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闲情 真品位

 □王太生

清人顾仲先生写过一本《养小录》,记述各类清淡饮食、清甜小吃的烹饪与制作方法,是一本纸页泛黄的古代菜谱。

那么,何为“养小”呢?顾仲先生在书中只字未提,他相信读者的眼力与智商,让大家去查阅考证,或者花心思去想。

儒家圣贤孟子常对学生说一句话:“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孟子轻视煮饭做菜这类一地鸡毛的家务琐事,认为只晓得吃吃喝喝的人,总会被人瞧不起,因为他们会护养小的部分,失去大的部分。言外之意,是说人在满足生活需要之外,还应当有精神追求。倘若一味专注于味蕾之欢,那么,终归要“养小”而“失大”。

顾仲先生当然知道孟子的话,有趣的是,他偏偏喜欢煲汤做菜,没有办法,情难自禁。人家早在二百年前,就有养生意识了,老本行是从医。他觉得,只有吃好喝好,才有活儿干,有事儿做。涉及创业的本钱,“养小”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呢?大事从小事做起,顾仲先生干脆把吃吃喝喝之类的小事写成了一本书,边学习,边实践,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橙糕,喝着亲手熬的“暗香汤”,口中妙味奔突,鼻翼掠过一缕清香,心中更是悄然窃喜了吧。

显然,“养小”之事,就是下厨房,劈柴炒菜,一心一意做好吃的,心无旁骛。顾仲先生做出了几十道招牌菜,诸如熏豆腐、顶酥饼与鲫鱼羹等,赶到现在,如果开一家小饭馆,肯定会发大财。

此外,“养小”或许还是捣鼓些小玩意、小喜好,贪图些小怡情、小安逸、小意趣,并且沉浸其中,自觉美好。看来,所谓衣食住行,寻常百姓每天所做的事,都属于“养小”的范畴。其中那些五花八门的小乐趣,和顾仲先生喜欢做可口菜肴,异曲同工。

喜欢做菜的文人,笔下活色生香,文从小处着手,亲切,而且接地气,有生活的烟火味。

汪曾祺先生饭桌上的菜,有些是他亲手做的。比如,拌荠菜、烫干丝、烧小萝卜与塞肉回锅油条等。关于拌荠菜,他写道:“荠菜焯熟切碎,香干切米粒大,与荠菜同拌,在盘中用手抟成宝塔状。塔顶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好酱油、醋、香油放在茶杯内,荠菜上桌后,浇在顶上,将荠菜推倒,拌匀,即可下箸。”

此外,王世襄先生也喜欢做菜。他从前在京城经常骑辆破自行车,车后架上绑着大小锅具,跑到朋友家中去做菜。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有一次被人问起人生追求,他幽默地答道:吃吃喝喝咯,快乐咯,自己活得一天比一天更好,希望今天活得比昨天更好,明天活得比今天更好。

蔡澜先生的“吃吃喝喝”,算得上是一种“养小”态度。当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算是热爱美食,热爱生活,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汪曾祺、王世襄与蔡澜,三位老头儿一台戏,说来说去,其实,他们都喜爱“养小”。

“养小”养的是小闲情、真品位。从前,隐居在江南园林中的人,在水榭花池里养红鱼,让眼睛跟着鱼尾巴转;垒石叠假山,让园子里添几分山林烟岚之气;红木案几上,摆几盆微缩盆景,片石有山的纹路,灵动雅致……这些都算是“养小”吧。

许多人年轻时,经历过风风雨雨,取得过成功,也遭遇过失败。人到中年,慢慢沉淀下来,喜欢养养花、种种草、钓钓鱼、做做菜……这些琐碎而充满意趣的小事儿,其实极具人间烟火味。人生绕了一圈,往往又回到“养小”的圈子里,那确属一种诗情画意的人生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小 11
蔡澜的港式点心店来了,文艺的设计深得年轻人的喜欢!
人生艰难,万千风味,皆有欢喜——跟随蔡澜,品人间至味
吃喝玩乐过一生,风流才子蔡澜告诉焦虑的年轻人的生活哲学
看了蔡澜,才明白人间值得
他与金庸倪匡黄霑并列香江四才子,逼问张国荣初夜,指导《舌尖上的中国》...蔡澜,真名士自风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