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一八事变”86周年:当我们谈论战争时,在谈论什么
   
 阅读时间

 4 分钟



这周是“九一八事变”爆发 86 周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在当今和平环境下或许很难想象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伤痛,然而书写战争的作品不胜枚举,作家们这样做并非是歌颂战争,相反,他们用作品反思战争与人性,探究战争的残酷本质。


下面将列举一些非常经典的战争描写以及相关书籍,可以让你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战争。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我们离开了城市……大家全都出来了……那是1941年6月28日中午,我们斯摩棱斯克教育学院的学生聚集在印刷厂的院子中。会开了不长时间,我们就出城沿着老斯摩棱斯克大道赶往红光镇。


我们一边观察警戒,一边分成小组前行。傍晚时分,暑热消退,双腿变得轻松起来,我们走得更快了,不能回头也不敢回头看…只有在停下来休息时,我们才转头向东方望去。


整个地平线都被淹没在紫色光芒中,大约是四十公里开外,却好像映红了整个天空。很明显,那不是十几幢也不是一百幢房子在燃烧,是整个斯摩棱斯克都在燃烧……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超过100万名15—30岁的苏联女兵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们中有医生、护士,还有伞兵、坦克兵、重机枪手、狙击手等。


本书真实记录了她们亲历的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还有战火中伟大的爱情。这些女兵眼里的战争,与男人们的描述截然不同。这些女兵的回忆,会让你感受到二战中最直观的冲击和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永别了,武器》


  “我也知道战争的坏处,不过总是要使它打完的。”

  

   “打不完的。战争没有打完的。”

  

   “有打完的。”帕西尼摇摇头。

  

   “战争不是靠打胜仗取胜的。就算我们占领了圣迦伯烈山,那又怎么样?我们就是打下了卡索高原、蒙法尔科内和的里雅斯德,又怎么样?你今天没看见那些遥远的山峰吗?你想我们能够把那些山都抢过来吗?这得奥军停战才行。有一方面必须先停战。我们为什么不先停呢?敌军倘若开进意大利来,他们一呆腻就会走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土地。现在彼此都不让步,于是战争就发生了。”

  

   “你倒是位演说家。”

  

   “我们思想。我们看书读报。我们不是庄稼人。我们是机械师。但是即使是庄稼人,也不见得会相信战争的。人人都憎恨这战争。”

  

   “一个国家里有个统治阶级,他们愚蠢,什么都不懂,并且永远不会懂得。战争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而且他们还借此发财哩。”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早期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29年9月27日。


海明威以自己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男孩亨利参加战争、经历战争并最终脱离战争作为作品的发展线索,海明威借助亨利向世人表达了他鲜明的主题——厌战、反战思想。


作品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锌皮娃娃兵》


人死的时候,完全不像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双手一扬,倒下去了。


实际情况是,子弹击中头部,脑浆四溅,中枪的人带着脑浆奔跑,能跑上半公里,一边跑一边抓脑浆,这是想象不出来的,他会一直跑到断气为止。


与其看到他那种样子,听他抽泣,哀求速死,想早些摆脱痛苦,真不如让他开枪打死自己轻松些,如果他身上还剩下一点气力的话。


另一个躺着,恐惧悄悄地攥住了他的心,他的心开始打鼓,他大喊大叫……检查一下他的脉搏,跳得正常,于是你放心了。可是脑子在等待那个人体弱衰竭……等你离开病床,这个娃娃兵已不在人世了……




《锌皮娃娃兵》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部非虚构作品,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


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正如这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亲们在墓地里讲述着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生活与命运》


医院里的人见她这样平静,听到她提的问题,都感到吃惊。他们不知道,她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很清楚的事实,没有意识到托里亚已经不在人世。她对儿子的感情太强烈了,以至于既成事实的威力丝毫不能动摇这种感情,所以他还继续活着。


她已经失去理智,谁也没看出这一点。她终于找到了托里亚。就好像老猫找到已死的小猫,又高兴,又拿舌头舔。


她的心还要经历长时间的痛苦,直到几年、也许几十年之后,慢慢地、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堆起自己的坟包,在心里清醒地感觉到永远失去了儿子,才会在既成事实的威力面前屈服。


劳动营的士兵干完活儿,已经走了。太阳就要落山,坟地上的胶合板投出了长长的影子。只剩柳德米拉一个人。



《生活与命运》一书的作者是瓦西里·格罗斯曼,小说围绕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以及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


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压迫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深刻的细节展现出来。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纳粹灭绝营、前苏联古拉格的描写,今天看来依旧震撼人心。


《华尔街日报》评价道,“正如所有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生活与命运》令人压抑沉痛,它毫不妥协地展示了人类所能造就的恶与他们在危难中成就的辉煌。一本伟大的书,只有一位俄罗斯人能完成的杰作。”


题图:沫沫

校订:吴巍 / 姚色丰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新生订阅号精选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
书写时代的苦难和勇气
锌皮棺材娃娃兵,苏联最后一部战争电影,实弹拍摄极具真实感!
阿列克谢耶维奇
战争的悲悯于逝者毫无意义
8句话告诉你201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究竟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