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夕惕藏陶


量器。保存口部四分之一及少量底,据同出同形量器修复。复原后实测高7.8cm,口径7.7cm,沿厚1.0cm,壁厚0.7—1.0cm,容升约200ml(小米)。泥质灰陶。直口微收,平沿,腹微鼓,平底,下腹至底处刀削修整。素面。铭文为玺印钤印而成(下文铭文钤印者直接记述印面)。印面方形。边长2.2cm。正向钤印,印面上端距口沿2.8cm。阴文,二字,文为“王”。齐量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阚家寨。



陶文是刻划、钤印或书写于陶器之上的文字的统称,是古文字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邹县金石志》记载陶文发现至今,研究陶文的著作颇丰,但大多仅有文字拓本,对于陶器的性质、质地、铭文位置、用途等皆未涉及。吕金成多年来留意搜集新出古铭文陶器,集藏渐增,初藏于夕惕斋,后捐献给山东博物馆。《夕惕藏陶》一书便是吕金成从夕惕斋旧藏的1514件铭文陶器中选择1004件整理而成的,按时代、用途分为齐国量器、齐国盛器、秦汉陶器三大类。《夕惕藏陶》从行政区划、器物形制、规格、铭文、用途、拓本、年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于陶器陶文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我与《夕惕藏陶》的编纂


吕金成



烧制陶器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重要标志之一。陶文是刻划、钤印或书写于陶器上之文字的统称,是古文字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战国陶文。陶文研究非单在古文字学方面,战国时期盛行“物勒工名”,陶器多存文字,对考证陶器制造、乡里制度、行政区划、量具量制及古文字流变等皆有重要价值。自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邹县金石志》记载陶文发现以来,陶文著录诸如《簠斋藏陶》《铁云藏陶》《季木藏陶》《古陶文汇编》《陶文图录》等颇丰,然则前人所著“藏陶”,今人之“汇编”“图录”,或受当时条件局限,或无法见之原器,皆仅存文字拓本,于器物形制、质地、铭文位置、出土地点、用途等皆不可知,而令著录陶文之学术价值失之甚巨。李学勤对此喟为陶文研究“明显不足之处”。


余近年稍留意搜集新出古铭文陶器,时日既久,集藏渐增。《夕惕藏陶》系从夕惕斋旧藏铭文陶器1514件(今全部藏于山东博物馆)中择其1004件加以整理而成,按时代、用途分为齐国量器、齐国盛器、秦汉陶器三大类。齐国量器大致以出土地点分类,每类按容量由小到大编排;齐国盛器以陶文所记行政区域分类编排;秦汉陶器又分为秦代陶器和汉代陶器两小类。经整理,陶文内容不相重复者计285种,编为目录。每件陶文以其铭文命名,并加以编号。



陶片。形状不规则,为量器釜腹壁残存。长6.2cm,宽4.2cm,厚0.7cm。泥质灰陶。外壁饰绳纹。印面残缺,钤于外壁,内壁对应印面位置有手指垫压痕迹。阳文,可见四字,比照相关资料可知,全词“

”。齐量器,官营制造,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新泰一中老校区。


《夕惕藏陶》之编纂,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故都临淄为主,兼及其他齐域。临淄为齐都故墟,金石遗存甲于山左,齐陶文多出于此,大玺(官印)钤印多字阳文量器陶铭为齐陶文最典型代表。《夕惕藏陶》所收既有官制量器陶文,亦有推测私用量器陶文。官量陶文而外,私营制陶印记品类众多,不同乡里陶文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临淄陶文为《夕惕藏陶》之主体,临淄之外,近年新发现了新泰齐陶文(钤印)、沂水齐陶文(刻划)、莱芜齐陶文(钤印)、胶州齐陶文(钤印、刻划)、青州齐陶文(钤印)等,其中除新泰陶文、沂水陶文曾少量刊布拓片外,《夕惕藏陶》所收录莱芜陶文、胶州陶文、青州陶文为首次刊布,故而引起学界更广泛深入之研究。


2.确定行政区划,明确乡里归属。战国时期各国多把乡、里作为国家政权之基层组织。《夕惕藏陶》以近年新发现齐地战国制陶窑址、器物类型及陶文全词为依据,对夕惕斋旧藏陶文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类。对品类繁盛之“齐国盛器”大致以陶文所记之乡作为类别;对王卒、城

、塙闾、孟棠等无“乡”字样者,因在“里”之上,故与乡并列;对暂未识归属何乡者统列“其它乡里”。通过新出陶文,对临淄战国时期乡之划分、里之归属增加了新认识,缩小了未知归属里之范围。如“酷里”“北里”此前未知归属,据《夕惕藏陶》所收“繇乡西酷里五”“楚郭乡北里□□”可知“酷里”属“繇乡”,“北里”属“楚郭乡”。并通过与出土地遗址、窑址相印证,使战国临淄乡里划分更加清晰。




陶豆残存。圈足基本完整。高6.0cm,柄径4.0cm,足径9.0cm。泥质灰陶。喇叭形圈足。素面。文字存钤印、刻划两种。印文钤于豆柄,印面近圆形,直径1.6cm。阳文,单字“四”;三个刻划“司”字均匀分布于圈足外壁,横向,文字上端皆向右。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


3.揭示器物形制,复原残器全貌。运用现代考古学之研究方法审视与整理古陶文器物,是当代研究陶文必应归入之正途,以陶文内容为依据,对器物进行排队,以显示其内在规律。《夕惕藏陶》即包括了对残缺但信息保存相对完整者,参照同地出土同类器物,运用现代技法进行石膏复原,以显其原貌;对典型器物或重要器物残存绘制半剖视线图等,综合反映器物内、外部结构与制作工艺;背面有手指垫痕者选拓出指纹;器物或残存附以相关数据,以进行对照考证等内容,以全方位考察陶文存在之诸多讯息。


4.测定量器规格,求证进制关系。《夕惕藏陶》对所收全部陶器(或陶器残存)做了实物测量,标注了实际尺寸(其中陶豆大致有两类,一类为高柄豆,柄较高直,其直径尺寸取最大值;一类为矮柄豆,柄为亚腰形,较粗矮,其直径尺寸取最小值),并对量器复原后进行了容量测定,对齐量容量、进位元和量器管理制度等进行了探讨。如《夕惕藏陶》所收“王”修复后实测容量230毫升(小米),“公豆”修复后实测容量1200毫升(小米),“公区”修复后实测容量4800毫升(小米)。“王”与“公豆”约为五进制关系,“公豆”与“公区”约为四进制关系,“公区”与1857年胶县灵山卫出土子禾子釜(容量20460毫升)趋近于四进制关系。进而验证《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锺乃大矣”之载为确。对推测为私量之“关里

”缽亦进行了修复测容,并对私量之间、私量与公量之间进制关系进行了比对。



豆柄残存。高10.3cm,柄径5.2cm。泥质灰陶。印面近长方形。高4.0cm,阔2.0cm。横向钤印,印面上端向左。阴文,二行九字,自右上顺读,文为“王卒左

北里五”,为“王卒+左
+方位名+里名+人名”格式。“五”为制造者名。齐制陶。盛食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


5.完形全彩排印,直观陶文真面。《夕惕藏陶》改变清季陶文发现至今陶文著录仅以“拓片集”为单一内容之编纂方式,以铭文朝向陶器全形彩色照片为主,佐以俯视图、外底图、内壁图等,明确铭文位置;以陶文局部照片及保留质感信息拓片为辅,立体准确显示字形。图片尺寸以实物原大为原则,不能原大录出时,适当缩小实物全形照片尺寸,但局部照片与拓片均以原大录出。照片与拓片相得益彰,互为显现,使读者如同面对实物,见之真切。作为对传统金石学之回望与礼赞,对“公区”量、“城

众”豆、“关里
”盂等做出全形拓,对“四”字陶豆圈足做出立体拓,以显前人传古智慧及今人之承续与光大。


6.考证陶器铭文,订正前释误读。《夕惕藏陶》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对全部陶器铭文进行了释读,字迹残缺或部分漫漶不清者,则比照传世或新出资料确认补全,给出全词并做简要考释,对自身曾释读错误者亦做了纠正,提出了一家私见。刊布了一批未见著录资料,如“左酷右户”“大蒦里匋者有”等;对传世陶文因不完整而考释错误者予以订正,如“子子

西里人马公
豆者”为首次公布是铭全词,故知以往所见残缺陶文释读皆误。非夕惕斋曾藏新出陶文,则征得藏家同意,依余所见实物做出摹本示之。陶文考释以今字为主,对古文字界约定俗成者释以原形,陶文字形不同但今释为同字者,均予统一。《夕惕藏陶》对陶文读序亦做了探讨,以传统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为顺,反之为逆;不合此者,视具体情况而论,或以时针方向表示,或给出读序图等。



陶豆残存。圈足基本完整,保存部分盘底。残高15.5cm,柄径4.4cm,足径11.0cm。泥质灰陶。喇叭形圈足。素面。印面近方形。边长2.8cm。横向钤于豆柄,印面上端向右。阴文,三行,九字,自右上顺读,文为“王卒左

里五”,为“王卒+左
+方位名+里名+人名”格式。“五”为制造者名。齐制陶,盛食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


7.拼合同印残拓,恢复陶铭原文。将甲骨缀合引入陶文研究,使《夕惕藏陶》与现有资料相互补充,所收陶文与传世图录相比照,对同印所钤而均不完整又分别保存不同部分者进行拓片拼合,如所收XTCTⅡ07-6-1与XTCTⅡ07-6-2拼合,复原了“塙闾甸石”完整印文,所收XTCTⅡ09-8-1与《陶文图录》2.529.2拼合,复原了“

子里秿”完整印文等。对部分陶文与传世战国钤陶印章进行了比对,如“蒦
匋里人
”(XTCTⅡ05-14-1)等,使陶文钤印方式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8.记述器形特征,辨识古器用途。《夕惕藏陶》对全部器物之官、私制造及形制、质地、纹饰等特征及其功用均进行了标识,对特殊特征亦做了详细记述。如XTCTⅡ05-8-2“蒦

南里人
”之特征记作:罐类器物口部残存,口沿完整,烧制变形,器胎呈焦炭状;泥质灰陶,束颈,侈口,卷沿,圆唇;肩部以下饰竖向绳纹,肩部下方有数条横向抹光带;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等。对器物考证以客观描述为主,另据余实地考察及与现有文献资料比对情况,适当做出分析判断,为深入研究陶文提供新借鉴。



陶豆。高16.9cm,口径19.0cm,足径12.4cm。泥质灰陶。深盘内弧,外壁折收,矮柄,喇叭形圈足。素面。印面边缘不完整。高2.5cm,阔1.7cm。横向钤于豆柄中部,印面上端向左。阴文,两行三字,自右上顺读,文为“城

楚”,为“方位名+人名”格式。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东周村。


9.综合判断年代,标示所出地点。断代综合了先贤研究成果与近年所出之实际。旧时余即对所出之地颇为留意,以期物归本原,保留其更多文化讯息,增其考古参照与历史价值。故每每有得,或之于市,或藏者转让,多详细征询所出之地点,遗址抑或窑址,可知村庄者进行标识,以近科学之考古。购之时价多有不同,得后皆以古物相同对待,鲜有差别心。如近岁新发现“城

”窑址,“城
众”“城
楚”等铭陶集中出现。与之相邻者即为“豆里”“关里”窑址所在,近年亦有“豆里
”“关里
”等陶大宗见世,皆为《夕惕藏陶》所收数量较多者。数量虽多,亦兼收并蓄。


人之好古,时聚旧物,其用大不同耳。昔时多为获财之道,与商贾以易钱赀;或为传家宝物,祈子孙永保用享。今人复重其史料价值,惜所藏者实繁,供学人研究者盖寡。非私藏者为然,公藏者亦然。每与道友论此,未尝不叹息于持者宁尘封而不示人也。清季潍县陈簠斋尝云:“我辈好古,皆有真性情真精神与古人相契,方非玩物丧志。夸多斗靡,与玩珠玉无异。故必重在文字,尤重有真知有思古获心之喻也。”陈氏之言,余心有戚戚焉,但有所获,恒以传古为念,使所聚或点滴有助学人,有裨学界,有益国家。故时思寒斋史料尽早公诸当世,实物及时归公。古物本天下公器,岂可以暂聚于余,而使其不见天日乎?今物归国有,书得刊行,余愿得尝。至于忝列“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则本非余之敢奢求也。《夕惕藏陶》所揭仅一孔之见,或窥一斑,难见全豹。唯以传古为念,为学人提供些许参照。如此编纂体例或突破传统陶文图录局限于毫厘,拓展陶文综合研究空间之点滴,则非余之明所能逆睹也。而得以付梓,实赖众师友鼎力相助,厚德垂爱,铭心萦怀,感念何似。(作者单位:济南铁路经营集团)


器物底部及足圈。高3.8cm,足径10.3cm,壁厚0.8cm。泥质灰陶。残存圜底,圈足微外撇。素面。印面边缘未钤出。钤于外底圈足内。阴文,二行三字,自右顺读,文为“城

”,为“方位名+人名”格式。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东周村。




陶豆,高21.0cm,盘径16.8cm,柄径4.5cm,足径10.6cm。泥质灰陶。浅盘,内壁磨光,外壁较直,喇叭形圈足,外壁斜收。素面。印面方形。边长2.4cm,横向钤于豆柄中部。阴文,两行三字,自右顺读,文为“城

众”。为“方位名+人名”格式。“众”为制造者名。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东周村。




陶片。为器物底部残存。底径9.7cm,底厚0.7—1.2cm。泥质灰陶。平底,素面。印面左下角稍残。钤于内底中部,阴文,二行六字自右上顺读,文为“楚郭乡

里腊”,为“乡名+里名+人名”格式。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东门北。



陶片。为盂类器物底部及腹壁残存。残高4.0cm,壁厚0.8cm,底厚1.1cm。泥质灰陶。平底。素面。印面长方形。高3.2cm,阔2.3cm。钤于内底中部。阴文,二行六字,自右上顺读,文为“楚郭乡关里

”。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



陶片。形状不规则,为量器豆残存,保存部分口沿。高8.8cm,壁厚1.0cm。泥质灰陶。外壁有数道不明显突棱。印面长方形。高4.2cm,阔3.0cm。正向钤于外壁,内壁对应印面位置有手指按压痕迹。阳文,五字,自右上顺读,文为“陈

立事丁”,为“立事者+立事+陶工名”格式,“陈
”为立事人,监量器制造;“丁”为陶工名。“立事岁”纪年体例常见于齐国官量铭刻。齐量器,官营制造。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新泰。2002年4月,新泰一中老校区音乐楼地基坑内集中发现一批陶文,为学术界所关注,成为“新泰陶文”之代表。今多藏于新泰市博物馆。



罐类器物口部残存。口沿完整,烧制变形,器胎呈焦炭状。残高17.0cm,口径14.5—15.0cm,壁厚0.7cm。泥质灰陶,束颈,侈口,卷沿,圆唇。肩部以下饰竖向绳纹。肩部下方有数条横向抹光带。印面方形,边长2.2cm。横向钤于领部外壁,印面上端向左。阴文,三行六字,自右上顺读,文为“蒦

南里人
”。



陶片。形状不规则,为罐类器物口部残存,保存部分口沿。残高5.8cm,沿厚0.9cm,泥质灰陶。直口,高领,内斜沿。印面圆角长方形。高2.6cm,阔2.2cm。横向钤于领部外壁,印面上端向右。阴文,三行,七字,自右上顺读,文为“

南里人不占”,为“方位名+里名+人+人名”格式。“不占”为制造者名。齐民营制陶。生活用器。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刘家庄。



陶片。形状不规则,为量器区腹壁残存,保存部分口沿。残高13.3cm,宽8.1cm,口沿厚1.3cm,壁厚0.6—1.2cm。泥质灰陶,直口,平沿。素面。印面长方形。高3.5cm,阔2.6cm。边栏高3.2cm,阔2.3cm。正向钤于外壁,印面上端距口沿6.8cm。阳文三行,十字。自右上顺读,文为“平门内陈

左里
亳区”。为“方位名+人名+左里
+亳+器名”格式。“陈
”为立事人。齐量器。官营制造。时代为战国。出土地传为临淄齐故城内。



你可能还想看


1.《中国书法》:屋檐上的汉字之美——秦汉瓦当

2.《中国书法》:西周金文书法

3.《中国书法》:汉魏六朝砖铭书法

4.《中国书法》:砚铭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战国陶文的学习及创作
苏士澍谈中国金石文化——度量衡器物(2)​
拓古为图!也许你不知道李默甫,但他的青铜器全形拓,一定要看!
曹锦炎丨篆刻家方介堪的金石拓本收藏
规范统一:度量衡文物特辑
灼灼其华——古籍善本·吉金全形篇|永樂2022秋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