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鲁采奏鸣曲》 和托尔斯泰夫人

插画:田威

◎远 人

有时候我总觉得,托尔斯泰的《克鲁采奏鸣曲》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另一种写法。

两部小说的相似之处不少,都是关注家庭,都是刻画上流社会人物,都是偷情酿造出惨剧——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死于非命。和之前的长篇小说相比,《克鲁采奏鸣曲》的主题更为集中、篇幅更为紧凑、冲突更为激烈,在大刀阔斧的叙述中更为抓紧读者眼球。

创作该小说的动机,托尔斯泰已借主人公波兹德内歇夫之口告诉我们,是为了“揭发我们畜生般的生活”,理由是“我们在道德上太堕落了”。晚年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生活阶层得出如此看法,我倒不以为真就是他“世界观激变”的结果。以托尔斯泰非凡的艺术之眼,不可能不在漫长的一生中,洞悉自己身处阶层的全部隐秘。任何一个小说家都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托尔斯泰也没能例外。

波兹德内歇夫谈论的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阶层,和托尔斯泰紧接着创作的《复活》如出一辙。似乎在聂赫留朵夫出场之前,托尔斯泰想先看看《复活》主人公的轮廓,因为聂赫留朵夫也是从“畜生般的生活”中走到我们面前的。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过立体塑造的沃伦斯基也在小说中化身为特鲁哈切夫斯基再次登场。作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中间过渡,《克鲁采奏鸣曲》有理由成为托尔斯泰中后期小说的重要环节。托尔斯泰也必然投入自己的不懈精力和巨大才华。

小说故事简单,波兹德内歇夫婚后不久,和妻子从短暂的甜蜜走向貌合神离的彼此憎恨。当半吊子音乐家特鲁哈切夫斯基走进波兹德内歇夫家庭之后,和女主人关系日趋暧昧。波兹德内歇夫在强烈的怒火和嫉妒下杀死了妻子。在叙述杀妻故事之前,他对自己生活的上流阶层进行了一览无余的描述。他得出结论,整个上流社会无处不道德堕落,无处不男盗女娼。波兹德内歇夫从自我出发,详细讲述自己走向堕落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不只属于他个人,还属于整个上流社会。他如此,整个社会也如此,没有人能幸免。从波兹德内歇夫在妓院沉迷堕落开始,最初的慌乱和害怕使他不断祷告上帝。令他意外的是,所有他尊敬的长辈得知后不仅不谴责,还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好事。这些不断修改出的文字也移植到了后来的《复活》之中。波兹德内歇夫从纯洁的少年生活到堕落的青年生活不就是聂赫留朵夫的生活?它也是托尔斯泰在《忏悔录》中描述过的个人生活。而且,波兹德内歇夫的生活和托尔斯泰本人更像,特别是波兹德内歇夫的嫉妒,能完整叠合托尔斯泰的本人心理。

甚至,小说描写的婚姻冲突也是托尔斯泰和妻子的冲突。

小说中的波兹德内歇夫中年结婚,这点和托尔斯泰一模一样。托尔斯泰三十四岁结婚,成为他妻子的索菲娅刚刚十七岁。托尔斯泰的结婚理由也和波兹德内歇夫一样,是“妄图建立一个最高尚最纯洁的家庭”。波兹德内歇夫妻子爱好音乐,擅于钢琴,托尔斯泰妻子同样热爱音乐,一直到花甲之年还每天弹琴自娱;波兹德内歇夫妻子引人注目,托尔斯泰妻子同样赢得前往他们家庭的所有来客如屠格涅夫、费特、斯特拉霍夫、高尔基等人的友情和尊敬。

刚刚嫁给托尔斯泰,这位全俄罗斯最伟大的天才就对她说“你是我的助手”。索菲娅能够胜任,在于她天资卓越,多才多艺,同时酷爱文学。结婚之前,索菲娅创作的中篇小说《娜塔莎》引起托尔斯泰的极大兴趣。可惜的是,索菲娅知道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远远不如丈夫,在结婚前将小说付之一炬。她婚后自认最幸福的事就是为丈夫抄写手稿,长达百万字的《战争与和平》被她抄写了七遍之多,而且,夫妻间的默契竟达到托尔斯泰只写下一个字母,索菲娅就知道完整的单词是什么的程度。为托尔斯泰《复活》绘制插图的画家列·奥·帕斯捷克纳克曾说索菲娅“在许多方面是个卓越的大人物,堪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匹配”,谢尔盖延科也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再也找不到比他的妻子更铁面无私的批评家了”。从结婚开始,索菲娅就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丈夫,抄写丈夫手稿是她“非常心爱和非常需要的工作”,只要丈夫对她“讲他的创作构思和计划”,索菲娅就“总是高兴得要命。我也一直能理解他”。

在近半个世纪的共同生活中,索菲娅履行了自己的最初誓言,哪怕她婚后不久就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索菲娅来自宫廷,嫁给托尔斯泰后住进庄园,仅管理七百多公顷的土地就“难以胜任”。她更知道,嫁给托尔斯泰,就意味自己“瘦弱的肩上承担了一项崇高的使命”。索菲娅担起了这一使命,直到托尔斯泰去世,也没改变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除了抄写手稿,索菲娅还得照顾十三个孩子的生活、管理庄园、接待络绎不绝的访客。托尔斯泰对家庭事务不予理睬,索菲娅事无巨细,都得亲自处理。从少女时代到晚年,索菲娅的生活从未变过,精力也似乎从未消失过。

婚姻总是这样,到了一定程度就出现摩擦。《克鲁采奏鸣曲》中的波兹德内歇夫描述自己的婚姻时说,“我满以为我们吵过嘴,言归于好,不会再发生冲突。但就在这个蜜月里,很快又进入腻味阶段,我们相互又不需要了。于是又发生口角。”托尔斯泰这部小说写于晚年,那时托尔斯泰和索菲娅发生“口角”已司空见惯。对索菲娅来说,丈夫教会了她习惯的生活,到晚年又要她过另外一种生活,不仅无法理解,也让她心生抵触,尤其托尔斯泰晚年禁止索菲娅抄写和发表他的作品,在他眼里,他的作品是所有人的共同财产,稿费只能“去搞公共福利事业”。索菲娅身为庞大家庭的管理者,没有托尔斯泰的稿费很难维持。令她不解的是,托尔斯泰宁愿将作品发表在其他报刊,让他人获取发表自己作品带来的利益,也不肯让妻子和家庭获取作品带来的收益。哪怕她只想抄写一份手稿,托尔斯泰的“那副凶相”就使她“不知所措”。争吵总使索菲娅被“气哭”,难以理解“为什么他偏偏对我这么无情”?托尔斯泰对妻子像是毫无怜悯,晚上临睡时要她热牛奶,索菲娅因照顾孩子没有立刻端来,引发的结果是托尔斯泰“满脸怒气”。索菲娅终于能意识到的一点是“他从来没有给我办过任何事情”。她的绝望只能在日记中倾诉,“我表面上看来很幸福,可我却想离开人世”,原因是“我的一生全都押在一个赌注上,押在我对丈夫的爱情上,现在这个赌注输定了,活着再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这是索菲娅1895年2月21日写下的文字,也就在这一天,索菲娅采取了离家出走的绝望举动,“但是谢廖沙跟玛莎又撵上我,把我拉回家”。世人都关注托尔斯泰的离家出走,极少人关注索菲娅同样有过出走。

我有时不愿理解托尔斯泰对索菲娅的态度。她将一生奉献给了丈夫,为什么连最基本的理解也得不到?索菲娅“偷看”托尔斯泰的日记是夫妻爆发冲突的最外在缘由,拨开外在,也源于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他痛恨上流社会的虚伪,希望自己像农民一样犁田种地,自食其力。索菲娅算过账,托尔斯泰的行为只会增加家庭开支。托尔斯泰关注个人思想没错,对妻子却忽略到令人惊心的程度。他可以为一个农民的贫穷伤心,妻子的痛苦眼泪却让他无动于衷。

读《克鲁采奏鸣曲》时,我忽然觉得小说是不是隐藏了某些答案。

波兹德内歇夫是托尔斯泰笔下最充满嫉妒感的人,哪怕他已经不爱妻子,仍然嫉妒和妻子走近的特鲁哈切夫斯基。说托尔斯泰拥有妻子全部的爱情,只怕也是外人和我们今天的事后眼光。对当时的托尔斯泰而言,未必觉得自己拥有妻子的全部爱情。从他们的生活来看,来雅斯纳雅·波良纳做客的无不是当时俄国既赫赫有名又才华横溢的名流才俊。尤其费特,对索菲娅充满柔情,将她写入好几首诗中。事情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嫉妒。现实中的嫉妒结果当然不是像小说中那样杀死妻子,费特与索菲娅的接近又和托尔斯泰的小说情节相似,后来索菲娅校对《克鲁采奏鸣曲》清样时,不禁“又有那种沉重的感觉”。她在日记中否定了托尔斯泰对小说中的妻子看法,“女人具有完全另外一种气质,不能把感情仅仅归结为性爱;男人和纯洁的女人对待性爱的态度有霄壤之别。”

不仅费特,托尔斯泰对接近妻子的男人大都有所嫉妒。仅仅出于这点,托尔斯泰要求妻子“中断跟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一切关系”。理由只有一个,不中断,自己就会痛苦;他没有考虑,若是中断,妻子是不是会痛苦。索菲娅就她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关系说道,“我和这个人的关系纯洁无瑕,问心无愧,我并未觉得有什么罪孽,只感到坦然、最宁静的快乐,因此我不能断绝这种关系,犹如我不能不看,不能不呼吸,不能不思考一样。”在托尔斯泰的要求下,索菲娅还是选择了中断。这些夫妻间发生的微妙波动同样被托尔斯泰写进了《克鲁采奏鸣曲》当中。

我们能发现的是,波兹德内歇夫最后在嫉妒中杀死妻子,又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妻子真的成为了特鲁哈切夫斯基的情人。波兹德内歇夫的疯狂嫉妒和托尔斯泰的嫉妒没什么两样。为了给丈夫答复,索菲娅借用赫尔岑的小说名写了部《谁之罪》的中篇故事,从妻子角度叙述了她和费特的友谊。小说不仅没让丈夫理解,反而让托尔斯泰更为恼火。压抑不住的狂怒使他对妻子的态度更为冷酷,索菲娅伤心地描述丈夫“对着我大吵大嚷,我又无法慰藉地哭了。”我们难以想象,当索菲娅读到丈夫小说中出现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夫妇都过着这种地狱般的生活”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刻骨仇恨”以及“在我们的社会里,多数通奸案就是从这种艺术活动,特别是从音乐演奏引起的”等句子时,内心会怎样痛苦。她在1910年再次校对这篇小说时,仍然感到“作品的内容极可怕”。后来抄写《复活》,索菲娅因为“书中对东正教祈祷所进行的那种有意的无耻描写”而感到“无比厌恶”。当她再抄写托尔斯泰关于上帝的一段话时,终于忍不住自问,“他写得漂亮,可做得如何?”

托尔斯泰的最后做法是终于离家出走。一百多年来也无人提供他为什么出走的最终答案。他和妻子发生冲突是原因之一。冲突核心又真的是托尔斯泰要献出全部著作版权不拿稿费吗?读过《克鲁采奏鸣曲》后,我有点疑心,其中是不是还埋藏着托尔斯泰因嫉妒而导致对索菲娅的不信任因素?索菲娅酷爱音乐,和她联手弹琴的人不少。通过小说,托尔斯泰难以置信地认为音乐“既不能使心灵高尚,也不能使心灵堕落,它只能使心灵冲动”。波兹德内歇夫不就以为妻子和特鲁哈切夫斯基是在音乐联奏下产生了“冲动”?用贝多芬的钢琴曲作这部残酷的小说名字,也太像托尔斯泰想借此讥讽索菲娅喜爱的贝多芬音乐。

托尔斯泰似乎从未原谅妻子的“过错”,他临终之前,竟然不允许五昼夜没吃东西、冒着风雪赶到火车站的索菲娅进屋探望。有幅很著名的照片就是索菲娅在丈夫将要死去的小屋外踮脚看向窗内。那一刻,索菲娅的心碎只怕无人能够描述。托尔斯泰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出走使索菲娅当天就“绝望地跳进池塘”想要自杀。丈夫不需要她了,她终于发现“我也应该去创造自己的个人生活,或是自己的个人之死”。在屋外待了六天,到托尔斯泰弥留之际,索菲娅才终于被允许走到丈夫身边。她一边跟丈夫告别,一边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切过错,回答她的只有几声叹息,然后索菲娅再也看不到丈夫睁开眼睛了。

托尔斯泰死后,索菲娅继续撰写的日记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心痛的日记了,每篇每页都布满泪水和伤心,时时去丈夫的坟头献花和哭泣。我特别注意到她1911年5月17日写下的寥寥数语,“看所有有关廖瓦奇卡的东西,如布尔加科夫、拉祖尔斯基、罗曼·罗兰和毛德等人的著述。不是那回事!不是那回事!”这一近乎呐喊的声音令我震惊地感到,我们对托尔斯泰的认识,除了他的作品,不就是这些世界名人为他撰写的传记吗?托尔斯泰夫人对任何一部传记都不认可。也许,除了和托尔斯泰生活一辈子的索菲娅外,没有任何人比她更了解托尔斯泰。真正的托尔斯泰究竟是什么样子?无数读者和研究者宁愿相信传记也不愿面对索菲娅的日记记载。没有人会否认,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最毋庸置疑的伟人,但作为丈夫,他又必然是最平凡的普通男人。托尔斯泰的复杂,也就在伟大与平凡间枝蔓丛生。不难体会,无论在读者眼里还是在那些传记作家眼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眼光集中在托尔斯泰的伟大一面,他们更多的是从托尔斯泰的文字中进入他的思想。索菲娅不然,她日复一日地和丈夫共同生活,她当然更能看清丈夫的全部。这个全部中的大部分不可能被读者和传记作家们切身体会和了解。也许,那个嫉妒得杀死妻子的波兹德内歇夫才是最真实的托尔斯泰?索菲娅不恰恰在日记中写过,“他已经把我身上的我杀死,我现在已经死了,而不是活着”。这是索菲娅对丈夫托尔斯泰的控诉吗?我最无法忘记的,又还是索菲娅临终前对儿女们所说的那句,“我爱了他一辈子”……

作者简介

● 远人

1970年代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评论、散文等数百件作品散见于海内外20余家报刊及数十种年度最佳选本。出版有长篇小说《伤害》《秘道》《预感》,散文集《河床上的大地》《真实与戏拟》《新疆纪行》,艺术随笔集《怎样读一幅画》《有画要说》《画廊札记》,人物研究《凡·高和燃烧的向日葵》,诗集《你交给我一个远方》等,主编出版《21世纪的中国诗歌》《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多次获奖,现为深圳市光明新区作协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明白了,是我杀死了她”:列夫托尔斯泰与《克莱采奏鸣曲》
托尔斯泰的战争:晚年为何离家出走 客死异地(2)
托尔斯泰的日记
托尔斯泰的日记:爱的另一种方式
爱的另一种方式
外国文学名著中译本插图集赏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