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门媚 | 庆功宴、散伙饭与踩不中时间点的人


预期的庆功宴,一推再推。


那是主编承诺的。他说,等歌手大赛结束,我们要隆重地庆祝一下。嗯,你们每人都想一想,到时吃什么。


1994年夏天,我刚入职的时候,主编就这样说。


这是一份关于流行音乐的报纸。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当时,为什么会诞生这样一份报纸。



报社很小,除了主编,只有两个编辑和一个美编。主编、编辑和美编同时得充任记者。人手虽紧,但也能顺利把报纸编出来了。因为报纸只有四个版面。


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编辑。我负责两个版。主要是关于评论,一个版面是专家的评论,另一个是爱好者的观察。


专家的评论好办,因为都是主编约来的。有本地音乐学院的,还有国内独霸流行乐坛的评论家。


爱好者的观察呢,呃,我们报纸没啥影响,没有读者来稿。但我转念一想,我身边的朋友,都算是流行音乐的爱好者啊。我发动朋友们写稿子。


从第二期开始,我就想到了一个主题。


那时,有一盒磁带,在朋友中流行起来。我们反复听那些歌,很快都会唱了。因为这里面每一首歌,都是那样符合我们的心境。


这盒磁带叫《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


那盒磁带的创作者、演唱者,老狼、高晓松、景岗山、沈庆、艾敬、丁薇……这些后来一度闪闪发光的名字,那时,对于我们只是陌生的名字。


我和我的朋友也都刚刚走出校园,跟他们是同辈人,这些歌,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歌。


《睡在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几乎每一首歌,都能对应一个身边的故事。我们在学校的那几年,每所学校里都有一些歌手,创作一些自己的歌,在自己的学校里传唱。他们会有自己的演出,会赢得一大群爱好者、追求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吉它王子。


但是,一旦毕业,他们被聚光灯照耀的日子就结束了。大家一样的服从分配或者寻找工作,他们进入普通的职业生涯,他们的歌曲也不再流传。


但没想到,终于,有这样的一盒磁带,收录了一些校园歌曲。听着这些歌,真是让我们既怀念又惆怅。


我们因为进入社会不顺利,造成各种失落,更加怀念在校园的无忧时光。所以,身边的好几位朋友,都借着这些歌,写了好几篇小文章。


我连续做了两期关于这盒磁带的观察评论,以至于主编十分疑惑。


那时,这个专辑刚刚出来,似乎并无反响。做一期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做第二期?


主编大我七、八岁,他的经历和心情显然与我不同,他听着这些歌,没什么共鸣。


我本来还想继续做“校园民谣”的讨论,但他叫停了。他要我把精力放到“歌手大赛”上。


“歌手大赛”这个形式我们本不陌生。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央视每年都在做歌手大赛,好多流行歌曲和歌手,都是从这个节目起步的。但是,在成都做一个流行歌手大赛,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报纸来做,就非常另类了。


主编多方联系,先是联系了一家歌厅,后来,还和一家电视台联系上了。一切似乎很有希望,马上要开始做推广,准备报名了。


好些联络跑腿的任务都是交给我和美编。


主编更是喜欢在办公室跟我们聊庆功宴的话题,问我们的爱好。


“火锅!”我每次都毫不犹豫。那个年纪的我,对吃没什么见识,只是想大口吃肉,快活地吃肉。



火锅


美编是同龄的男生,他的回答更是简单直接:“肉!”


另一位编辑比主编还要大几岁,她第一次是沉吟了一会儿,说:“要高档就去锦江饭店吃西餐!”后来,还提出了一些别的高档吃法。


我们经常中午在外面吃了一碗面,回到办公室就进行这样的讨论。讨论的频率从低到高,慢慢又变低了。


到最后,没有这样的讨论了。因为我们减少了出刊。我们感觉到了气氛不对,主编最近很少出现在办公室。


直到有一天,主编请我们吃饭。这不是谈论了许久的庆功宴,而是一餐“散伙饭”。


在报社旁边的一个小餐馆,主编点了几样家常炒菜。


在饭桌上,主编递给我们每人一个信封,那是我们最后的工资。他给每人倒了一杯酒,也不管你喝还是不喝。


“我们暂时停一下,休息一段,过一阵再联系你们!”


我知道这份报纸已经结束了,但主编这句话,又让我心存希冀。


也许真的再等一段时间,就如主编所说,情况好转,他就再联系我们重新上班呢?


好长时间,我都这样自欺欺人地想。我和另一位编辑、美编,三人偶尔还聚一聚,相互交流一下消息。唯独,我没跟主编联系。


我不好意思告诉他,我其实多喜欢这份工作啊。算上实习,这是我呆过的第二份报社。实习的那份报纸我完全不喜欢,但这份报纸,就是我想象的样子。看演出、做采访、约评论,每一样都是我喜欢的事情。我甚至幻想,将来还可以帮到我的哥们。我有一位哥们,就是一位毕了业的校园歌手,从事着普通职业,也许,将来可以让他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歌流传出去。


歌手大赛的预定时间早过了,但完全没听到相关的消息。


大半年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校园民谣》突然火起来,电台里、街道上,都在唱:“谁把你的头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


我忍不住猜想,不知主编听到这些歌会怎么想,会不会想起来,我们是最早刊发这个专辑的评论的媒体。


我意识到了有关“超前”的问题,我们做这组评论超前了大半年。


五、六年以后,各个城市的市场化媒体逐渐成熟,我又想起这份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的民营音乐报。这份报纸超前了好几年,所以,主编找不到投资,也找不到让它生存下去的方式。


十多年以后,电视上有一档叫“超级女声”的歌手选秀大赛,非常轰动,成都出了好些有影响力的流行歌手,李宇春、张靓颖、谭维维,等等。我再一次想起了那位主编,他也许早就意识到这个城市有很多可以脱颖而出的流行歌手,所以想做一个立足于成都的歌手大赛。只是,这个想法,超前了十多年。



“超级女声”


许多我们能看到的成功,只是恰好踩中了一个时间点。眼光前瞻的人,往往超前,一步就迈过去了,总是不在点上。只有隔得足够久远,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这一桩桩的憾事。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大家+ 更多作者文章,请点击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校园歌手大赛
丹东一中校园歌手大赛
视频:第八届校园歌手大赛复活赛
我校举行第31届“海螺杯”校园歌手大赛
深圳明德校园歌手大赛 | 小雅的歌
唱响芳华 逐梦青春——第七届校园歌手大赛决赛预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