的五彩绳,有春联的大红,有天空的湛蓝,有油菜花的金黄,有水仙花的淡紫,还有雪花的纯白——这绳儿老人说能辟邪,小孩要从端午前一天晚上一直扎着它,直到五月十三日,找一墩马莲花,放到上面,就能驱虫赶蚊,惊吓草蛇,消灾避难,逢凶化吉。据说,这种五彩绳是从走村串户的货郎担那儿换来,他端午节前就搓好的。另外,还有姐姐、婶婶们做的香袋。香袋内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然后再用各种鲜艳好看的绸缎做面子,上面绣个“福”或“平安”的字样。各种香袋,形形色色,玲珑夺目。尤其是它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这种香袋,观之好看,闻之馨香,挂在家里是摆设,别在衣襟上是点缀。每人两个,一大一小,样式不同。大如西红柿,小巧玲珑如蝴蝶,也像绣球样的,还有像小动物的。我们这些小孩看着挂在衣襟上的香袋,看着长长的丝线穗子,心里乐滋滋、甜蜜蜜的,仿佛生命里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靓丽的色彩。

  在这个庄重而神圣的日子里,孩子或大人拴斑斓多姿的五彩绳和挂鲜艳好看且发出清香的香袋,是有特殊意义的。人们是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借助生命鲜活、万物生长的端午,来表达乡里乡亲的和睦安详,同时也渴望后辈能健康成长。

  初五那天天色破晓,伴随着鸡啼声,炊烟笼罩了整个村庄,村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人们挎着篮子游走在村间小巷,逢人便从篮子里提出一袋粽子,“自家弄的,尝尝,如觉得好吃,再去拿!”小孩们聚在一起,看到提篮的人就一块儿上去围着打转,姐姐,婶婶,亲热地叫着,被围的人也不恼,微笑着从篮子里拿出咸鸭蛋,一人分一个,小孩们哄闹一会儿,就拿着咸鸭蛋满意地走了。从早到晚,人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没有华丽的花灯,没有河畔激动人心的龙舟会,有的只是来自百家的粽子和自腌的鸭蛋。农村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在端午这一天,送上自己的一份纯洁而又朴素的祝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陆水听潮 | 月牙儿:端午往事
香囊的制作工艺
早春散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端午节快到了,提醒家人吃4样、做2事,都是老辈传下的“讲究”
五月五,过端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