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都气死了,还怎么好好说话?”



我的来访者T告诉我,最近总是忍不住和妈妈吵架,尤其是妈妈问到她的工作情况时,她就很烦,让妈妈不要管自己的事,管好自己就行了,如果妈妈再多说一句,来访就想“教育”妈妈,说妈妈问她就是在给她施加压力,觉得她现在做得还不够好,还没有成为人中精英,一想到此,她就非常愤怒。

这是咨询进行到十几次时我们经常讨论的内容,T觉察到从小到大的努力是为了满足妈妈的期待,一方面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和方向,感觉到很空洞;一方面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很想将这些内容告诉妈妈,但由于没有意识化的愤怒,造成了一开口就带着指责和抱怨,频繁地发生冲突。

除了来访者T之外,我还发现,很多压抑型的来访者在咨询的初期阶段,很容易在生活中向亲近的人发脾气。她们通常这样说:

这是我第一次和我妈吵架……

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发那么大火……

原来我对他有这么多的怨恨……

有一些来访者在表达了愤怒之后,她们希望得到咨询师的认可,看,我现在终于不再压抑自己了;更多的来访者她们和咨询师说,我发火了,我怎么能发火呢,我来做咨询不是为了和他们和解吗?

表达愤怒后她们被内疚和担忧占据,那么咨询师如何看待这样的表达呢, 每个咨询师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没有表达过愤怒,又何谈和解。所有的情绪都有待表达,有待被容纳。

1.

不能表达的愤怒去哪里了

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里,如果是不被允许表达攻击和愤怒的,那么他可能经常会和一些无关人等表达愤怒,比如有些人非常容易对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发火,这是他们为无处投注的愤怒寻找的相对安全的出口。

表达之后就好了吗,他们的感受并不好,他们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好像一个刺猬,见人就想扎,他们不知道这是未曾觉察的对内在客体的愤怒。被压抑的总是要寻求表达,和服务人员的关系只是内在父母关系的向外投射。


不表达是因为曾经表达之后的体验是糟糕的,对方要么不承接我的愤怒,攻击回来造成对我的二次伤害,要么接不住我的愤怒,说我伤害了他,我攻击谁都不行,只有我自己最可恶了。

这时攻击开始转向自身,我想到一些案例,经年累月受到老婆抱怨和控制的老公,在婚姻中隐忍了一辈子,最后得癌症去世;

一个自恋的妈妈,对孩子施以打压和贬低的教育,看到的都是孩子不好的一面,孩子认同了妈妈对自己的否认,也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因为无法释放的愤怒,她开始不停地吃东西,二十岁时女孩体重高达140斤。

这些就是不表达对自己带来的伤害。

2.

不真实的体验

来访者小C和妈妈怎么也亲密不起来,她很羡慕可以挽着妈妈的胳膊一起逛街的母女,她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克制和礼貌,例如平常打电话报个平安,还有过节时买个小礼物给妈妈。

小C从小被寄养在奶奶家,直到上初中才和妈妈住回一起,从那时起她就感觉到和妈妈是有距离的,她说好像从来没有感觉到妈妈的温暖,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却始终怨恨妈妈,让她觉得和妈妈平静的关系非常不真实。

何炅戳破成人真相:被社交绑架的人生,让人窒息(点击)


不能表达不满和怨恨延伸到了她的人际关系中,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她也会去讨好别人,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上伪装自己的攻击性。

一方面讨好别人,一方面当有人对她好时,她也觉得不踏实,总觉得这个好背后还有危险的东西存在,这也正是她对他人的敌意的投射。

这就是小C的故事,她在生活中处处感觉不真实。

没有好好说过恨的人,也就没有好好谈过爱。

3.

在愤怒和恨中停留

在人际关系中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成为很多人寻求心理咨询的原因。这里的真实多和愤怒的、怨恨的具有攻击性的情绪有关。

理想的情况是,你可以在和咨询师的关系里去表达,通过被咨询师一次次地容纳和转化带来新的体验,新的体验越积累越多,形成新的经验,原来无法耐受的愤怒变成了可以停留和思考。

前提是咨询师见识过自己的愤怒,咨访关系相对牢固。


实际的情况是,你的愤怒在咨询中没有被全部承接和安抚,这时你就会在亲密关系或其他人际关系中表达。

而表达,正是一个你接触、讨论和观察自己的愤怒的契机。

你是怎么和父母或伴侣吵架的,电话里吵的还是当面吵的,拍桌子了,砸东西了,摔门了,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面红耳赤,身体发抖还是大脑一片空白,你又是说了什么,你对说出来的话感到惊讶还是内疚,还是恐惧……

重新进入到愤怒的情绪中,见过它们的形状,感受过它们的温度,当你可以谈论愤怒,你就可以观察愤怒,你越是能观察你的愤怒,就越不会在下一次冲突中见诸行动,修复的过程就是这样发生的。

4.

处理内疚和恐惧

有些来访者向父母表达了攻击之后,开始试图用一些道理去理解父母,说到父母也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有内疚。

有内疚是正常的,但过度的内疚就会导致愤怒的进一步压抑。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父母吵完之后非常担心,担心把父母气到了,潜意识还担心父母会抛弃自己,但是结果往往是吵了之后,父母没有倒下,反倒关系的边界变得更清晰了,父母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

即便父母受到了伤害,如何处理受伤的情绪是他们的事,而如何处理你的内疚和担忧才是你的事。

还有些人在咨询中觉察到了自己的压抑和讨好之后,在人际关系中频频爆发冲突,他们的担忧是这样下去,自己是不是就没有朋友了,会不会和他人的关系都破裂了呢。

如果一段关系里不能承受攻击,只能说这样的关系基础就是脆弱的,对方值不值得交往下去可能也需要重新考量。

5.

真正的和解

彻底地表达愤怒和完全不表达愤怒同样是两种极端情况,我们却习惯性地认同了“不表达”这种情况,对“彻底地表达”这种情况充满自责。

当然,不是说让你不停地表达愤怒,而是通过表达,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愤怒,最终在表达愤怒这个连续谱上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位置,不再一触即发,也不是一味隐忍,这需要先从表达开始练习。

别被社交绑架你的人生(点击)

通过表达,也获得被他人认识和理解的机会,才可能实现和解。

所谓的和解,我认为是我表达了对你的愤怒,你承接并理解了我的愤怒,我因为你的承接和理解,开始理解我自己,理解你,我们才走向和解。

《精神分析取向长程咨询实务系统课》
年度上新\诚意推荐 
原价2580元,活动价1 6 8 0元
目录设有免费试听内容
详情扫描二维码海报


RECOMM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度抑郁」,从想自杀到彻底治愈,我只用了三个月
为什么你的爱,被孩子关在门外?
38岁女教授自曝抑郁原因:中年女人的崩溃,都从这件小事开始
千万别期待父母向你道歉
令孩子窒息的行为, 这件事排第一, 9成中国父母都在做
问答|伯图:与原生家庭和解,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