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丧失本性,还是追求自得?
人最初的本性是什么,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也有人说“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还有人说“人之初如一张白纸”。本性,最初的属性,是欲望,是那自然而然没有意识的行为。
庄子认为丧失本性的五种情况: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塞鼻伤额;四是五味污口,使口病伤;五是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这五种丧失本性都是性命的祸害。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因为受到外界的扰乱、污染,而让人丧失了本性。这其实也是承接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原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都是为存在而感触外物的,为欲望而接纳万物的,对外物并没好坏、美丑、高下的区别。而且人为的标准和定义,让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丧失了本来的判断。
在庄子的认知中,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善恶品行,而是人本来的天性。就如羊天生就要吃草,狼天生就要吃羊一样。所以庄子认为盗跖和曾参,他们的品行或许有差别,但在丧失本性这点上却是相同的。
人本来只是为存在而生存,盗跖心猿意马为外物所惑,导致心意陷入迷乱之中,为自己而损伤别人。曾参妄自尊大,自以为拯救苍生,把自己和前人的观念到处推销,结果天下没好,为私利却越来越多。
在庄子眼中,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美丑外观,而是事物原本固有的性质。百年大树就应该长在郊外,为行人牛马遮风挡雨。雕刻成饰品或者砍伐做木材,虽然美丑不同,但在树木本性的丧失上是一样的。
在庄子眼里,本性与善恶、美丑无关,是人或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而世俗的善恶、美丑,都是人为的定义,是背离自然对人或事物进行了有意识地改造的,是为了发挥其在世俗中某种作用或功能的。
人为的善恶、美丑并不是固定的标准,扭曲了人或事物自然的属性,而且这个标准和定义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的不同发生变化,甚至与之前的完全相悖。这与人的认知和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
在劳动力紧缺的农耕时代,强壮有力的女性往往会被众多男人追逐,认为她们的形体是美的体现。而男性主导社会,物质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丰满、柔弱、骨感的女子先后登上了舞台,成为美的代名词。
本性是固有的自然属性,本性一旦受到了伤害,就无法获得庄子认为的自得。庄子认为有所得但是被世俗的东西困住,得而受困,怎么能算是得?如果被困锁,即便是有所得,且得意洋洋,也不能算自得。
鱼被困于缸内,鸟被困于笼内,虎辈困于园内,即便它们不必为食物担忧,但却失去了本性的行动,这都算不上自得。虽然有所获得,但是被世俗困住,就不能算真正的得。这个困,有内在的困,有外在的困。
内在的困,是心灵闭塞蒙昧无法恢复生命的生机盎然,如自闭者、抑郁者那般沉静于自己的世界走不出来。外在的困,是行为被拘束无法恢复生命的自由自在,如鱼缸中的鱼,鸟笼中的鸟,被限制在一方世界。
楚威王听闻庄子有才学,便派使者带着金银珠宝请庄子出山辅佐。然而庄子以神龟的比喻告诉使者,神龟是情愿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也不愿意死在宗庙留下骨头享受尊荣。而他的选择便是那遵循本性的神龟的选择。
庄子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世俗的枷锁和网罩与他要的逍遥自得格格不入,他情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不愿意因为享受尊贵而失去自由自在。为了世俗的享受而委曲求全,不如到自在的天地中舒展身心。
对于庄子来说,世俗的五彩缤纷容易让人丧失本性,忘记生命的初衷。而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回归天性、保全本性,让身心能够自由自在的舒展。对于世俗的评价,他是毫无在乎的。丧失了本性,那人还是人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门讲座】太极阴阳揭示十神真义(4):性格、气质与美丑善恶
庄子:丧失本性还是追求自得?
​《庄子•缮性》|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
善恶美丑,发于己心;美化自己,就是美化你的世界*
道德经为什么告诉我们不要分辨善恶美丑?元凶在哪里?
我的善恶美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