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自己选的兴趣班,学着学着就放弃了” | 为什么95%的孩子不爱学习?



作为一个曾经的语文老师,碰到95%学生的家长都会问:老师,我们家孩子怎么就不爱学习呀?

以前,我以为我和闺女会是那个5%,等女儿上了小学后,才知道,生孩子就是拿来给自己失望的:

「妈妈,我不喜欢学习,我的脑袋里只有玩玩玩!」

大部分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都精力充沛、探索欲旺盛,但一进小学就得了「厌学症」,随着年级升高,对学习的越来越厌烦,家长也因此越来越焦虑。

问题出在哪儿?

因为,我们从小一直在破坏孩子对学习的「感觉」!

想想我们在孩子7岁之前,花的力气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报兴趣班!

初衷当然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素养,顺便发掘发掘「天赋」!

但现实常常也是「惊喜」不断。

比如,我家闺女5岁的时候,我带她去体验了一把舞蹈课,问她要不要报名呢?

拍着小手欢天喜地:要要要,跳舞太好玩了!

结果才上了两节课就撇着嘴:

妈妈,我不想学了。

为啥不想学了?

跳舞一点都不好玩。

什么!当时说跳舞真好玩的也是你啊啊啊!!

……

以上,几乎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头疼问题——其中,「跳舞」可任意替换成钢琴/围棋/书法……

这种时候,当爹妈的要么硬逼:「必须坚持!」

即使孩子继续上,时不时还会闹点别扭。总之,孩子乐在其中的感觉大打折扣。(不排除处理得特别好的父母)

要么放弃,快乐至上:「孩子高兴就好,童年就该快快乐乐」……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找到对学习的「感觉」。

好不容易熬到小学,局面似乎更加严重了:作业拖拉,上课走神,玩手机玩Ipad就是不想学习……

即使有的孩子学习还不错,但总是把学习看成是辛苦的、困难的。

学习难道注定痛苦」吗?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来自麻省理工埃杰顿教授:教育的诀窍,是不让人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而等他们意识到的时候「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光听听就心向往之!

这才是千万妈妈想要的理想境界!

曾经刷爆朋友圈的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探访、记录了芬兰、日本、印度等六个国家的儿童教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集,是芬兰。

在芬兰的小学,你看到的孩子是这样的:


看起来,完全没有学习的「正经」样子,欢脱得不像话。

但实际上,芬兰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阅读、科学成绩都曾列欧洲第一,被誉为全世界教育最好的国家。

秘密在哪儿?

因为他们一直在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感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来自中国的孔子,而芬兰人非常相信这种观点。

 ▲截图来自《他乡的童年》

写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我们以前常说的「快乐教育」,为什么总是失败?

问题不是出在要让孩子快乐」,而是不能把快乐和学习割裂开来。

「快乐教育」的本质,不是一味让孩子快乐,而是让他找到学习本身的快乐,以学习为乐

孩子不喜欢学习就随他放弃,那不叫快乐教育,那是放弃教育!

那么,如何做到让孩子乐于学?

方法既不是以学代玩」 、 整天圈养,也不是「以玩代学」 、 整天放养;

而是「以玩带学」学的范围,非常广 。

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跨学科教育:
       
      ▲截图来自《他乡的童年》

不怕知识学得高深,就怕学得生硬。

你可以看到很小的小朋友,参加看起来很复杂的课程。

比如某一期兴趣班的主题是:在为空难幸存者设计建筑。他们需要通过自己学习如何黏贴不同的材料,学会掌握平衡等知识来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分析、了解问题—通过输出检测自己是否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可以理解和欣赏建筑,掌握基本的建筑原理。

  
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调动各种思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多学科知识,最终形成对学习的良好感觉!

这种教育方法,也被称作STEM教育

       


几乎我们熟悉的以优质教育闻名的国家,都在大力推行STEM教育。

比如,向来注重教育的英国就把 STEM 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性目标

现在外面STEM启蒙课挺多的,一期报下来动不动就上万,压力还是蛮大的。

所以,当课程经理把这套由美国STEM教育专家团队设计的科学搭建课推给我,让我负责「测评+写推文」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套课程由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天才儿童中心学前部任职、现为美国知名私立幼儿园校长的Ann Gadzikowski 和木偶表演、音乐剧艺术家Jeannie McQueenie设计完成。

包括120节动画+木偶剧+搭建教学,每节课程有5-9分钟左右,内容涵盖植物王国、动物与人、海洋揭秘、生物与栖息地四大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和孩子生活相关的内容,孩子特别感兴趣,好理解。

适合2-8岁的小朋友,让孩子在玩耍中提升专注力、抗挫力、创新思维力、问题解决力、空间思维力、沟通协作力等八大学前能力,养成对学习的良好感觉。

接下去给大家详细介绍我和女儿听课、搭建的体验,文章有点长,也可以翻到最后查看课程详情。


看着「平平无奇」,玩起来却收获不少

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这么「平平无奇」的木条,小孩子真的会喜欢吗?

结果拿回家,闺女幸福感爆棚:妈妈,你这个工作太好,我每天都有东西玩!

孩子的欢乐,大人真的不懂。

我吃个晚饭的功夫,小朋友在垫子上搭了个「宠物之家」:
       
「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小房子。」
「这是客厅,然后这个是浴室。」
「这个是可以自由散步的小院子。」
 
只要给到孩子一点点道具和空间,孩子就能把「想象力」和「创造力」变成生活里的惊喜。

让我意外的是,她还考虑到要有地方避雨、乘凉,特别设计了檐廊。
       
可以说非常具备「现实问题解决思维」了。


还有一个非常深的体会:

很多平常我们想要孩子学会的东西,讲半天道理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但通过玩,孩子很快就掌握了。
 
比如和女儿搭「摩天大楼」,一开始女儿急于求成,很容易倒塌,我提醒她先把「地基」打好。

她自己体验过之后,终于意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要基础扎实。

当然,你和孩子还可以照着课程来搭建,会激发孩子更多创意。
         

整个过程,孩子都是兴致盎然,学到的也不少

最适合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法
木偶剧+STEM体验学习法
 
打开课程目录,可以看到有120节视频课,四大主题板块:植物王国、动物与人、海洋揭秘、生物与栖息地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4节为一个学习单元。

因为每个单元都是独立的,所以我让女儿自己选一个主题观看。

「看看螃蟹吧! 」

大家可以通过《螃蟹》这一单元的介绍,了解整个课程设计的思路。

  • 第一部分是启蒙概念,主要是通过孩子喜欢的木偶剧,提出问题,渗透学习知识点。


螃蟹为什么要吐泡泡呢?
       
     
答案是:吐泡泡是螃蟹在呼吸。
       
        
设置了互动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个环节女儿很喜欢,因为总是能答对,觉得自己特别棒。对于老母亲来说,当然也喜闻乐见啦~
       
        
  • 第二部分是理解背景,将第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拓展,举一反三。


比如讲完螃蟹的小知识之后,还拓展了海洋环境的变化。

这一点我觉得蛮好的,能够增加知识面。
       
▲海洋冰川融化
 
  • 第三部分是实操搭建,从输入到输出,提高抗挫和创新能力。


这个部分选用了动画分解搭建过程,分步搭建,帮助孩子思考构建过程,锻炼思维能力,同时归纳和总结每天知识点。
       
▲螃蟹搭建过程
 
  • 第四部分,你搭我看,巩固学习成果,锻炼协作和专注能力。


通过亲子真人互动示范,引导、鼓励孩子完成搭建。
       
        
课程还设置提醒搭建需要注意的小诀窍,非常贴心。 
       
        
总结一下,课程的每个单元都由这4个学习模块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STEM学习链」

1、探索与问题解决:每天有一个学习主题作为引子,引发思考;
2、应用与拓展:通过有趣互动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拓展知识领域;
3、抗挫与创新:展示如何利用松木块积木把了解的抽象概念搭建出来;
4、协作与专注:鼓励亲子互动一起共创搭建。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程4大学习模块的设计逻辑,刚好契合孩子的认知思维模式:发现问题—了解问题—通过输出检测自己是否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一旦掌握,就可以被迁移、复制到孩子的其他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培养孩子学习的良好感觉,这也是STEM教育的精髓。
 
一个单元学习下来,相当于上了一次「STEM兴趣班」,在家就能完成。个人觉得还是很有收获,很划算的。
 
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 ,提高了「抗挫力」
       
        
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扩展了知识面
       
     
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以前学的知识,通过体验掌握得更牢固了,温故而知新


这个课程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除了动画和真人,还采用了木偶剧的表现形式。

我一开始比较担心孩子看惯了酷炫的动画片,对木偶剧这种「朴拙」的画面会看不进去。但事实再次证明,小孩子的快乐大人理解不了。

波妞和woody猫成为女儿的「新宠」。
       
▲波妞和woody猫咪
 
关于课程创始人和讲师

这套课程的大纲、框架和知识点都是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天才儿童中心学前部任职的Ann Gadzikowski 和木偶表演、音乐剧艺术家Jeannie McQueenie设计完成。

Ann毕业于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院,曾担任美国西北大学天才儿童中心的学前教育部专家,现在是美国知名私立幼儿园校长,深谙STEM教育。
       
     
Jeannie则在儿童木偶剧方面,演出和制作经验丰富,在美国深受孩子喜爱。
       
 
所以,在课程内容质量上大家可以放心。

 为什么选择Planks积木条?

这次课程中的积木条,选择的是新西兰松木,纯原木,安全自然,只有一种规格:1:3:15。

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成人,在第一次接触planks的时候,都有点奇怪:就这样一个积木条,能叫做玩具吗?
       
        
我们也特意问过课程创始人:

为什么你没有选择乐高作为课程的硬件?
 
她的答案是: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自由配合我的课程,能够实现我教学目标的硬件,而不是配合乐高去设计我的课程。
 
这个答案其实也回答了我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国外幼儿园的那些教具或者教育型玩具都看着那么「朴素」。因为教育者希望孩子关注的是课程内容,而非教具本身。
  
Planks这个以欧洲的KAPLA和美国KEVA为代表的搭建类玩具,代表着一个极致的设计思路:

只用一种单元块,去搭建出无数种可能性的创意。
 
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统统都可以用小小的积木条来完成。 
       
        
甚至还能作画:
       
 
事实上,很多知名教育机构将Planks积木条应用于STEM教学,甚至是大型创意竞赛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幼儿一定要学STEM课程?小汤团和昂立STEM的奇妙际遇告诉你答案
最美的情绪,是骄傲 ——我对“人民教育”的思考
抢蛋糕!乐高推出新的教育套装
乐高“洗脑”全球消费者,还认为乐高只是玩具的你,真的OUT了!
【智力脑】26.STEM教育的黄金学习法则
学乐高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