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箱

  沈楚赓

  风箱,是个古老的物件,在我的家乡,很长的岁月里,家家户户的灶头旁,几乎都有它的身影。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做菜烧饭都离不开风箱。

  我的童年,每一个清晨都是在“啪嗒、啪嗒”的风箱声里醒过来的。晨光熹微里,奶奶总是第一个起床,为大家庭的生活拉响一天的序曲。每当我家炊烟升起的同时,家家户户都会传出清脆的风箱声,灶火熊熊,饭菜飘香,给人一种“村炊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的美好印象,沁人心脾。

  风箱的外形是长方形的木头箱子,由板箱、拉杆活塞、活门组成。为了不漏气,活塞的四周用结实的棉线箍着一圈密集的鸡毛。轻软的鸡毛,不影响活塞的推拉,但有效地防止了空气的外泄。每只风箱的前后,都有两个活门,很小,像两个小窗口。活门的“门”用薄板制成,挂在窗口,吸风时张开,将空气吸入;推风时合紧,将空气从风箱内侧底部的风管推进灶膛。随着拉杆的前后拉动,活门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需要旺火时,拉得急,像京剧中的西皮快板一样紧凑;需要弱火时,拉得慢,像越剧中的笃鼓檀板一样舒缓。家家户户的灶间里,随着风箱的节奏,灶膛里的火苗一起一伏,映得烧火人的脸孔忽明忽暗,胜似川剧中的“变脸”。那清脆的风箱声,和着乡村鸡鸣狗叫、小孩哭闹的喧哗,犹如一台错落有致的乡野交响乐。

  杭嘉湖平原,地上没有山岳和森林,地下没有煤炭和油气田,平时做菜烧饭的柴火全靠稻、麦、油菜的秸秆和桑园剪下的枝条。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乡镇砖瓦行业的大发展,用农作物的秸秆可以换建房的砖瓦。顷刻之间,今天成为累赘的秸秆成为香饽饽。然而,生火烧饭的柴火成了大难题,正当人们束手无策之时,村里的一个能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攀上了酒厂的“高枝”,用廉价买断了酒厂的糟水。当时该酒厂酿酒的酒基是金钢刺,为百合科落叶攀缘性灌木,用机器粉碎后作为酿酒的原料,因此,酒糟水晒干后可用作烧火的燃料。一时间,村里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都开挖了大小不一的“池塘”,将运来的糟水倒灌入内,通过太阳的暴晒风干,成为一块块沾有酒香的“柴火”。然而,这些“柴火”像煤饼一样,需要引火柴和风箱的助力,才能酿成旺火。于是原来没有风箱的农户,也配备了风箱。但是风箱制作的工艺和材料关系到风箱的效果。在我们村,爷爷是公认的能工巧匠,很多的风箱都出自他手。他制作的风箱原材料要求高,箱体用陈年的杂工板配制,不会开裂漏风;拉杆活塞用枣木制成,耐磨而不易损耗。再加上细腻的工艺,美观、灵巧、风大,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拉风箱看似简单,实际上既是体力活也得讲技巧。刚生火时,风不能大,大了容易将火吹灭,只能轻轻拉出微风就行。待灶膛的引火柴充分燃烧,特别是放入了“硬柴”(木质树枝)后,就可以用力拉,火势就会汹涌澎湃,直达锅底。烧火时,必须两手兼用,配合默契。一手拉杆,另一手续柴,拨弄火苗,快慢得当,否则饭会夹生,菜会烧焦,好端端的一锅饭菜不能食用。

  拉风箱可谓是单调乏味,一拉一推重复运动,没有乐趣可言。特别是在夏天,人一动就会淌汗,灶间更是成了蒸笼,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黄梅天,由于气压低,浓烟有时会从烟囱往回灌,窄小的灶间烟雾弥漫,让人苦不堪言。小时候放学归来,常常被奶奶派差拉风箱,而心思早已经随着锅里的蒸汽飞到了室外,因为已约好小伙伴外出游戏,只得可怜巴巴地问奶奶:“还要拉几下?”奶奶在忙碌中顺口回答:“再拉几下。”于是拼命拉上五六下就逃之夭夭,奶奶在后面呼叫也无济于事。当然如果能借到一本连环画,就会安静地坐下来帮奶奶拉风箱,一边翻看美丽的图画,看到精彩时就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不小心竟被蹿出的火苗烧去了半边头发,只得理个小平头才敢去上学。

  然而到了冬天,外面大雪纷飞,寒气逼人,但在灶间则温暖如春,孩子们会主动帮大人拉风箱,一则为了取暖,二则可以饱口福。在缺穿少吃的年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吃上一口锅里的食物。同时还有意外的收获,可以顺便在退出的炭火里埋入番薯,等饭做好,番薯的香味也透出来了。剥去焦黑的外皮,咬一口既香又糯,那美味好吃得难以言表。如今想来仍满口生津。

  说到风箱,还有一个歇后语不得不说,“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老鼠生来爱钻洞,它以为风箱的风口也是一个洞,于是一激动就钻进去了。但钻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之时,我家灶间里发出拉风箱“啪嗒、啪嗒”的声音,听起来有点瘮人,加上邻居家刚死了一个人,让人顿起鸡皮疙瘩,一家人整夜提心吊胆睡不好觉。到了第二天早上,爷爷打开风箱的顶板,才发现是老鼠捣的鬼,虚惊一场。

  白墙青瓦,树影婆娑,炊烟袅袅,还有那“啪嗒、啪嗒”的风箱声,是故乡烙在我记忆深处永不消失的印痕。随着燃气灶、电饭煲的广泛使用,那时时相伴的风箱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如今念想,一半是温馨,昔日那个大家庭生活的情景,虽苦犹乐;一半是哀伤,毕竟与风箱相伴的岁月已离我越来越远,永不回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烟火气里旧时光
【创作大赛】风箱声声耳边响 || 王守忠
乡情美文:风箱
散文||拾 柴
那些年,我们都会拉风箱
传统的农家吹风工具——老风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