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间幽草—另类的唐诗品读(八)
卷3_18 【旋师喜捷】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龙蛇开阵法,貔①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这首诗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作。唐玄宗在唐朝皇帝中的知名度恐怕仅次于唐太宗,说来也是,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他是掌握大唐帝国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人,比唐太宗执政二十三年差不多要长一倍的时间。唐玄宗也是唐朝皇帝中寿命最长的帝王,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唐玄宗也像大多数唐朝皇帝一样活上个五十来岁就死了,那唐玄宗肯定是一代明君,为万世所颂扬,他留给人们的记忆肯定只有那辉煌无比的开元盛世,那是大唐光辉的极致。但现在唐玄宗却是毁誉参半的帝王,之所以谥之为“玄宗”,有人这样解释:天上有星,叫做玄星,又叫金星,也叫参星、长庚星、太白星、启明星。初上来的时候,东方还不亮;天色将晓,那座星才渐渐地暗将来。先明后暗,所以叫做“玄”。
唐玄宗是典型半世明君,半世昏君,前后判若两人。开元初年,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纳谏如流,有人传言,新皇帝即位,将大选民间女子入宫,一时间人心惶惶。但唐玄宗听到了,却将后宫中部分宫女用牛车载了送回家去,任其婚配。众人一看这样,谣言不攻自破。早期的玄宗不崇玩乐,放掉珍禽异鸟、焚烧珠玉锦锈等宝物,勒令地方官吏不得扰民献宝,大有太宗贞观之年的作风。开元期间,并非全是风调雨顺的时光,经常有蝗灾出现,当时有些迂腐透底的家伙说,蝗乃天灾,只能设祭求蝗神爷爷饶恕,不能捕杀。名相姚崇坚决主张捕杀蝗虫,并说有什么天灾报应都报应在他一人身上,于是臣民奋力捕蝗,终于保住了收成。玄宗重视农桑,亲自在宫苑中种地,并让众皇子参加劳动,让他们也知道农家的辛苦。在君臣上下的齐心努力下,开元时期,也成为唐代最为富庶的时代,米价只有三五钱。杜甫的诗大家都知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直到现在,唐朝乐队在他们的《梦回唐朝》中还声嘶力竭地用京腔念过这词儿,看来在人们的心中,开元盛世确实也是大唐的象征。
开元之时,唐玄宗不但文治井井有条,武功也是非常显赫。李隆基一当上皇帝,就在骊山之下,举行大型军事演习,亲自检阅军队。当然有大军二十多万,旌旗招展,连绵五十多里不绝。兵部尚书郭震,曾以《宝剑篇》为武则天所赏识,在诗坛也有他的一席之地。郭大爷可能是在中宗这种老好人手下当差当惯了,治军颇为松懈,他手下土兵们松松垮垮,军容不整。往深处说,李隆基初登大宝,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也想清除前朝这些旧势力。于是李隆基大怒,当场就要砍他的头,众将苦求告免,李隆基决意杀人立威,当场斩杀军容不整的几位将领,并将郭震贬官,一时间三军整肃,诸将惕惮。后来李隆基听从张说的建议,实行募兵制,大大提高的军队的战斗力。这段时间,唐朝边疆上的战事也是捷报频传:
大将高仙芝远征西域,翻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攻破吐蕃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境内),以千余人攻破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并灭掉了现在塔什干地区的“石国”,大掳金银财宝无数。幽州长史张守珪,也用计将契丹头目屈剌、可突干等杀死,契丹势力为之一蹶不振。大将王忠嗣、哥舒翰等与唐朝最凶恶的敌人吐蕃大战,也是胜多败少。所谓“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正是对当时大唐雄师的生动写照。
这时的大唐帝国,军威四达,东征四讨,战功赫赫,由“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可知,这首诗大概是唐玄宗收到边疆的战地捷报后,于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从而欣然命笔的。说实在的,诗写得比较一般,也就是“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一联倒还有点气势,似乎还不如人家明朝嘉靖皇帝写的那首《送毛伯温》(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然而广告做得好,没有新飞冰箱好。诗作得好,不如国家治理得好。嘉靖的诗虽然比李隆基这首做得好一些,但他的文治武功却差远了,尤其是和唐玄宗的前半截相比。玄宗这首诗虽然并不十分出色,但它代表了开元之时的显赫武功,代表了那个如日中天的帝国所辐射出来的威力和光芒。这光芒此后就逐渐暗淡下去,被屈辱的乌云遮住,再也难得一见。

①貔: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这里比喻勇猛的军士。
作者:S江湖夜雨S 时间:2006-12-01 14:03
二十

卷215_6 【自悼】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品味此诗,大家恐怕觉得像个穷教书先生所写,无非是埋怨东家招待的伙食太差,诗中写圆团团的太阳升起来,照见先生那干巴巴的空盘子,盘子里虽然有点东西,也是一些苜蓿之类的野菜。而且饭涩汤稀。最后发牢骚说,这里只可以糊弄一时罢了,那里是长久呆的地方。说来这东家还真够抠门儿的,苜蓿这等喂牲口的东西都来当菜,简直是“野草野菜当干粮”了。然而,说出来恐怕让大家难以置信,此人是唐代开元时的薛令之,并非乡下老学究,穷酸教书匠,乃是堂堂的右补阙兼侍读,陪太子读书的活儿。而且陪得是后来当上皇帝的唐肃宗李亨。有人可能大跌眼镜,想现在公务员别说是中央级的,地方的小办事员都吃得脑满肠肥,满面红光,薛令之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宫庭里当差的,何至于此?
原来,唐玄宗开元之时,吏治相对比较清廉。开元之时,仓禀殷实,物阜年丰。但此时的唐玄宗大力制止铺张浪费的形为,有一次唐玄宗偶尔闲走时,看到几个卫士们把吃不了的东西乱弄在垃圾里,就大怒,决意要杖杀这些人。左右见唐玄宗正在盛怒之下,都不敢劝。还是他大哥宁王李宪劝他说:“陛下你因为这些人糟蹋粮食而发怒,正是因为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养活人性命的宝贵物品。现在因为一些吃剩的食物就杀人,不是很没有道理吗?”唐玄宗听了,这才作罢。虽然如此,可以看出,玄宗执政之严。对于贪赃的官员,更是毫不容情,裴景仙是唐朝开国功臣裴寂的后代,因受贿五千匹布绢,玄宗就大怒,要将他斩首。众臣苦劝,才饶他不死。但活罪难免,杖打一百,流配到岭南远恶之处。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并无家园田产的低职官员,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我们从薛令之这篇小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薛令之是福建人,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中了进士。当时福建还从没有过中进士的人。这薛令之少小贫穷,却极喜读书。当地因为从前没有出过考取过功名的人,加之地僻人蛮,乡里的村民都笑话他,根本不相信他也能金榜题名,登上天子堂。薛令之不服气,自己写下《灵岩诗》一首明志:“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谁知妙?家贫耽学人争笑。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男儿立志须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诗中薛令之不厌“灯前读书苦”,决心也腰间配印,搏取公侯。
但是在当时权贵士族们相互勾连的情况下,薛令之一个来自福建并无亲故的毛头小伙子,恐怕很难有晋升的机会。所以他只当了个右补阙(正七品或从七品),按唐朝的制度,大概就是一年给七十石米这样的待遇。七十石米如果折合现价,也就是1万元左右,年收入才1万元,对于身为“中央级”的官员来说,确实也不高。但是,依江湖夜雨猜想,他们的伙食也不会真差到“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的程度,但有网友称“抱怨收入低是公务员的基本功”,薛令之十有八九主要还是对自己的官职一直没有提升不是太满意,当然也可能偶尔有顿饭确实不怎么好吃,于是他的文人之癖就犯上来了,提笔在墙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各位网友们注意,这墙上题诗,看起来风雅,事实上也是大大地有风险的,黑矮宋江又包二奶,又杀人,但花了点银子,依然没有判死刑。但喝了半瓶酒发了会酒疯,写了首反诗,就被大刑侍候,打得血肉模糊,还差点丢了脑袋。小薛这首诗,虽然没有丢脑袋,但是却丢了饭碗。
事情也巧,此诗墨迹未干。唐玄宗就来东宫“视察”了,他一眼就看到了这首诗。马上就龙颜拉得跟驴脸还长,他倒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让人拿过笔墨来,在墙上续了这样一首诗:

卷3_58 【续薛令之题壁】李隆基

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唐玄宗前两句意思是说,你小子的嘴和啄木鸟一样尖利,但是你的才华却并不高,比起“凤凰”来像个秃尾巴鸡。顺便说一下,啄木鸟在我们今天是益鸟,在儿童的童话中是森林医生。但在古代人眼中可不是好鸟。《博物志》云:“此鸟能以嘴画字,令虫自出,今闽广人巫家收其符字以收惊疗疮毒。”又说它会在地上以爪画符印,树穴自开。小偷就模仿它所画的符印去偷启人家的锁钥。这些传说其实是无中生有,但却反应了当时的人对于啄木鸟是有误解的。玄宗后两句是说,你要是嫌这里不好,那就爱上哪上哪去吧!看来唐玄宗性格就是有点暴烈,容不得别人说不中听的话。孟浩然说什么“南山归敝庐”之类的也当场令他生厌。也照样一边凉快去了。可想而知,如果李义府那句“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是对唐玄宗说的,只不定玄宗也让他滚出上林,愿意栖哪就栖哪去。
薛令之一看这情景,这宫庭里是没有法呆下去了。他就辞了官,据说是徒步走回了老家,看来这薛先生真是没有什么钱。大家也很快就忘记了这位薛先生了,直到几十年后太子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还不错,不忘师恩,于是又想起这位薛老师来了,但是等宫中的人拿着诏书去薛令之家里召他时,却得知他已经死去很久了。可怜这位薛令之,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就一下子被打回原形,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他有何面目去见乡中父老?他十有八九就是因此事郁郁而死的。
不过,这虽然是薛令之个人的悲哀,却不得不说是当时玄宗执政清明的结果。要是在“三家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要是随便一个小处长科长就可以在饭店里签上十几万白条的时代,薛令之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再上演,但是这却并非万民之福。

作者:S江湖夜雨S 时间:2006-12-02 14:40
二十一

卷127_9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王维所作。王维在今天,人们说起来时地位似不及李白杜甫。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是远在这两人之上。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不对,当时老杜还年轻,只能叫少陵野小子,^-^)。说起来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远远不如。
然而,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也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这些,本诗当然就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这里我们特意录出这首诗来聊聊,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而且经江湖夜雨学刘心武谈红楼一样“大胆假设,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强暴”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玉真公主的来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是一母所生。他们母亲窦德妃被祖母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到了玄宗做了皇帝后,却找遍了宫中,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窦德妃死时,唐玄宗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当然更小,据说只有二三岁左右。慑于武则天的淫威,幼年时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他们却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封宁王),就真心地推让李隆基当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全无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后,和这些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不依君臣之礼,还是没有当皇帝时的老样子。了解唐代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李旦的这些儿女之间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见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据某人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考证,说是“曾结婚,并生有二子”,这个“结婚”一词,用得不当,公主结婚,并非小事,史书肯定有记载,正式结婚没有,和男人同居之类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少年时王维也是满腔希望,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是这些诗篇几乎全出于他的少年时代,及第后的王维虽然曾有被贬到山东济州(现在济宁附近)的经历,但后来他的仕途还是相当平稳的,然而他的诗里面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豪气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纵横论王维》一书中的说法是:“王维亲和山水绝不是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远离政治或者对抗政治的选择,而是灵魂被罪恶感压迫到了无法忍受地步的一种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这是为什么?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完全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段事情:王维首次应试是在开元八年(720年),结果落第。这一年,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然后为了求得科第的门路,于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就怀抱琵琶,像个歌妓一样在酒宴间为玉真公主献艺。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关于此事,江湖夜雨仔细推想一下,越想越觉得是个圈套,宁王、歧王和他关系也相当好,直接和考官说句话推荐一下,不就得了。前面说过,唐玄宗和兄弟姐妹们关系挺融洽的,不存在其他时代那些兄弟们间乌眼鸡一样,狠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那样的情况。而且大家看歧王按排王维出场的情景,根本不像介绍一个文人学子,倒像是召呼自己的家妓出来待客的情形一样。十有八九,天真的王维早就成了歧王们给自己的小妹妹玉真公主物色好的玩物。唐朝公主一向如狼似虎,玉真公主当时也是三十多岁的“熟女”了,阅男人多矣,很难相信饮宴之后她能放过纯真年少的王维。
但王维不同于张昌宗、张易之等人,更不像宋之问那样想拚命抓住女皇、公主们的一条裙带。王维是个单纯天真的少年,像白玉一样无瑕。他初次应试时写的诗就是《赋得清如玉壶冰》,但现在他却被玉真公主“奸污”了,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是相当大的,从此他的心中就充满了阴影。
在王维二十岁那年,他写下了《息夫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而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首诗是在宁王(即玄宗的大哥)府中所写。也有一段故事:玄宗的大哥把皇位让了出去,于是专心于吃喝玩乐。他有家妓数十人,都是绝色女子。其中有一个原是宁王府边卖大饼的妻子,长得“纤白明晰”,宁王一见就爱,于是多给她老公钱将她纳入府中,宠爱有加。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你还想不想你那做大饼的老公?”此女默然不语,宁王让人召她的大饼老公来相见。这个女子注视无语,双泪垂颊,若不胜情。当时王府中“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然。”宁王命赋诗,当时二十岁的王维诗首先做成,众人叹服,后来宁王把这个女子还给了饼师。
大家看历来写息夫人的诗,都是指责得居多,像杜牧就抱怨她不像绿珠一样自尽(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但王维为什么却一腔同情,率先写出这样感人至深,感同身受一般的诗句?答案就在前面,正是因为王维也有过被玉真公主这样的皇家权贵“强暴”过的经历,他才能将息夫人的痛苦体会得这样深刻。
还有,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品级虽然不高,但是这却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什么叫“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王维身为太乐丞,手下的人可能彩排演练时出现了这种情况,故而获罪。但其实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又不是私藏甲兵之类的谋逆行为,按说依王维和歧王及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不会处罚这样重,甚至根本不会有什么罪责加身。但王维却一下子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为了什么?答案很明显,正是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一番。
在济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维终于忍不住了。他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之后,他悄悄地潜回了长安。但他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根本没有实授什么官职。然而,我们又知道另外一个故事:开元十七年,当时孟浩然到长安来求官找差事,他和王维意气相投。孟浩然和王维正在聊天儿,突然唐玄宗就驾到了,吓得老孟钻到床底下去了。后来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让孟浩然吟诗。结果老孟赖狗扶不上墙头去,念了首什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惹得唐玄宗大为不悦,老孟的官运也就此被封杀。这里原来江湖夜雨大有疑问,孟浩然你和王维是朋友,在一起谈谈诗文,又不是被捉奸在床的奸夫淫妇,你往床底下钻个什么劲儿?你就大大方方的让王维引见一下不就得了?再者,皇帝为什么到王维家去串门?还这样突然。要说就算皇帝到大臣府上去,也要前呼后拥,大臣早就恭迎在大门外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皇帝倒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宿舍卫生的,说来就来?所以江湖夜雨认定,王维此时定是住在玉真公主居处,或成了玉真公主的“外宅”。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出去玩了,孟浩然乡下佬一个,想开开眼界,看看公主住处什么样儿。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而且正因为是在玉真公主的住处,以玄宗的兄妹情深,肯定不时来看看,玄宗兄妹间亲密得很,一切礼仪从简,也并不会事先传报什么的,故而才有这档子事。
开元十九年,王维的妻子死去了。十有八九就是因王维被玉真公主霸占而气死的。或许是王维心中存在愧疚,或许是玉真公主不让他再娶,所以他后半生的三十年一直孤身未娶。此后,王维的仕途就一直大道通天,直到尚书右丞这样的官职。但对于王维来说,他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种苦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本人这两句诗,就正是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正是因为王维有这件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所以他一直内心处在忏悔,在寻求解脱。大家看历史上相当多的青楼名妓,人老珠黄以后,往往皈依佛门,寻求解脱,也是此理。了解到王维这个心结,再读他的诗,应该有一层更深的理解。
①赊:长而远的意思,这里形容山路绵长。②石髓:道家传说,山中有一种如膏状的东西,形状如精致的奶酪,服用后齿发更生,病人服用后都会痊愈。③胡麻:即芝麻,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将芝麻带回中国,所以被称为胡麻。④五云年:道家称神仙乘五色云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朝公主如狼似虎 曾“霸占”过诗人王维
王维传(第27章)
盛唐诗人的朋友圈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王维写的“投名状”
李白和王维,同时代的两个大V之争
李白真的不屑事权贵?给皇帝唱赞歌,献媚女道士,为求职四处碰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