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皮影戏《花木兰》 | 叶辰亮


这几天,上海木偶剧团的制作间和排练间里热火朝天,演职人员们正忙着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的最后冲刺。这台创作于2015年的皮影戏,即将于本月底参加于俄罗斯举行的第五届俄罗斯鄂木斯克“金小丑”国际木偶艺术节。


舞台技师冯晓伟正在为“白虎”安装关节限位绳。皮影演出逼真与否,

关节限位至关重要,演出时若出现反关节活动就出洋相了。


与传统皮影戏不同,《花木兰》打破了仅在幕后设置灯光的结构,转而采用如电影银幕般的皮影布架,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加上中国水墨画般的黑白风格,打造全新概念皮影戏。自2015年8月首演至今,《花木兰》共演出场次达65场,观众逾万人。



演出前,演员提前展一展皮影,确保关节活动自如。


为了让《花木兰》代表中华皮影艺术舞台精品走出国门,上海木偶剧团今年上半年邀请各路专家对剧目进行修改提高,完善故事情节,音乐也加入了更多民族元素。修改提高后的《花木兰》对木兰习武、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三幕戏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加强主线观赏性,为木兰、白虎、小黑狗、战马“大力”四个角色加了不少戏份,使剧情发展更加连贯生动,也为剧目注入更多情感因素,凸显木兰对父母的关爱、对国家的责任,以及战争带来的牺牲。

  

皮影戏舞台上看似疏朗,影屏背后却是一片忙碌,由于涉及不同部位

的活动,往往需要几个演员合力方能操作一个皮影。


主创人员还为剧目增加了更多的战争武打场面,让“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的感觉在舞台上得到升华。根据剧情改动,舞美增加森林遇虎、虎跳崖等几处全新的景片和多媒体画面,整体构图更加充实丰满。制作技师运用阴阳面刻画雕工,进一步区分匈奴与魏军,使两军在幕布呈现上以黑白两色作为各自符号,并为匈奴军增加了更多图腾刻画。


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在灯光设置、投影技术等方面

做了诸多创新,舞台意境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


本文刊2017年9月20日《文汇报 镜头纪实》

原题《指掌乾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尺舞台手中线 唱念做打在其中
皮影戏:一代宗师杨双林
十年三部曲,宝藏剧团带“偶”勇闯“元宇宙”
最美非遗人 退休不退“艺”
木兰祠
四川皮影戏皮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