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这一生,总要有点接近于病态的情怀

2017 Camaret-sur-Mer 这是我第27次面对你


━━━━━


随着电影《敦刻尔克》的上映,GQ 前视觉总监苏里也踏上了他的第27次大西洋之行。据他描述,这是一种病态的情怀,但正是这种情怀带给他动力、勇气、思考、方向和平静。十三年来,他用相机记录下这条海岸线,寂静的镜头语言也为我们提供了国庆出游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沉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借你的沉默与你说话, 
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且哀伤,仿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 聂鲁达(节选)


只有了解我的人,才知道我有多怕热闹,只有了解我的人,才知道我有多么热爱一份安静,一份带有忧郁、寒冷的安静。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有这么一个地方,无时无刻不在我意识的最深处,在这条延绵百公里的海岸线上,他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的生活里,他给了我动力、勇气、思考、方向和平静。


这条海岸线,伴随了我整个摄影的经历,也见证了自己十多年的生活轨迹,从2004年,我摄影启蒙仅仅8个月后,第一次踏上他的领地开始,直至今日,每一年都会尽可能多的回到他的身边,带着自己那一段时间的感悟,开心不开心的情绪,面对着寒冷的大西洋倾诉一翻,我想这已经不该叫情怀了,是一种病,一种我根本不想治疗的病。


这一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达到病态,其实是一种上帝的恩赐,因为这些后天能改变潜意识甚至脑回结构的意识,才是使一个人内心快乐、满足、坚强、坚守自我准则的磐石。


这个爱好就是摄影,这个地方就是诺曼底。


平日里这条海岸线在世界上默默无闻,最近因为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里。我希望以一种散文的形式,梳理这十三年的纪录。


从法国最北面的海滩开始一直到布列塔尼最南端,没有那场大撤退,就没有四年后的那个登陆。1940年5月25日,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的闪电战赶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敦刻尔克,对面大西洋,后背是147个师,近300万德军的包围,天空中有德国空军的封锁……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奇迹。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原本计划撤退3万人改写到了33.5万人,他们成为四年后重返欧洲的主要力量。


时隔77年零3个月,我在8月25日踏在了这片被称作“盟军海滩”的沙地上。


━━━━━


2017年8月25日的清晨5点43分,我独自一人驱车前往敦刻尔克的港口。



━━━━━


25日早晨7点30分,我绕过了纵横交错的码头,找到了那片海滩。我有些激动,但并没有径直走下去,而是找了唯一开门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下来,一杯 expresso 让我安静一下。



━━━━━


25日,上午8点整,我开始踏上了“盟军海滩”最南端的部分,也就是电影里最多描述的位置。


退潮中的敦刻尔克海面


敦刻尔克的沉船


25日,上午11时,我移动到了当年敦刻尔克撤退海滩的最北边。


沉船2,远处是小城 Bray-Dunes,法国海岸线最北方的镇子


━━━━━


25日下午15时,我沿着 D60 号公路返回敦刻尔克小镇。



这条 D60 公路就是历史图片里,盟军撤回后,一片狼藉的汽车、坦克等辎重丢弃在路边的地方。


━━━━━


26日,我凌晨起床,开车来到了敦刻尔克北边5公里的小镇 Zuydcoote,天还黑着,凭着昨天在海滩上目测的位置,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起伏的沙丘上走了40分钟,于清晨6点37分到达了这里。在延绵不断的沙丘最前端,跌宕嘎然而止,垂直落差直到下面的海滩,这里易守难攻,十分开阔,英法战争期间,这里就是重要的堡垒,德军在1942年开始修建了著名的大西洋壁垒(Le mur de l'Atlantique)。法国人没有移走他们,据说他们觉得这就是历史,这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


车往南开50公里,Calais,北方重要港口,距离英国多佛最近的大城市,希特勒一直认为盟军会在这一带登陆,大西洋壁垒修的最坚固的段落,部署了380mm 炮,此物直接把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复制,通过铁轨放在掩体里。什么概念呢 ?这里距离英国海岸直线距离33-35公里,此炮射程40公里。1944年6月,人类第一次导弹形式的攻击从这里开始,德军射向英国的 V2 导弹从这里升空。Calais 完全毁于战争,是典型的战后包豪斯类型建筑的城市。

 

27日早晨5点,天蒙蒙亮,跑了步。


Calais 的建筑

 

Calais 港口的德军碉堡


Calais 城里德军藏匿 380mm 毫米炮的掩体


━━━━━


27日下午13时,到达了距离主城20公里的位置,开始了延绵一百多公里特有的白悬崖地貌,遥相呼应的英国那边也是一样的地貌,这证明了板块学说的成立。这里距离英国33公里,是英吉利海峡的哽嗓咽喉,希特勒丝毫不敢怠慢,掩体炮台连成了片。


Cap Blanc-nez


二战纪念碑

 

27日下午17点30分,途径战士墓地。



━━━━━


27日,晚上20点10分到达了城市 Boulogne-sur-Mer。



28日上午9时,到达了往南150公里的城市迪耶普,这里是除了 Calais 外最近的大型港口城市,至此进入了诺曼底大省。天一下就阴冷了,云层开始压下来,温度下降。1942年8月19日,以加拿大军队为主的盟军6100人在这里又一次敢死行动的登陆,最后以惨败告终,但是盟军在这次行动中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这为2年后的 D-DAY 留下了那句名言,“在迪耶普奇袭中每伤亡一名士兵,在诺曼底登陆中将换回十名士兵的生命。”整个城市常年高悬加拿大国旗。


就在这片海滩上,加拿大士兵和部分盟军展开了敢死一般的登陆实验


━━━━━


开车渐渐进入诺曼底的腹地,天气越来越阴郁,我喜欢这样的诺曼底,一个人,一台车,只有雨刮有节奏的声音一直陪伴着我……



从地图上看,已经渐渐进入了上诺曼度的腹地(Haute-Normandie)。


好戏不怕晚,延绵百公里的白垩纪的白色悬崖到了一个小镇就结束了,但是在谢幕的时候,出现了最美丽的风景,这个小镇就是 Étretat。



2014年5月25日,我清楚地记得,两瓶红酒和简单的食物,在落日后幽蓝色的苍穹下,在退潮安静的有节奏的海浪中一边喝酒一边流泪,眼泪就是忍不住,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哭,我就想让诺曼底的大西洋知道我的一切。这张照片,就是在我一瓶酒后,顺手拍摄到的。


Le Havre 是法国第二大港口,吞吐量仅次于马赛,塞纳河入海口。诺曼底战役期间受到严重破坏,5000人死亡,8万人无家可归。2005年,奥古斯特·佩雷主持重建的勒阿弗尔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7月,重建的城市中,以水泥结构的教堂最为惊艳(图最右边的建筑)


2015年7月

 

继续往南开。通过一座雄伟的诺曼底大桥(Pont de Normandie),跨越塞纳河的入海口,驶向了下诺曼底地区(Bas de Normandie),绕过很多巴黎人度假最多,也是印象派画家聚集过的两座小城 Deaville 和 Honfleur(我的比喻就是北京人心中的北戴河),重新走上沿海公路,这里开始,延绵几十公里的寂静平常的沙滩,因为1944年6月6日的D-Day而被世界知道,一个一个小镇的名字大家都已经忽略了,但是因为那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事行动落下的滩涂代号却保存至今,海岸线从北到南依次的顺序是,金滩、剑滩、奥马哈海滩、朱诺滩和犹他滩。


有一次我在诺曼底一家男人是越南人、妻子是法国人经营的 r&r 的酒店里吃早餐,我表达了如此热爱这片土地,想在这里买房生活,男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头也没抬地说:“这里有什么好,除了阴冷,que les vaches(只有牛)。”

 

盟军绕过了德国最强的大西洋防线位置,避开了大城市,来到了“就只有牛的诺曼底”。


2009年6月6日,D-DAY 65周年,前来的人们穿上当时的服装走在 Arromanches 的海滩上,身后就是退潮后的浮桥

 

2009年6月6日,D-DAY 65周年,前来的人们穿上当时的服装走在 Arromanches 的海滩上,身后就是退潮后的浮桥

 

2009年6月6日,另一处的浮桥基座


2004年6月6日,D-DAY 纪念日60周年,黄昏涨潮的 Arromanches,远处海里依稀可见浮桥部分


2004年6月6日,60周年纪念日的当晚,从四面八方来的老兵在酒馆里跳舞庆祝。


2009年6月在夜里的德155mm 炮的掩体


━━━━━


沿着 D514 公路直行,进入了奥马哈海滩,这里是美国精锐第一师登陆的位置,因为那部《拯救大兵瑞恩》而被人牢记的。登陆日,最长的一天,惨烈程度,不再描述。

 

这里也是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成名的地方。“拍的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豪言壮语在今日的摄影圈里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如果重新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我愿意理解成为,“拍的不够好,是你距离自己的内心不够近。”


2014年6月6日,70周年纪念日,穿戴成当年“自由法国”游击队的人们在奥马哈海滩


2014年6月7日,奥马哈海滩上波兰来的人们扮演成美军

 

2009年6月6日,65周年,美军墓地,互相敬礼的“英国战士”


2004年6月6日,位于 Colleville-sur-Mer 的美军墓地


2017年8月,美军墓地,这一次我本来不想进去看看的,但是车到了那边,怎么都忍不住进去看看你们,摸摸这些大理石的十字架,敬个礼,妻子说我每次诺曼底之行实际是为了扫墓。

 

关于这条 D514 公路,它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一个挂角,一个起伏,它通过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梦境里反复出现,也许白天我想不起具体的细节,但是人只要一站在诺曼底,一走上这条小路,一切的记忆便像潮水般涌来。


2017年8月,出现在我梦里无数次的那条 D514 公路边,一座被炸毁的教堂。


离开 D514 公路,进入诺曼底的南边,在距离海岸线几十公里的地方是小镇圣梅尔教堂(Sainte-Mère-Église),这里在1944年6月5日夜空投了伞兵,为了切断法国腹地的德军向登陆海滩增援的速度。著名的美剧《兄弟连》的前两集讲述的就是这里的故事。


2014年6月7日,装扮成70年前的法国人的法国人


2009年6月7日,Sainte-Mère-Église 街头


绕过满是纪念空降兵 E 连的 Sainte-Mère-Église,到达最近的海滩便是加拿大人浴血奋战的犹他海滩。

 

2009年6月7日,从波尔多来的人们穿扮成美军模样,站在德军掩体上


2014年6月7日,70周年,飞越犹他海滩的美国 C-130 运输机


━━━━━


大西洋,穿过英吉利海峡,终于透过了气,直面对面的美洲大陆,海水的颜色变得更蓝更透彻。转过诺曼底便是布列塔尼。


一个模糊的显赫的地带——-圣米歇尔山(Le Mont-Saint-Michel)。诺曼底说它是我们领地的结束,布列塔尼说它是我们界限的开始。这个小小的地方聚了灵气和仙气,在中世纪开始,先后修建了一千年之久,建成了今天的样子,涨潮就是孤岛,退潮在教堂山南面出现一条小路,每当潮汐涌来,大海环抱了这座小山,你站在哥特式的教堂的平台,听着管风琴和唱诗班的声音,望着天地苍茫一片,仿佛如天籁一般让你灵魂出窍。



这两张图间隔了10年,这个破陋房子也坚持了10年,这10年也正是我的摄影,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的10年。“爱的东西一直在那里,没增没减,只要变化一点点角度,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就像夫人和完美的情人,教堂山又是我心头的肉,我觉得给谁我都没意见。


划过教堂山,车头西,进入了布列塔尼的半岛,海岸线,越来越有特点,越来越有气势,由于绕开了英吉利海峡,直面了大西洋,这里的惊涛骇浪,卷起千层雪是常态。如果说诺曼底的寂静是沉淀下来的,那布列塔尼的寂静就是被冲刷出来的;诺曼底的质感是风声和断尾鸥的啼鸣,那布列塔尼的质感就是更性感的风声和海浪的声音。



我并不是爱战争题材,“苦难”的表达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师负责,恰恰相反,我一直觉得那是川菜类型,用强刺激口味取得最简单直接口欲的方式,我迷恋着战争里的每一个不分阶层的人,战争才是人类智慧与人性最集中最大化的表现形式,所以我喜欢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追溯战争。

 

“嗯”,只有我自己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苗头,因为什么细节,什么时候开始发展,到2014年,我开始了纷纷穰穰人群之中的“复杂性构图”,我痴迷那种在繁闹无序当中截取一帧,彰显摄影师断章取义、摆弄是非的能力。

 

但是这次我突然如同超越了音速,我只想一片寂静,一片,寂静。

 

“摄影分两种,一种有声、一种无声。”

 

这片文章写于广州,我很想念你们。我想我会有第28次、第50次面对大西洋,直至永久。

 

因为我千叮万嘱咐我的夫人与挚友,请将我的骨灰全部撒进诺曼底的大西洋。

 

2017年9月,Bretagne,这篇文章写于广州,我很想念你们,“冷冰冰”的你们。


━━━━━


花絮


认真的你会发现在敦刻尔克的紧促时间里,我会突然“消失”了几个小时,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人民太热情了,在我在海滩按照地图寻找沉船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用探雷器扫来扫去的老哥,我们俩攀谈了起来,他得知我从地球的另一面为了这个纪念日而来激动的不行,哆哆嗦嗦把一上午的收获送给了我。下图依次为,一战的弹沙、二战德军步枪子弹、二战新型比利时步枪子弹、法国大炮上的元件(法语没听懂)。之后他要拉我喝一杯,我说我开车呢,他说喝啤酒且没警察,之后我就挂了,因为啤酒是8.4度的!


转载自信号PHOTO(ID: signalphoto),转载请注明出处。


━━━━━

撰文、摄影:苏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还原二战的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突破“不倒防线”
当大西洋堡垒遇到隆美尔,会擦出什么火花来呢?
五千美军战俘列队进入罗马 海滩重演敦刻尔克悲剧
「万物简史」从敦刻尔克到诺曼底:大英帝国的滑落曲线
二战时,德国距离胜利有多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