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事精致 便能动人
生活中总有些人,用他们精准精湛的技艺,打动我们。
大卖场的冬瓜2元一斤,菜场老郑摊位的冬瓜3元一斤,我却常常去后者处买冬瓜。
《本草纲目》: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长三四尺。嫩时绿色有毛,老则苍色有粉。其皮坚浓,其肉肥白。其瓤谓之瓜练,白虚如絮。盖兼蔬、果之用。热者食之佳。煮食练五脏。
冬瓜自有它的高深学问,我买的理由却简单,吃饭总得有个汤,冬瓜汤至为方便。之所以到菜场老郑的摊位,买价格比大卖场贵的冬瓜,不是因为老郑的冬瓜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有意过来欣赏老郑的技术,顺便和他聊聊。
老郑的摊头属于简约型。他基本不卖绿叶菜。估计是绿叶菜既要洒水,又要当心其掉叶腐烂,两难照料。他卖的是冬瓜,茭白,洋葱,土豆,青椒,茄子,毛豆,芦笋,最多加上韭黄。老郑个子矮矮,坐在摊后的高凳上,眼睛朝来来去去的人群横来横去,发现熟人就眯眯笑。
冬瓜价格牌上附注了三个大字:“一刀准”。我就是因为看到这几个字,特意到他摊位买冬瓜。老郑解释,所谓“一刀准”就是,比如冬瓜每斤3元,若顾客要买3元或者4元等等,老郑可以一刀切出,上电子秤。如果切多了,超出顾客所要的分量,那超出的部分就赠送了,不必多付钱;如果切少了,只有2.9元或者3.9元等等,顾客实付即可。
我端详摊位出样的冬瓜们,均已去头,切面雪白,外表则互不相同,凹凹凸凸,各有个性形状,怎么能保证一刀准?计算是没用的,也无从计算。只能凭经验和眼光。我说买4元吧。老郑瞅瞅我,意思是您挑哪个瓜切?我随便点了第二层的一个家伙。老郑把它抱出,放到砧板上,默默打量几秒钟,拿起长长的快刀——有点像剑,“嘿”的一声,一块冬瓜已经落到砧板上。放到电子秤,居然正好显示4.00元!老郑得意地朝我笑笑:“我落刀,不会误差到5分钱。”
我大大地感叹。心想,这也是一种“大国工匠”呢。
年轻时学生意,我跟的是一位蒋师傅。他徒手用内卡(不是内径分厘卡)测量大口径镗孔之直径,可以精确到0.5丝,几十年未出任何偏差。(1丝= 0.01 毫米;一根头发的直径为0.05—0.08毫米,即5—8丝)车间每次为数万吨巨轮之螺旋桨轴配轴承套,都必请他出马测量孔径。测量数据如果没有蒋师傅的签字,技术员甚至不肯出图纸。
东汉郑玄年轻时曾入太学攻读并精通天文历算及数学,后来往投古文大师马融处就学,却不被重视,“三年不得(与老师)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一次,马融计算天文,算来算去,总是不对头,且“诸弟子莫能解”。有人推荐了郑玄。马融叫郑玄计算。郑玄用算筹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众咸骇服”。及至郑玄业成,辞师东归,马融感慨地发出“礼乐皆东”之叹。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关于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先书:​卖书的老郑
熬最深的夜,见最不想见的人
微故事|后悔没捋清
【十日谈“计”】赢在微处---比你想得深、细、多
魔都旧事 | 消失的摊位,消逝的记忆
祭老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