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距镜头下,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美

小时候学语文,课本选的文言文,大多是家国天下的《岳阳楼记》、《出师表》,或者如《兰亭序》、《归去来兮辞》,感慨人生短暂,不如逍遥。明代人厌倦了套路,作文章无论绯闻、鬼怪、奇人、奇艺无所不记,把古人日常玩乐事无巨细,娓娓道来。一篇《核舟记》,一枝写作的毛笔成了微距镜头,果核造的船,里面乘客众多,精细的装潢,陈设着怪石、盆景、博山炉、笔砚、茶具。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在船头,船向赤壁方向驶去。

借着微距的文笔,核雕奇人给了我们无限的代入感,跟着果核船去与苏东坡会面,去夜游赤壁。

特技模仿有风险,模仿技艺没有风险,却一样模仿不来。人生来各有所长,以各自所长分享给我们。

那么,与其模仿,不如欣赏。

有微雕,有微距镜头,就有定心的观赏。屏住呼吸,微微转动眼睛,有代入感,有恭敬心,又有孩子般的好奇心驱动。

有好奇心想要探索的人,不只是观众,与雕刻奇人,也有一位书法家,他不断探索小楷书写的极限。这次用的是一枝呈现微距的笔,带我们进入奇妙的微观书法世界。

他的名字叫马向君,苏州中医世家后人,传统功力深厚,四十岁以后迷上了蝇头小楷,放弃了书法社团活动,潜心专攻。每天十小时是雷打不动的写字时间,马先生越是写越不是脸色发青,倒是面色红润泛出光泽,脖子不酸,颈椎一点毛病也没有。

有人不服来战,硬是撑了两个小时,《金刚经》5000多字32篇就写了前面几篇,就头晕、眼花加手抖,从此对马先生恭恭敬敬。

从大到小一点点写,从最初的一厘米以上,经过多年时间不间断书写,把字写到了1.5毫米!小字并不只是求小,需要稳定的心态,前后风格才能一贯。这样的稳定性很细微,平静到听得出针掉到地上的声音,却还是心无挂碍,仍然一心一意的书写。

马先生至今没有微信,电话长期静音,只有闲暇时才回复电话。朋友们早已习以为常,十分理解。他的夫人全力支持,为他备纸研墨,一起交流书法。马先生另一大爱好是自己制扇,请教苏州的四大名家亲自指点,写过了多少《金刚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就像到过很多到地方,很多人发现不了的细腻与宁静,他的扇子有说不出的润。

有品质的书法,都从寂寞中来

在小世界中,耕耘出三千大千世界 —— 马向君先生

人生有尽,怎可不知天地究极的味道?

微博:上海怡心斋

以心斋接物,怡心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05回 弹宝铗红绢说奇人 画三策李靖献良马
马一浮书法
山中奇人
上海奇人:造十一台相机不承认是工匠,买几柜子器材又说不搞收藏
没有学历没有文凭,他的作品却能直抵人心
乡野奇人之——马元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