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讲 | 王博:如何读《庄子》之一般读书之法

如何读《庄子》之

一般读书之法

文 / 王博

如何读《庄子》,这个问题应分为二部分,一是一般读书之法,另一个是读《庄子》的特殊之法。

其实我不善于讲什么读书之法,因为读书没有什么定法可循。道家讲“无常势,无常形”。一般的读书之法,我想应分为三个问题讲。

第一,“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这是孟子的话,是有特别含义的。《孟子》里面讲“大”、“小”,比如讲“大体”、“小体”,讲“大人”、“小人”。我理解这个“大”和“小”是“心”和“形”的意思。所谓“大体”,指的是“心”;所谓“小体”,指的是耳目手足等。“大体”和“小体”这两个东西在人的生命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孟子说:“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是用“心”活着,或者是以“心”做主活着的,这个人就是“大人”。如果顺着身体、形体活着,那么这个人就是“小人”。对于形体,孟子曾经有个比方:“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耳目之官”是不会思考的,所以,一旦跟某个外物接触了,就被牵引了,很容易上钩的。这就是“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用“心”活着是“大人”,用身体活着是“小人”,这是孟子的一个基本的区分。“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矣”,是什么意思?我们读任何书之前,我们先要相面。然后要看看“面”后面的那个“心”。“立乎其大者”,就是我们要看到书的“心”——“书心”。你们千万不要把书看作是一个死的东西,书是有“心”的。书不只有“心”,书还有眼睛,还有鼻子,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书背后是一个人,是一个生命。特别是那些哲人们、圣贤们,用他们的心血和生命写出来的书就更是如此了。因此,那些仅仅把书当作是纸来看的人,那是最俗的人。把书当作文字来看的人,是俗人。把书当作是一个讲一般道理来看的人,是一个不那么俗的人。如果你把书当作一个有“心”的人,这个时候,你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或者,你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书有“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把书里的“心”读出来的。前提是你有“心”。读者有“心”,才能读出书内的“心”。

古人有个比喻说,书有眼,“书眼”。其实这个“眼”并不是一般的眼睛,这个眼就是孟子讲的那个“眸子”。孟子曾经讲:“观人有术,必观其眸子。”因为“眸子”是直接和“心”相通的。所以我们讲书有“眼”,就像这个“眸子”一样。这个时候,也需要你这个读者有一双慧眼。你如果没有慧眼的话,你也看不到书那个“眼”。所以,必须是善读者才能把这个“心”读出来,把这个“眼”读出来。我以前读《老子》,不关心《老子》这个书是讨论什么问题的,只关心的《老子》里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个版本是什么版本。考据,我们需要不需要?太需要了。读书人如果没有这个功夫的话,那对不起,你就不要做一个专业的读书人。如果一个读书人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他只是一个小读书人。我们有考据之学,辞章之学,再上有义理之学。义理实际上是跟“心”相关的。义理就是说这个书背后,它到底讲一个什么道理。这就是书的“心”,就是书的“眼”。“先立乎其大者”需要气魄。很多人“立”一辈子,也“立”不出“大者”来。

第二,“次立乎其中者,则其小者安其序矣”,这个“序”也可以改成“位”字,“则其小者安其位也”。我们看一个书的“心”之后,第二步就要看这个书的基本的架构。书是有结构的,结构是会说话的。古人专门讨论过读“四书”的次序。当然,权威就是朱熹了。因为“四书”就是朱熹编定的。第一部为什么读《大学》?因为《大学》是讲一个学问次第、为学之法的书。第二部书应该读《论语》,第三部读《孟子》,第四部读《中庸》。因为这个次第本身体现一种结构。又比如说《论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句话,九个字,讲了三个东西,一个“诗”,一个“礼”,一个“乐”。但是是有次第的。“兴”是什么意思?“开始”的意思。“兴”就是“兴起”。“立”,就是中间的步骤,我要靠“礼”来“立”一下。“成”,就是“完成”。这就是一个开始、中间和结束。那为什么说“兴于诗”?“兴于礼”可以吗?对不起,不行。“兴于乐”更不行。一定是这样一个次序。因为“诗”是动“心”的。“礼”是收“心”的。“诗”先让人心动起来了,动,但不能乱动。“发乎情,止乎礼”,这就是“兴于诗,立于礼”。一个是“放”,一个是“收”,最后一个是“和”。这是一个次序。这就是我讲的“中”,架够。

第三,“次立乎其小者,则其大者可以通矣”。读书光有“大”、“中”是不行的,你必须注意“小”的地方。那“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文字、句读、考据、辞章等等类似的东西。细节是很容易能够发现问题的。而且细节是帮助你去理解那个大的东西的。比如说,你知道《庄子》是讲生命的,是讲一个生命哲学的,是讲生存和世界的关系的,但是如果对《庄子》中的很多文字、句读等不了解的话,能够把它读懂吗?不能。所以,一定要注意那些很小的问题。除了这样一个技术性问题之外,我们中国人还有这样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是由《春秋》开创的,叫“微言大义”。“微言大义”是什么意思?有很多大的意思是在那些小的细节里面表现出来的。这一点是很多专家学者需要处理的问题。比如说,我这个人是做考据出身的,我对细节的问题是非常非常注意的。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比较两个文献。一个是出土文献,一个是现存留传的文献。这个文献有两个开头,出土文献是这样的:“子夏问于孔子曰……”留传的文献是这样的:“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问于孔子曰:……”我想请问一下,这两个开头有什么区别?一般人也许不会注意这个区别,这个区别好像没有什么大的意义。其实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礼”的成分变化了。“子夏问于孔子曰”,后一个文献,“孔子闲居”,孔子在那里闲坐着的时候,“子夏侍”,然后“子夏问于孔子曰”。一下子这个人物关系就变成一高一底了,非常明显。其实,这背后反映出基本的一个变化,就是汉代的文章对先秦文章的一个改造。在汉代的时候孔子的地位就很高很高了。又比如,《春秋》里有这样四个字——“星陨如雨”。围绕第三个字的话,就有很多解释。有两种非常不一样的解释。这个“如”,有人解释成“而”。在古代汉语里面,“如”本身就有一个“而”的意思在里面。那么,“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像”,像什么东西。各位如果看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他就把这个字解成“而”。那么这个话的意思就变成有星星陨落了,然后又下雨了,或者,同时就下雨了。但是如果是“星陨像雨”的话,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流星雨。后来很多人就分析,说到底哪一个对?现在研究《春秋》的人,多数学者都认为一定是后面一个,流星雨是对的。《庄子》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们读《庄子》的时候要注意,庄子这个人,有时候在细节上做文章是做得很透的。庄子的那种聪明,有时候会体现在细节的安排里面,那种聪明有时候会体现在一种刻薄的气氛里面。各位,我们可以感受一个细节,《人间世》这一篇。中间有讲“心斋”这一段。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场景,是孔子和颜回的对话。讨论“斋”的问题。孔子就讲了:“斋,吾将语若!”庄子设立了这样一个话题。颜回说:“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我就说,这是一个很细节的安排。就好比我们写个剧本,或者写个小说,有时候安排这个文字,怎么安排?你看,庄子把这个部分拿过来了,多好的一个安排啊!我们知道,颜回很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论语》里面讲的。庄子就把这样一个细节给搬过来了,而且故意在“斋”上面拐了一个弯。故意通过颜回的“贫”,把这个“斋”字突出了一下。然后,进一步说:“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我讲的这个“斋”跟你的这个“斋”完全是两码事。所以,你看,拿过来借用一下,然后一闪就过去了,马上又转到正题。他讲“心斋”,就是后面讲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就是细节。细节的安排,包含了对孔子和颜回的调侃。所以我说庄子有时候比较刻薄的。但是,庄子也很细心。他可以把那个素材拿过来借用一下。有太多这样的细节了。我们到时候可以去体会《庄子》的文字和文字所表达的基本的意义。这些就是“小”的东西。

我相信,我们读书的话,把这个“大”的通了,“中”的注意了,“小”的计较了,这个时候,这本书在我们面前就不一样了。那么,这个书就已经不是书了,已经变成了一个活人,活生生的人就出来了。他可能跟你谈心,跟你握手,跟你唱卡拉OK,跟你去喝酒。这时候,你可能发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近了,你们可以做朋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先秦诸子百家典籍简述大全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行测常识题库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老子”考
“道法自然”: 漫谈老子及先秦诸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