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且问秋安

这天早晨,空气里稍稍藏着点滴凉意了。

摊开《灵飞经》,写字的功夫,笔画里似乎少了许多黏腻,多了几笔疏朗,这就是秋天的高妙处,那些草木,可不就是天地间的笔画吗,水分不再那么足,经过了酷暑的历练,干爽精致了许多。

这天上午,我在厨房里看朋友做鱼头炖豆腐。新杀的鱼,去掉鱼鳞,抠净两腮,从中间剖开,洗净,放在锅里与热油打两个照面,加水,放上葱姜、八角、香叶、花椒,一通炖,直到汤色发白,放入四方块的嫩豆腐,完全不用放什么鸡精之类的佐料,就非常有味。秋天来的时候,喝起这道汤,整个人的身体就格外爽朗。

多年以来,朋友一直在江苏几个地市做生意,每年秋天,总会邀我们去他的居所,亲手为我们做几个拿手好菜,他一边做菜,一边抽空与我们唠嗑,朋友还是老的好,菜还是自己做的放心。今年,漂泊了多年的朋友从遥远的江苏回到皖北小城,照例不忘为我们做菜,他说,这是“啃秋”,也叫“贴秋膘”,在一起贴秋膘的,不是亲人,就是至交——贴,可不就是贴心吗?

秋天里,俯拾即是美味,遍地皆有吃食,在哪吃都是吃,一个炒扁豆,千人千味,关键是和谁一起吃。隔江千万里的朋友,会照例发个短信,互问秋安,秋天里似乎是最适合问候的季节了,秋高气爽,鸿雁传书,鸿雁飞行的这一路,处处也都是风景,送来的也都是裹挟了秋阳的好消息。

重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依然是那么美好,这么多年,除了唐诗宋词,写秋的文章,就数它了。秋的声,秋的味,秋的意趣,在郁达夫的笔下,全都有了饱满的色彩。想起1923年再次来到北京的郁达夫,寄宿在自己的兄长家里,他的工作是去北京大学教授统计学,这哪里是他的专长,况且还要每个月拿微薄的报酬。这样的人生可谓步入“秋凉”,可是,郁达夫却能在这样的秋天里活出春天的意趣来,他接济文学青年,有许多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后来都成了享誉全国的大家。郁达夫的秋天里,流动着别样的温暖和金色。

秋天里,就是适合交友和互致问候的季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也是秋天的景象;“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也是秋天的情愫。在旧时,秋天一到,书信在时空的织布机上,如梭子一样频繁穿梭,穿越到古代,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季节,最常见的动作就是研磨,执笔,互问秋安。

是的,秋天来了,这是多好的借口,且问秋安,你还好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越有趣,越有福——摘自《读者》
郁达夫:我撞上了秋天
郁达夫
郁达夫嗜酒
吹牛
微讲座|陈子善:郁达夫的朋友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