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达破发了,还能看么

2020年6月5日,达达集团(DADA.NASDAQ)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首日收盘价报收15.99美元/股,下跌0.06%,跌破发行价16.00美元/股

达达集团包括了两部分的业务:达达快送(DadaNow)和京东到家。达达快送是一个开放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京东到家则是一个本地的商家零售平台。达达快送是开放式本地众包物流平台。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定语:开放式指可以接第三方订单,本地就是同城配送,众包就是公司负责向骑手分发订单,骑手并不算员工。京东到家则是我们之前更常说的O2O模式,把超市搬到线上,把货物交到消费者手上。值得一提的是达达的股东结构,达达最大的股东是京东(JD.O),持股比例(稀释前)达到51.4%。沃尔玛(WMT.N)持股10.8%。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和DST分别持有11.4%、9.4%的股份。达达的创始人蒯佳祺持有8.9%的股份,仅为第五大股东,可以说达达的基因就是物流+零售。达达基本情况达达集团是由达达快送并购京东到家最终形成的,京东到家的业务拓展为达达快送输送更多配送需求,订单量和订单密度越大,越能放大达达的网络效应,进而吸引更多骑士加入,充沛平台运力,优化履约体验;达达快送履约体验的提升,会加快线下商家的商品流通,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促成京东到家吸引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加入,消费者可购买更多品类、更加优质的商品,增加用户下单意愿和黏性,形成规模扩大、订单增多的结果。

简单的概括:达达快送需要有业务去放大其网络效应,京东到家需要有运输网络去提升其履约体验,提高GMV总量及效率比。

2019年,达达的收入为31.0亿元,同比增长了61.3%。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为11.0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其中,今年一季度的增速非常快,与新冠疫情期间人们更多的在线下单购买超市商品有关。

盈利能力由于骑手激励等要素(占营业支出超过90%),毛利率刚刚走过0%,未来随着规模的提升,降低单笔摊销履约成本,这也是大部分新零售O2O公司所认可的逻辑。

2017-2019年,达达快送收入的CAGR为53.4%,快于同时期开放式按需配送平台行业的46.9%。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收入分别增加了84.0%、82.9%,订单数则分别增加了52.8%、50.0%。主要是由于最近一年多的平均配送费有大幅上涨。

2017-2019年,京东到家GMV的CAGR高达92.7%,高于同时期本地按需零售行业GMV的87.4%。GMV增速与订单数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也说明平均订单金额有大幅提高,和快送业务的配送费理由类似——疫情期间,大家对高客单价高配送费的容忍度提高了许多

目前达达集团最为重要的业务就是配送业务,配送业务的主要客户是京东。根据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京东向达达提供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种流量入口,而达达则是作为京东物流的本地配送合作伙伴。可以说达达的配送业务大部分GMV是依托于京东的流量,同时大部分亏损也是来自于京东,是京东的背锅侠

分析到这,达达的两块业务可以概括出这样的观点:配送的基本盘依托大股东京东,虽然具备量但是利润是给京东背锅的。集团股价要给高溢价,得靠京东到家的带来的供应链想象力,所以,要剖析达达,得把京东到家作为分析的核心切入口。未来的想象空间:京东到家从17年到现在,一级市场对于新零售的试验可以说层出不穷,从最早的O2O到便利店、超市,再到无人货架,最后到生鲜新零售(盒马模式、前置仓、社群电商)等,死了一大批,活下来的不多,尤其是生鲜行业:行业99%的企业在亏钱,还有1%的企业刚刚盈亏平衡。城市及时配送满足的就是各个城市消费点位到家的这一段物流需求,列举一张图大概把这段消费时间给概况出来,类似costco的大卖场,SKU最多,但是距离相对较远,沃尔玛超市其次,再次是水果生鲜店以及便利店,SKU数量与我们到点位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反比。

这类即时配送,满足的其实不是人们的真刚性需求,因为如果你想要几小时,半小时内拿到货物,其实是有一定冲动意愿存在的——相对应的就是淘宝类,2-3天配送到达,你其实做的是提前做规划,延迟获得消费。

在象限上半边的企业,都通过较远的仓储物流的成本去替代较近的租金成本,从而实现更低成本的零售供给,所以你会在淘宝买到比线下更便宜的货物。而在象限下半边的企业,则是通过前置仓、区域仓等更颗粒化的仓储方案去满足消费者的冲动决策,并赚取这一部分的服务费。

同时,当你在线下购物的时候,你的决策就是所见及所购,是即时决策;当你在线上的时候,你不用出门,于是你心理就会对客单价有溢价预期,配送时间越快、SKU越多,你心理能承受的溢价就越高——由此,才有了众多新零售创新商业模式公司共存的可能性。

京东到家是叠加在传统业态上粗暴的“金钱换时间”的模式,最为简单粗暴,赚的就是你懒得去超市,店到家的钱;盒马,店仓结合模式实现了超市级的店面+半小时级到家服务+餐饮的混合业态。消费同样需要为此提前消费付出溢价,理论上来讲仓比店实现到家的综合成本更低;叮咚买菜,完全的“即时决策、即时消费”,进而实现最高的效率,用户需要为丰富的SKU以及最短的消费时间付出最高溢价。

这中间所有的玩家,所有的模式几乎都有生存空间,只要他们做到极致多/好/快/便宜,乃至服务极好(可能需要海底捞那种LEVEL,现在也没这种公司),都有生存空间。但是随着行业一步步发展,几乎所有的企业(尤其是下半象限的企业)现在都向超市资源在聚拢。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从最早的生鲜,加入了大量日百SKU,盒马从最早推崇堂食,越来越打磨SKU品类,向超市学习。京东到家则中途放弃无人货架项目,专心于超市内供应链的打磨,现在已经形成店中仓的模式。SKU不足的在补SKU,客单价太低的在导入新SKU,GMV太少的在烧钱,复购率过低的在发优惠券,货损率太高的在自建供应链,只有流量没思路的在抄作业(说的就是美团买菜)而这些要素的最佳平衡点,目前来看,就是一众近几年经营不佳谋求电商转型的超市们(各家新零售的SKU种类逐渐向买手超市靠拢),沃尔玛、永辉、大润发等等都做过战略转型,但是都不是特别理想,现在京东到家作为沃尔玛和永辉等超市的主要合作伙伴,其实在供应链合作上是具备先发优势的。

与超市合作,建设超市内发货仓,从客户下单选品,到超市内货物定位、获取,再到区域配送团队建设以及多超市协同,此供应链的搭建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8年底前我还是相当看好前置仓的,但是到现在,从叮咚买菜及每日优鲜的盈利难也能看出这是相当难啃的骨头。此类城市即时配送的物流供应链资产,从我的角度看与相关的资源方共建能够进一步提高扩张效率以及盈利能力,比如SKU就和超市合作,物流仓储体系就和物流公司、地产合作等等,如果所有业务选择自营,不是不可以,就是过程会很艰难,对于公司团队的要求会极高。还买不买达达?达达上市其实是没有特别容易对标的对象的,也被标为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第一股,在一级市场上,叮咚买菜在2020年5月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2019年底全年GMV50亿元,日均订单超过50万,2020年大约2倍左右的PS。在这先把达达集团中的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进行分开计算。达达快送可以说是劳动密集型。由于主要成本是付给骑手的薪酬和激励,主要看的指标是订单数。与之相对的,配送对于京东到家来说是成本。京东到家的成长主要是靠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其中的主要指标包括GMV、活跃消费者、平均订单金额等。达达的营收主要依赖于京东,我这里把他理解成京东的成本业务板块的分拆。所以整个达达相对有价值的资产其实是在京东到家。

这里由于对标案例大部分在一级市场,具体的客单价、单笔履约成本、人员支出等关键数据没有办法拿到,所以只能做个最简单的对标。

京东到家2019年,GMV达到122.05亿元,占了达达整个集团的36%。京东到家近三年收入的CAGR达到86.4%。在2020年一季度,大幅增长的京东到家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达到46%,接近一半,大约70亿元人民币。如果对标一级市场融资情况,按2020年业务(按200亿算)2倍PS去给到家业务估值(其实是2倍多,但是有部分是由于疫情带来的),京东到家业务大约60亿美元估值,现在上市后破发市值37亿。

这一块未来的业务空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超市,根据中国烟草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国总共有500万家小超市、百货店、便利店、杂货店、小卖部等销售零售日常用品的店铺(主要是根据大部分的超市、便利店等有销售烟草产品,因此有较高的可信度),目前京东到家超市客户数量9万,市占率全国第一,约2%,在未来越来越多便利店加入城市及时配送网络的过程中,会有极高的增长空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需要被培养,尤其是2小时的超市配送体系,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培养,而比起在二三线做前置仓,与超市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可能更容易快速复制。

To Bring People Everything On Demand,我觉得37亿的达达还是有持有的价值的,至少我是衷心看好即时城市配送作为城市消费新基建的潜力,而且达达的各项指标的确也在向好(毛利刚为正也是正常的,这行业就这样)


作者:投研小白张皮特
链接:https://xueqiu.com/4815641345/15107081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里、美团、京东......巨头们为何都在角逐即时零售?
字节暗度陈仓
前置仓的宿命,在哪儿?
营收持续加速增长,达达集团冲击“即时零售第一股”
达达集团计划登陆纳斯达克:Q1收入同比增加109%,或成即时零售第一股
社区团购2019年下半年最重要趋势预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