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嫌贫爱富的乡情,长辈眼中的优秀晚辈
过年回乡,是中国人的传统,团聚是既视感,重逢是真相,代沟也是现实。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回乡过年并不是完全的愉快,还有可能是恐怖感。毕竟回乡除了团聚,还有同样重要的走亲戚。

在中国的人情世故中,亲戚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特别是春节,拜访长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需要人情世故的练达,摸透长辈的心思,不然就算礼到人到,依然会被打入家族的冷宫,很难翻身。

普遍而言,长辈眼中优秀的晚辈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和长辈在一起,不能沉默或尬聊,必须能顺着长辈聊;二是不管工作忙不忙,一定要抽空回来;三是长辈嘴上可以说送不送礼无所谓,但该送的绝对不能少。

如果达不到长辈要求的三个条件,即便是做得再好,在长辈眼里也是不懂事的人。在乡情中,和长辈不能打成一片,那就是不及格,在长辈眼里就是对长辈的冷漠。乡土秩序下,外向型的人还是更容易被长辈青睐。

常回家看看虽然值得推崇,这个尺度是建立在长辈的认知中,儿孙满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才是过年该有的。晚辈没有时间回家,是晚辈的错,而不会考虑在外打拼年轻人有时的真实情况,年轻人依然被道德绑架着回家。

在中国的乡土情中,礼尚往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待长辈,逢年过节送礼是千万不能忽略的。并不是说送礼要多少钱,而这是乡土情缘中最基本的礼貌。没有这个礼节,在长辈眼里那就是不懂事。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今过年回乡是重温乡情,也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考核,回乡的意义以从过去单纯的的团聚变成了另类的一种攀比,在长辈眼中和亲族内部的一个较量。

说到底,如今社会是一个好攀比的社会,外出打拼青年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在家父母在家族的存在感,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竞争永远存在。如果父母之间不能比出高低,那么子女之间的较量就会延续下去。

这也导致了,晚辈给长辈送礼的过程中,礼品的贵重程度多半会受到父母的掌控,送多少、送给谁,都是很有讲究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人情往来并非简单的礼尚往来,而是关乎晚辈及其父母在家族中地位的存立。

正是因为礼品的贵重程度会影响到在家族的地位,因此乡情在很多情况下显得残酷无情,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长辈们的“嫌贫爱富”。谁在外面好不好,给长辈的心意到不到位,就决定了他能不能被长辈和家族认可。

不得不说,自己过得好不好,在乡村能不能得到认可,才是真正的过得好。晚辈在乡村的意义,永远跟长辈有关。当媳妇熬成婆,晚辈成了长辈,才有机会找回自己的存在感。

这就导致了,许多在外面混得不好的年轻人不好意思回家,不敢回家。失意者不回乡、得意者常回乡变成了过年回乡的基本逻辑存在。家乡,不再是避风的港湾,更多的变成了好差的攀比。

然而,这其中却忽略了晚辈在异乡扎根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里扎根,乡情也渐渐变得淡漠。这既有他们对长辈“嫌贫爱富”的反抗,也有他们面对城市越来越高围墙对乡土的取舍。

乡情的残酷无情,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被道德绑架着回乡,然后面对长辈的评判。原本只是团聚的节日,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过年回乡,由值得回的问题,变成了不得不回的问题。

其实,长辈对晚辈的了解并不多,对社会的某些变化也不了解,但总是通过简单的迹象给晚辈下定义。这有长辈传统“家长”思想作祟,也有他们对晚辈不信任的原因。这不得不让人感到不解和诧异,他们何以如此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不换种思路回家过年
思维导图:别因一个口罩和爸妈谈崩了,小贴士给你支招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知道怎么称呼长辈或晚辈?
春节期间在亲戚家的场景为何总是“充满尴尬”?
走在前 走在后
敬老养老是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