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对生命的共情,从来是不动声色的

成人的共情,有时是迷糊而又含蓄的。

孩子的共情,往往带着真实和接纳,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

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地方。

01

还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放学去接他,在教室外叫他的名字许久,都没出来。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班主任走过来告诉我,儿子现在在哭。

我问及原因。老师说:“你们孩子太懂事了,他说想到妈妈小的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自己有幼儿园上,就很伤心的哭了。”

我才突然想起,头一天晚上和儿子散步的时候,我们一起聊过幼儿园的事。

他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现在的幼儿园。” 

他的一句话触发了我内心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来自于儿时的遗憾。


小时候由于家贫,当其他同龄的孩子们都能够在学校里跑来跑去的时候,我和邻居的小朋友两人,眼巴巴趴在学校的铁门外,望着校园里那一片片欢声笑语。


我告诉儿子,妈妈小时并没有上过幼儿园。说这句话时,声音有点沙哑,突然哽咽了。


他继续问我,“为什么不去上呢?”


我告诉他当时没有条件。


我并不想让他感觉到失落,马上掩藏起自己的失态。但为时已晚,我的感受还是被他敏感的心觉察到了。

隔了几分钟,他从教室走出来,眼泪汪汪的。他并没有和我说什么,我也没有问他什么。

拉着他的手,两个人缓缓地走着。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看着他伤心的那样子,我心里有些不平静。 

这么小的孩子,能理解我当年的感受,我感动。这是他对我的共情。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

也许,正是因为儿子感受到了我的情绪,反馈给了我,才让我在那一刻看到了儿时需求未必满足的失落、遗憾和无助。

因为被他看见,我感受到了他的在意、他的爱,因为被他看见,我才让这件事重见阳光。儿子无意中充当了一回我的心理督导师。

我很感谢他。

02

孩子的同理心能力,是不需要刻意培养的。 

同理心,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来体验他人的感受,虽然对孩子来说,这是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孩子天生的感受能力就比成人强。 

很多父母认为,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的教孩子什么,他才能学会什么。纯理论的知识和方法,孩子会受用。

但如果是真实的情感表达,我们需要更多的向孩子学习。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人已经丢掉了许多感受情绪和接受情绪的能力。

更多人习惯性的用理智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情绪脑的部分,我们的认识有太多不足。而这恰恰是孩子可以教给我们的。

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其中一页的画面是,大卫抓住猫的尾巴玩耍,猫的嘴巴张的大大的,而大卫却是一副兴奋的样子。

我问儿子,“你觉得猫喜欢这样玩吗?”

他想也没想,直接就回答说,“不喜欢,那样抓着会疼的。”

其实,通过图片可以直接看到猫的情绪,它是愤怒的。

另一方面,孩子可以在大脑中想象,如果有人没经过他的同意侵犯到他的身体,那种感觉是不舒服的,虽然他不一定能描述具体是怎样的感觉,但仍然会表现出生气的样子。

他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猫联系在一起。 这种能力来源于孩子具有了初步的尊重别人,爱护生命的意识。 

03


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孩子,他一定会有同理心。

两个玩得好的小女孩是这样表达她们的同理心的。

一个女孩因为一些事伤心的哭起来,另一个女孩看见了,马上跑过去,什么也没说,直接抱着她,还不停的用小手拍着她的背。

她是在感受好朋友的伤心情绪,她并没有用“别哭,没事”之类的语言阻止好朋友哭泣,而是用了一种顺应情感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换做一个懂得很多道理的成人来安抚另一个成人,他可能会说: 哭什么啊,这点小事,不值得伤心。哎呀,别哭了,别人看见了还以为我欺负你。别哭了,哭多了伤身。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别太懦弱。

太多太多的道理可以用来应对一个人的哭,但似乎都没有这个小女孩做得好。

她能够接纳好朋友的伤心,她知道好朋友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的事情,她的直觉可能知道好朋友此时此刻需要的是她的拥抱。

是的,她的好朋友哭了一会,就停止了。她在共情和接纳中释放了感受。

伤心的小女孩接受到了来自好友的支持和理解。

这比讲一万种道理都管用。

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理解他人的恰当方式。 或许他们还小,不擅长讲道理,又或者,比起成人,他们更能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更能够理解另一个生命最朴实的情感。 

04


孩子的同理心能力,是爱的真实表达。

爱到底是怎样的,在成人的世界里,定义的标准非常多。

我们追求关系中的爱和温暖,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给予的善意和关注,我们希望在爱中获得幸福。 我们不停地付出,想要获得回报,但有时又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成人在爱的世界里常常会迟疑、会迷茫。但孩子,在表达爱的这件事上,一点不会含糊。他能够理解到你的感受,让你感觉到非常真实的爱。

当孩子感觉到你的委屈无助时,他会想要帮你分担,但不会阻止你的情绪表达,他会希望此时此刻能够陪在你身边。

当孩子感觉到你为他操劳了一天,他会说,妈妈,你辛苦了,你是一个好妈妈。他能体会到你的疲惫,他会希望能够为你做点什么。

无论你处于这样的状态里,当感受到来自孩子同理心的表达,爱的传递时,你会有从心中燃放出来的力量,会变得更有动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当你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孩子第一时间叫着妈妈跑过来,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飞灰湮灭于孩子的爱和拥抱中。

他在用行动表达爱,表达对你的想念,同时也在表达着对你辛苦工作的理解。

05

要尊重和欣赏孩子的同理心,但不要绑架。

孩子有同理心的能力,固然是好事,但我们还是要区分开,自己和孩子情绪的不同,不要让自己的情绪绑架了孩子。

这是情绪分离的重要课题。

就像我开头讲的一样,当看到孩子因为我没有上过幼儿园这件事伤心的时候,我会担心他在幼儿园无法尽情享受到成长的乐趣,如果带着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去生活的话,势必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情绪之后,我和他沟通,确认他的感觉,以及我自己的感觉,告诉他现在和过去的区别,妈妈和他的区别,他值得拥有现在的生活等等。

当坦诚的和孩子讲清楚这些,那么,他就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去面对他的小生活了。

我们要理解,孩子爱爸爸妈妈,他有感受父母情绪的这份同理心,当他表达这样的关心和爱的时候,要给予肯定,看到他希望为父母做点什么的良好愿望。

但也要学会拒绝孩子走进我们的情绪里,为我们的情绪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不拒绝孩子走进自己的情绪里,他们一定会用爱心来试图给到父母温暖,来拯救父母于“水深火热”之中,但那样,孩子会不堪其重。

我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孩子在对待真实情绪方面的方式,也要警惕,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出口。

从他们身上学习同理心的表达,学习接纳情绪的方式,是一件有关爱的艺术工作。 当你给到孩子足够无条件的爱,孩子自然会有这样的能力,他可以爱自己,更能够爱他人、爱生命。

当孩子又把爱传递到你的身上时,你会有更多力量去爱自己,也会更自然的去爱孩子。

在爱的循环里,我们一起成长。


文:李增芬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急着否定孩子,同理心才是教育的美好力量
育儿宝典(5):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绪问题
孩子被老师故意针对?先从这一点真相开始
孕妇携儿子烧炭自杀,原因竟然是……
林文宝:过度认真的教育是灾难的开始
养了娃后,再心宽的女子也成了纠结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