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青年管理者的自身修养(14)

                                                   《乌合之众》

法国人古斯塔夫 勒庞写了一本书叫《乌合之众》,这本书被人们批评为没有任何科学的论据,这本书的篇幅也不多,翻译到中文也只是薄薄的一本。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翻看这书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震撼和内心的恐惧。震撼来源于他对于当时他们国家社会现状的观察,恐惧来源于在数百年之后的今天,他的描述仍然是正确的,并且在我们的身边就时时有发生。

这本书讲的是一种叫群体心理学的事,这件事本身对于我们的大团队管理非常的有用。作者通过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体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当然这些结论来自于作者内心的疑惑。其实我们结合着每一次群众性运动来看,我们也应该有同样的疑惑。以五四爱国主义青年运动为例,爱国学生们在正义和救国心的感召下走上了街头示威游行,冲进了卖国贼的家里,与镇压的军警进行搏斗……如果我们不将政治和历史观放在这次群体事件中观察,难道就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这些平时儒雅、讲礼貌、看上去孱弱的年轻学生们能爆发如此强大的力量?回到书中,作者也同样提出了疑问。在平时那些温文尔雅、遵纪守法的好市民突然就变成了暴徒,他们砸毁商店的门窗;他们不经过思索的宣判无辜人士死刑;他们狂热的跟随着所谓的民族英雄……而这些人们里面有没有文化的工人和农民,也有在平时工作中拥有理性判断的律师,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而在作者描述的暴力群体中,职业也已经不在能区分他们的道德水准,因为大家都在一起进行着暴力活动。可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好人,一个胆小、善良、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变成了一个暴力的魔鬼?《乌合之众》为我们阐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尽管勒庞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些事件的爆发的本质是什么,却也从很多反面解释了群体事件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群体的表现是什么?

首先勒庞先生介绍了群体的特征,当个体融入到群体当中的时候会逐渐消磨掉自己本身具有的个性。这也可以解释出韦尔奇在接手通用电气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都混同于那个庞大、低效的官僚体制,很多人都是有创造性的和有独立自主见解的人,是群体特性抹杀了他们的个体个性。这样就导致了群体经常会受到无意识行为的支配,群体智力水平下降、感情走向出现明显变化,这些群体非常轻易的就会获得勇敢与恐惧,轻易能完成英勇的事迹或者是犯罪。这是勒庞先生参照法国大革命总结下的群体特征,我们不得不说在我们的历史中和我们的身边仍旧是这样的,而且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些不良的群体习气不会因为社会的进步而得到改良。当然这也是我们作为管理者必须了解群体心理学的原因之所在。

继续来研读勒庞先生的作品,他在解释了群体的一般特征以后,详细的分析了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这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吃惊却并不奇怪的现象。首先勒庞先生提出群体是冲动的、易变的和急躁的,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起到了支配作用,群体不会深思熟虑。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少数人组成的领导层或者是独裁会拥有更高的决断力和效率的原因,因为群体所容易受到情绪感染的门坎比个人要低得多。群体是容易受到暗示并且容易轻信的,群体里的人把头脑里的幻想当做现实来追求和膜拜,而这些幻觉很可能是通过反复刺激而营造出来的。看到这里其实我们就可以想象的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三帝国的元首为什么能鼓动如此多的年轻人舍生赴死,为什么他会用慷慨激昂和斩钉截铁的语气来进行演说,而他的演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说自话,但是这谎言仍旧没有被揭穿,因为他符合了群体的特征,他迎合了人们对于幻想的渴望,从而人们热烈的拥护他,为他去屠杀其他手无寸铁的人。如果有人牵强的认为第三帝国的民族狂热情绪不是群体行为受到蛊惑的典型的话,那么现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应该可以解惑了。而这个实例又和群体的另外一个特征有关,群里中的人群个体受教养程度和无知的人没有任何差别,其情绪都是夸张的、感情走极端的、偏执的、保守的,甚至是不允许有反对声音的。并且包括群体的道德可以高过或者低过个体,且群体并不受利益所左右。不知道列出了这些条款,我们的读者能不能找到现实中的例子呢?我想传销就是再好不过的明证了。

我没有亲自参与过传销的活动,只是确实加入过人寿保险和健康品的合法销售活动中去。后两者与真正的传销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尽管都是利用成功学来麻痹人们的大脑,但传销显然毒害更加深。我们来看看传销的简单流程就知道勒庞先生的伟大之处了。

由于法律的不允许,传销通常在地下进行活动,他们的猎取目标通常尽量是学历不高的人,但高学历者并非高智商。在传销的活动当中,这些渴望富有和所谓有企图心的人被集中在一起,一起吃饭、睡觉、上课。他们每天的生活非常清苦,没有任何的精神食粮,他们能得到的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强化灌输,而灌输者都是所谓的年薪无数的成功人士,灌输的内容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老实听话跟我走就能成功”。这是典型的群体现象,甚至在很多传销团队被破获了之后受骗的人们还是不能接受现实,那么由此可见我们不得不佩服群体思维对于群体内成员的影响和控制。我们是否会获得成功不在于每天早晨一起喊一声“我们是最棒的”,但是请相信如果坚持每天喊下去的话,你的团队精神一定有所改观。(反正不是变好就是变坏,我个人其实最讨厌无聊的口号。)不过在群体生活中,我们的确需要一些反复的、简单的暗示,当然暗示必须是正向的。就好像群体道德常常会表现的比个人道德水准要高,推翻统治者的农民起义者通常会将皇室的珍宝弃之如敝屣,而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了曾经的特权阶级身上,尽管那些珠宝可能唾手可得……我们说群体的表现并不以时间的前进而进行和生物一样的进化,而是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表现出了同一性,这样一来更值得我们这些管理者注意和利用。

我很多次做培训的时候,客户中的组织者和我们公司销售沟通总不能令培训师满意。原因很简单,公司的大佬们总是拿出大篇幅的企业文化然后希望培训公司能够进行文化宣讲和融入。每次接到这样的单子,我们培训师们不免唏嘘不已。企业文化岂是写在纸上、装订成册的东西?那应该是一代又一代企业人的精神的传承和积淀,那些印成小本本的东西,我想员工连蹲茅坑的时候都不会去看啊。

勒庞先生在书里也同样阐述了这个问题,就是关于群体的观念。群体能接受的观念要简单,他们很难接受长篇大论、富有哲理的至理名言,群体的激昂只需要慷慨的演说就可以了,甚至演说者的字里行间都是在阐述互相矛盾的理论也没有关系,我们要相信群体的智力和判断力足够低下。其实现实中也的确是这样的,一个奥地利的没名气的画画的,用重复的、激昂的演讲就能煽动人们投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归结于希特勒的演讲,但是不得不承认群体在情绪亢奋的时候,很难分辨正义什么的东西。甚至人们对于我们曾经为什么集合成群体都会忘记,因为狂热的气氛很快就能蔓延到团队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团队在喊口号的时候会滂湃非常,在进行长期行动时候热情则退却的非常迅速。我记得在书上看到过,我党在上井冈山的时候就在当地施行土改,然后给当地的老百姓讲什么是共产主义。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工作队磨破嘴皮子也没有办法能讲明白为啥要实现共产主义。当然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有了一条口号“打土豪、分田地”,于是人民被动员起来,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了。现代的管理者们,固然我们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我们需要让团队有社会责任感,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群体的智力在某些特殊时候的层次和需求。于是团队中需要有简单、容易口口相传的口号,其实仔细想想任何宗教也都有简单的理解方式,否则复杂的教义是不能拥有众多信徒的。

书中自然也介绍了群体领袖的领导方式,不过书中多是介绍群体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批评者们诟病的地方。不过我们不妨买一本来看看,对于我们的管理的确会有用。毕竟,对于团队来说,首先是一个群体,要保证这个群体的方向并且还要有所产出,又怎么能不去了解一下群体心理学呢?

书中的后面内容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大家自去享受发现和顿悟的乐趣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合之众》带你揭示人性阴暗面
两本西方奇书
防焦虑,防狂热,冷静得没朋友的大师教你怎么做
勒庞:群体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为其塑起最壮观的雕像
人总能保持理性是非常困难的
拒绝盲从:你是乌合之众的一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