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王群在现代养蜂生产中的应用 沈基楷

​双王群饲养技术,早在三十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研究和运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迅速的发展。现在,欧美养蜂先进国家的许多蜂场,已把饲养双王群作为一种正规的养蜂方法应用于生产,并按照现代化技术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模式,运用多箱体养蜂的原理,实行简单化的管理,从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无论南方或北方,无论定地蜂场或转地蜂场,采用双王群饲养技术也很普遍,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大多数蜂场还不是把双王群作为一种正规的饲养方法来利用的。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和运用双王群饲养技术,对于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开支,促进养蜂生产发展,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双王群的优越性

一只蜂王的产卵力,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每天可产卵1500粒左右,最高可达2000粒以上。但是,在一个箱体内,当蜂量超过2公斤(约8框)时,其产卵力的发挥将受到影响;用双箱体饲养,当群势达到2.5~3公斤(10~12框蜂)时,产卵量也将下降;用多箱体蜂箱饲养,虽能较好地发挥蜂王的产卵力,但通常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4.5~5公斤(18~20框蜂)的群势。由此可见,依靠一只蜂王,要常年保持强群生产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如果一个蜂群用两只蜂王产卵,那么日平均产卵量长期保持1500粒以上的水平则较容易。因此,饲养双王群比单王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群势发展快,能够适时地为每个主要采蜜期培育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在增殖期短的地方,饲养双王群能较好地利用早期主要蜜源。我国许多转地蜂场的实践表明,一个蜂场如果饲养30~50%的双王群,即使经常转地,也可保证全场蜂群在各主要蜜源花期以较强的群势投入采集。

2.一般不发生分蜂热,容易长期维持强群,有利于消除低产群。大量的事实证明,双王群的产蜜量比单王群可提高40%以上乃至1倍,王浆产量至少提高30%。

3.用多箱体养蜂法进行管理,在流蜜期加贮蜜继箱,使生产区与育虫区分开,既能提高蜂蜜质量,也便于实现取蜜作业机械化。

4.可以消除无王群,因为即使丧失了一只蜂王,巢内还有一只蜂王。诚然,双王群在管理操作上比较费工、麻烦一些,但所增加的收入却比管理开支多得多。

二、双王群的组织

在自然情况下,一个蜂群里只有一只蜂王,除了自然交替时母女蜂王能够共存以外,不能容忍另外的蜂王存在。因此,要使一个蜂群具有两只蜂王,即成为所谓的双王群,必须人为地采取措施加以组织。通常用闸板或隔王板把两只蜂王隔开,使之不能相遇,但工蜂统为一体,共同承担饲喂两只蜂王和哺育整个巢内蜂儿的任务。这样把两只蜂王隔开来的好处是:第一、它们不会发生互斗,为其长期共存创造了条件;第二、使每只蜂王所占的区域较小,最大也不过一个箱体,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产卵力;第三、即使两只蜂王的年龄和质量略有差异,而较次者一般不会在短期内被工蜂淘汰。

(一)双王群的形式 根据对两只蜂王

隔离的方法,双王群的形式有如下几种;一种是将一个箱体从中间分隔,使成两区,各区放一只蜂王。这样,两只蜂王共占一个育虫箱,所以称之为单育虫箱双王群(图一)。这种形式多采用双箱体饲养法,其主要优点是便于转地,有利于生产王浆。但是,因为每只蜂王只占有半个箱体,用标准蜂箱只能拥有4~5张巢脾,用十二框方形蜂箱也只能拥有5~6张巢脾,产卵容易受到限制,每隔4~5天就要检查调整一次蜂巢,管理较费工时,效率低。目前一般蜂场所饲养的双王群,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再一种是将巢箱和一个继箱都用闸板从中间隔开,两个箱体起来后,其中的闸板紧密相接,从而形成纵向分隔、上下相通的两区,两只蜂王各占一区。这样,它们共占2个有虫箱,故可称之为垂直分隔双育 虫箱

双王群(图二)。这种形式可用多箱体饲养法进行管理,即以箱体为单位,定期调换上下箱体位置,不必查找蜂王。

第三种是用标准蜂箱或十二框方形蜂箱,让两只蜂王各占一个育虫箱,之间用隔王板隔开。这样,两只蜂王共占两个育虫箱,而且横向隔开,一只在上箱体中,一只在下箱体中,所以称之为横向分隔双育虫箱双王群(图三)。这种形式有利于群势发展,管理方便。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用6—7框小型达旦蜂箱或十框标准蜂箱饲养的单王群,将两个巢箱并列靠拢,在其交接处盖一块继箱隔王板,再加上继箱,使两群的工蜂通过隔王板混为一体。这种形式,称之为并联双育虫箱双王群(图四)。其主要好处是可以随时分成两个单王群,无论定地或转地养蜂均可采用。

(二) 组织步骤 组织双王群,一般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双群同箱,第二步是用隔王板取代闸板或副盖,使两群的工蜂合成一个群体。例如,当用两个单王群合并的方法来组织时,先将两群放在一个蜂箱内,中间用铁纱闸板或铁纱副盖隔开,给两群各开一个巢门,或在两群相邻处合开一个公共巢门让工蜂共同出入,几天以后,两群的气味相通,两群的蜂王能为两群的工蜂所共同

接受,便去掉铁纱闸板或副盖,换之以隔王板,使两群的工蜂混为一体。也可直接用扎有若干小孔的报纸展附在隔王板上,放在两群之间,当工蜂将报纸咬穿以后,两群自然合成一群。若是用一个强群再诱入一只蜂王的方法来组织,则必须先用闸板或副盖将它分成两部分,各开一个巢门,当其中无王部分的工蜂产生失王感时才能诱入蜂王。显然,采取双群同箱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组织双王群时避免造成混乱现象,同时保证诱王工作的成功。在实施双群同箱步骤时采用铁纱闸板或铁纱副盖来分隔,有利于两个蜂群在同箱过程中或者一个大群在被分成两个部分后互通群味,以便第二步顺利进行。然而在早春组织双王群时,根据蜜蜂在经过越冬后独立性较差的特点,则可省去第一步骤,直接将两群放在一个蜂箱内,彼此之间用隔王板隔开。

(三)组织的时间

确定组织双王群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距离所要利用的主要蜜源流蜜期的远近,再就是蜂群的群势。

首先,从主要蜜源方面来看,如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油菜和紫云英,大都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开花流蜜。而这一地带蜂群开始繁殖的时间一般是在立春前后(元月末至2月上旬),距离主要流蜜期只有45~55天,为了利用这样的蜜源,必须从一开始包装时就着手组织双王群,才能保证在流蜜期前的有效繁殖期内培育大量的适龄采集蜂。又如华北地区的刺槐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上、中旬开花,西北地区的白刺花(狼牙刺)大都在5月中下旬开花,当地的蜂群若要充分利用这种蜜源,也必须从一开始包装时就组织双王群进行繁殖。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蜜源荆条和极树都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流蜜,蜂群的增殖期长达3个月以上。在此情况下,首先可用蜂量为5框以上的单王群进行繁殖,到5月上中旬当蜂量达到8~10框时再给诱入一只产卵王,使之成为双王群。因为单王群在蜂量达到8框以上时,蜂王的产卵量通常就渐渐地不能满足哺育蜂工作的要求,一些工蜂便作为剩余的力量而积累起来。这时组成双王群,可以克服工蜂“失业”现象,发挥每只蜂王的产卵能力,促进蜂群迅速发展,赶上流蜜期采蜜的要。试验证明,在春季繁殖时期,蜂量有5~8框的蜂群,当越过冬的蜜蜂全部被新蜂更替以后,其群势便迅速发展。这时,蜂群内哺育蜂儿的数量与其蜜蜂的数量成正相关,蜂数越多,哺育的蜂儿也越多。也就是说蜂群愈强,发展愈快。从这个角度来讲,春季增殖期短的地方,必须以较强的群势作为繁殖的起点,因而从一开始就需要组织双王群。根据许多蜂场的经验,双王群至少应在主要蜜源开始流蜜前45~60天组成。增殖期短,群势弱,应尽早组织;增殖期长,群势强,可相应地迟些进行。一般来说,宜早不宜晚。早组织虽有蜂群发展高峰期比蜜源流蜜期早到之嫌,但用其封盖子脾和蜜蜂补充弱群或组织新分群加以调节,总不致造成当流蜜期到来时'无兵打仗’的被动局面,对生产只会有利而无弊。若组织太晚,当流蜜期开始时群势还达不到高峰,巢内子脾过多,内勤负担很重,非但不能获得大量蜂蜜,若是转地放蜂还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从而也就失去了组织双王群的作用。

三、双王群的利用

饲养双王群的目的,在于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那么,从蜂群管理的角度来说,在生产期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给蜂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使之持续地保持采集实力和积极的工作状态,夺取蜂蜜、王浆等产品的丰收。

(一) 对蜂王产卵量的适当控制 在采蜜期,如果蜂群内拥有过多的未封盖蜂儿,则会将许多工蜂牵制在巢内,而使采蜜量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在采蜜期使蜂群的主要力量集中到采蜜上,当流蜜期即将到来时,应对蜂王的产卵量酌情加以限制。例如对利用春、夏季主要蜜源来说,对蜂王产卵量的限制则不宜太过,因为采完这一个蜜源后还有下一个蜜源。具体控制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对于采用一个育虫箱的双王群,在流蜜开始前5~7天停止给蜂王提供产卵的空脾,对于用2~3个育虫箱的双王群,在流蜜开始前10~14天停止调换育虫箱的箱体或巢脾位置。这样,到蜜源开始流蜜时,蜂群里的子脾大部都已封盖,未封盖子脾很少,大量的工蜂就可以投入采集工作。然后,根据流蜜期的长短和距离下一个蜜源花期的远近等具体情况,对育虫箱的巢脾或箱体适当加以调整,为蜂王提供产卵的余地。流蜜期短(如只有10~15天),或本蜜源花期结束后离下个蜜源花期还有1个月以上时间,那么在流蜜盛期刚过时进行调整;花期长(如在20天以上),或者两个蜜源花期间隔时间很短,则在流蜜盛期开始前进行调整。此外,给蜂王调整产卵的地方,也要考虑到流蜜强度,如果泌蜜量大,蜂群进蜜速度快,可适当地早些进行;反之,则可适当地迟些时候进行。如果是秋季利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蜜源,那么对蜂王产卵应该严加控制,力求使当时的采集蜂全部用在采集工作上。为此目的,在流蜜开始前5~7天着手调整,或将两只蜂王用隔王板控制在一个箱体内,或干脆去掉一只蜂王,使双王群变成单王采蜜群。

具体做法,养蜂者可按实际需要决定。

(二)加贮蜜继箱 在主要流蜜期开始

后,当蜂群最上面一个箱体中的巢脾沿上框梁出现白色新蜡时,就在它的上面加第1个贮蜜箱。在第1个贮蜜箱内装蜜达7—8成时,则在其下面加第2个贮蜜箱。如此类推,每次都将装有空脾的贮蜜箱加在原有贮蜜箱的下面。当先加的贮蜜箱中的蜂蜜浓度达到要求时,才可将蜜分离出来。一般来说,用深继箱贮蜜,有2~3个即够,若用浅继箱则需3~~5个。

给蜂群加贮蜜继箱时,第一个贮蜜箱最好全部用现成的空巢脾,这样有利于提高蜂群的采蜜量。往后随着外界流蜜量的增大,工蜂的蜡腺充分发育起来,能够大量分泌蜂蜡,所以再加贮蜜箱时可用~的巢础框,将它们与空巢脾间隔放置。到了流蜜后期,工蜂泌蜡力减弱,则又不宜加巢础框了。此外,给蜂群加上贮蜜箱时,应用隔王板将其与育虫箱隔开,防止蜂王到贮蜜箱中产卵。要根据蜂群每天的进蜜量,掌握好添加贮蜜箱的速度,这不只是为了及时保证蜂群有贮蜜的地方,也是为了给蜂群将花蜜酿制成蜂蜜提供必需的场所。因此,能否适时添加贮蜜箱,对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三) 增产王浆 单育虫箱双王群,是用隔王板把蜂王控制在巢箱内,在隔王板上加一个继箱,将采浆框放在继箱内生产。在一般情况下,双育虫箱双王群也是用巢框式采浆框在继箱内生产。并联双育虫箱双王群和垂直分隔双育虫箱双王群,是将采浆框放在最上面的一个箱体内,该箱体与育虫箱之间要用隔王板隔开,横向分隔双育虫箱双王群,则用隔王板将一只蜂王控制在最下面的一个箱体内,隔王板上面放两个箱体,供另一只蜂王产卵。由于蜂王具有喜欢在上箱体中产卵的习性,占有两个箱体的蜂王通常是在最上面的箱体中活动,所以这种形式的双王群应把采浆框放在中间的箱体内生产。各种形式的双王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以同时用两个采浆框生产王浆,这一点较之于单王群有着显著的优势。在流蜜期,当给蜂群加上了贮蜜继箱后,若继续用巢框式采浆框在靠近育虫箱的箱体内生产王浆,每次势必要搬动较多的箱体,既麻烦又费力。这时,可改用抽屉式采浆框,放在育虫箱和它上面的一个箱体之间进行(具体方法,详见《中国养 蜂》1986年第6期

《用抽屉式采浆框生产王浆的效果》一文)。

在流蜜期结束,撤去了贮蜜继箱后,仍用巢框式采浆框生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王群、双箱体饲养管理方法
初学养蜂者专业基础知识1
【新提醒】中蜂活框养殖的创新(继箱养殖)
中蜂的管理要点(搜集)
蜂群合并方法
养蜂新手入门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