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那些花儿 | 涂殷健


二十多年前,我在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时,谈峥是我写作课的老师。尽管我们师生之间除了上课之外,直接接触的机会不多,他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那时,谈峥年纪还轻,比我年长五六岁吧,可是讲起课来却让我感觉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不是谈锋劲健、口若悬河的人,讲课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言精练,淡泊内敛。他常常穿着一身素净整洁的衣衫,腋下夹着一叠讲义,从容不迫地走进教室。在第一节课上,他开宗明义地说,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道理是一样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怎样写问题。这两个问题明确之后,就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问题了。写作水平决不是靠着上几节写作课就可以提高的。众所周知,在中外文学史上,好的作家无不是熟读文学作品或理论著作的,所以,写好文章的关键首先在于广泛的阅读。他还特别强调了学好中文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母语功底,是无法学好外语、写好外语文章的。课堂上,他既不大谈写作理论,也不传授写作技巧,而是常常领着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英美文学的名篇佳作——一边在讲台前悠闲地踱着方步,一边习惯性地将右臂在胸前弯曲,用右手抱住左臂,举着讲义琅琅地诵读起来。他朗读的时候,声音不是很响,但发音纯正,读到精彩的地方会停顿下来,抬起头注视着前方,像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般,再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解其中的妙处。

    

不过,温文尔雅的谈峥,对于学问却不失严谨之风。读大学时,我曾一度着迷于英文诗歌,有时不免技痒,就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我曾经试作过数首英雄双韵体的英文诗,记得其中一首用打字机工整地打印出来后,作为作业交给谈老师。作业发还给我时,我看到评语写的是“A good poem!”(好诗!),分数是“A”,我不禁一阵得意——我也会写英文诗了。可是,接着我就发现,在全诗的倒数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末尾,有一道铅笔划出的弧线,旁边批注着“rhyming?”(押韵?)。英诗中的英雄体有几种不同的押韵方式,但是像汉语格律诗一样,它不仅对于格律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对于韵脚也极为讲究。我写此诗时,在韵律上动了不少脑筋,唯独这两句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押韵。于是,我灵机一动,借用汉语近体诗中邻韵通押的方式,用了两个韵声相近的单词来凑合过去。显然,这没能逃过熟谙诗律的老师的法眼。还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为他和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所作的序言中的一句话“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我落笔时记得华兹华斯曾说过这样的话,但具体的文字却记不真切了,就信笔写成:“poetry is the natural overflowing of spontaneously powerful feelings”(诗歌是自然强烈情感的天然流露)。谈峥在我写的那句话后面完整地写下了正确的原文,并请我注意引文的准确性。

    

大学毕业后,我与谈峥便没有什么交往了。记忆中留存的始终是他在课堂上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形象和课余时在复旦校园里悠然自得地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后座上坐着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朋友。

 

红花石蒜、蜡梅  选自《人间花事》 孙良 绘

    

有一天,我偶然在报纸上读到一篇谈花论草的散文,两千余字,写得极好,署名是“谈瀛洲”。不知怎的,我的眼前突然闪现出谈峥的形象。于是,我又将文章读了两遍。那详博渊雅的知识、舒缓平静的笔调,实在和我印象中的谈老师非常契合,连姓氏也是相同的。可是,大学期间似乎并未曾听说老师用过“谈瀛洲”这个名字,而且谈峥讲授的是英美文学,似乎也并未曾听说他喜欢养花种草呀。这重疑虑像谜一样在我头脑里盘桓了好一阵子,我也因此更加留意起这位“谈瀛洲”来了。之后,谈瀛洲的散文和随笔不时见诸报端,大多是以花草为主题,但是内容却并不局限在风花雪月、春华秋实之中,而是以中外历史和文学为经,以儒家和佛法思想为纬,旁搜远绍、出古入今。其中不乏笔调深沉如鲁迅者,如《杂草》《花儿为什么开》《不知死,焉知生》诸篇皆是。他的散文,讲究文章结构,注重文字韵味,叙事生动,内涵丰富,节奏感强,显示出作者不同寻常的语言艺术修养、布局谋篇匠心和不懈的美学追求。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上网查找,才证实这“谈瀛洲”果然就是谈峥的笔名,而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文学创作上的成果更让我惊叹和钦佩。

    

2015年仲夏,在复旦大学外文系1995届学生毕业2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又见到了谈峥老师。此后便得以微信上时时了解他的近况——除了日常教学外,谈老师还经常到国内外讲学,并主持复旦大学中澳创意写作中心的工作,然而,他最喜爱的写作却未曾停止过。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又接连出版了长篇小说《灵魂的两驾马车》、译作《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集》,还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迷蝶记》的初稿。爱花、种花、赏花和写花依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花草文章也已结集为《人间花事:一个唯美主义者的植物散文》。


    

谈峥笔下的花草树木,是有着他自己鲜明个性、情感和情怀的花与草、树与木。书中文章长短各异,妙趣横生。有的讲述花草的种植方法、生长历史,有的考证史实、辨正名物,有的叙说与花草相关的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在让读者领略他爱花、种花、赏花、写花的种种宝贵体验的同时,也与读者分享着他的美学观点、文艺思想和人生感悟:“对于种花,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我只爱那些为了开花而开花的花。”“种花的最高享受不在于花开得多少,而在于花开得是否硕大,是否完美。”“如果说茶花是一个人,那么它就是一位最有耐性的艺术家了——它慢慢地孕育着自己的作品,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养料,直到臻于丰盛完美之时,才把它呈现出来。惟其如此,像它这样生长缓慢的植物,才能够开出这么多、这么美、这么硕大的花来!”——这是花的成长过程,但其实也是他自己写作的过程与体会吧。体验生活、观察社会、思考问题,教书、读书、写作,他的日子一直紧张而愉快,虽然他的风度翩翩的形象让它们看似悠闲。

    

谈峥的专业方向是莎士比亚研究和英国唯美主义研究,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并不囿于外国文学领域,而是以他长期浸淫其中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在《人间花事》中,同样有他特有的中西并重、融会贯通的风格。这是一个美妙绝伦的花的世界,单是品种,就有扶桑、迎春花、枸杞、山茶花、石榴、茑萝、火棘、唐菖蒲、大丽花、牵牛花、爬山虎、夹竹桃、水仙、萱草、红花石蒜、薰衣草、杜鹃、桂花、虞美人、松、柏、芍药、蜡梅、玫瑰、秋海棠等五十多种花草。书中引用古今中外书籍不下数十种,既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佛经道藏、笔记小说、地方史志,也有希腊罗马神话、莎翁戏剧、民间谚语和笑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引经据典,读来却恰到好处。然而这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其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在于这些花事中所包含着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记忆。“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花事》中,充溢于花与人之间的,是作者对花、对人的深厚感情:有对精于园艺的舅公的启蒙之恩、敬慕之情(《夏日的扶桑》《菩提珠》《石榴》等篇),有对聪明勤奋、家教严厉的阿爹的敬畏之情(《珊瑚》)、有辛劳持家的阿婆的养育之情(《白兰花》)、有爸爸的舐犊之爱(《晚香玉:美好的夏日香花》)、有对妈妈的依赖之情(《朱顶红》),以及和妻子之间的浪漫爱情(《红花石蒜》)……这一篇篇文字无不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灿烂地迸发出生命的力量。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这些植物散文“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史”。

    

            2017年11月8日     

本文即将刊于《文汇报 笔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INERVA | 《人间花事》:花朵与百味人生
大师的弟子|陆谷孙弟子谈峥:一生追逐学问,便是人间花事
忘忧伴夏 | 复旦男神教授将人间花事搬进了这个村子里
【品作淡言.第9期】一场花事
散文:奔赴一场花事
一些花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