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珠广场广交会旧址、广州火车站、流花宾馆南楼
①海珠广场广交会旧址已成时装批发市场。
②旧日广交会资料图片。(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③建筑正门上方刻着Since1959。
  
①海珠广场广交会旧址已成时装批发市场。
②旧日广交会资料图片。(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③建筑正门上方刻着Since1959。

  建于1958年的“苏式建筑”风格典型作品 出自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之手  

  广州市内还有多少“金陵台”?为避免有价值的老建筑再遭“误伤”,本报发出征集令,邀您一起“挖掘”线索,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写入保护名录。这些建筑应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建筑艺术价值,或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有关,能反映城乡发展和人文历史。线索包括照片、图纸、文献、故事等相关资料。本报将酌情刊登,并将线索推荐给市规划局。

  “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坐落在海珠广场的西北角的道路转弯处,主楼高10层,两翼高8层,建筑平面像一只展翅的“福鼠”正向东南飞。据资料,建筑面积高达为34000平方米,从设计到竣工仅10个月时间。1959~1974年间,陈列馆共举办了32届广交会。

  昔日展览馆如今变为高端服装商城,建筑正门上方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的镏金招牌和醒目的五角星已被拆下,但“SINCE 1959”的记号仍在诉说它曾带给广州的光辉岁月。对于市民来说,只能从其“苏式建筑”的外表,回味那特殊年月里广州历史以及延绵的温暖情怀。

  “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出自我国著名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之手。建筑界有“北有梁思成,南有林克明”的说法。林克明的作品,除了体现“民族样式”的中山纪念堂、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府合署,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苏式建筑”大手笔:广交会旧址、老广州体育馆、华侨大厦、广州火车站、东方宾馆旧楼、广东科技图书馆。

    

  文/记者 莫冠婷 

  图/记者乔军伟

  (资料图片除外)

  提名建筑: 海珠广场广交会旧址

  点评专家: 汤国华(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历史意义: 给广州市民留下美好城市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海珠广场广交会旧址给广州市民留下美好城市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还体现了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对苏联“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特色结合”的建筑原则的认同和实践。

  此外,该建筑还是我国著名的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的作品,是优秀的近现代建筑。现在室内展览功能已改为商业用途,但是建筑的历史外貌基本没变,这也是历史建筑随时代发展的特点。

  建筑首层内部为通高2层的大空间,有利于大型工业产品的展览。建筑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入口凸出2层高的门廊,这就是当时流行的“苏式建筑”(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受苏联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影响的我国早期现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作品,取消中国传统大屋顶是这种风格的特点之一。其次是建筑表面装饰很少,只在正立面的顶层两侧墙面加上中国民族传统的灰塑。

  城市记忆:万人空巷争看“太阳灯”

  1966年广州市第一盏“太阳灯”在交易会旧址亮起,在电灯仍未普及的年代,开灯当晚万人空巷的情景,成为50岁以上的广州市民一份温暖的“集体记忆”。

  汤先生回忆起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太阳灯样品灯挂在正立面的顶层,开灯当晚,人山人海,大家争着观看,留下美好的城市记忆。”

  在海珠广场部前东社区长大的老居民甘先生谈起太阳灯依旧印象难忘:“当时晚上喜欢和伙伴在珠江泳场游夜泳,居然也能望到太阳灯。上世纪60年代广州夜空漆黑一片,除了爱群大厦和南方大厦的光亮,就是太阳灯。”

  其时还是小学生的劳女士还记得老师组织同学们参观太阳灯的情景:“太阳灯亮如白昼,能让市民在地面看书,甚至有人说,灯下穿针引线也不成问题。”

  家住西关的李女士说起亮灯当天的故事还记忆犹新。当时她兄弟姐妹三人在父亲的率领下,坐了一段“火柴盒”公交车来到海珠广场,那太阳灯确实很亮,但是不是像传说中亮得在江对面的河南都能看报纸呢?为了“求证”,李女士一家子又随着浩浩荡荡的“验证”人流走过海珠桥,来到了河南,结果证明那只是传说。

  时至今日成时装批发市场 

  曾在进出口公司工作的70岁梁先生回忆,作为参展商参加广交会,交易会的工作人员在交易会期间不许离开展馆,甚至睡觉也是在展馆内。

  1974年广交会展馆移至流花展馆,海珠广场展馆完成历史使命。然而,作为标志性建筑,它依旧紧随广州城市生活步伐。

  在海珠广场附近生活超过半个世纪的甘先生回忆说,改革开放后,广交会旧址1~4楼售卖高档品牌服装,“上世纪80年代我每月只有70元工资,那里的服装价格从一二百到几千元,实在买不起。但即使不买,也有不少市民经常到那里闲逛散心”;二楼曾经有多家银行开张,后因经营不善而关张;高层则开办各种培训班。此外,建筑后座曾开办茶楼十几年,很多街坊帮衬,生意火红。

  2001年,海印实业集团以近4亿元竞拍投得广交会旧址,大厦以经营时装为主。时至今日,大厦已经变成广州高端时装批发商场。

  记者昨日来到现场,对比老照片发现,上世纪70年代广场上稀疏树木如今变浓阴,而“干干净净”的外立面也布满各式商业招牌,一、二楼商铺都改装了落地玻璃,外立面几乎“换面”成现代装修。走进大厦内部,西北角宽阔彩色水磨石楼梯以及博古纹中式元素扶手,成为仅存的辨认展馆时代历史的标记。

  链接:新中国成立后林克明作品

  27号线索 广州火车站

  巧用岭南传统庭园布置

  1960年设计、1974年建成的广州火车站,总面积28660平方米,是我国大型火车站之一。据汤国华教授介绍,建筑平面为日字形转90度,左中右三部分有庭园相隔。由于巧妙地利用了岭南传统建筑的室内庭园布置,使整个站楼内部采光和通风良好。正立面向南展开,为横向五段式。首层为通长外廊,利于旅客遮阳避雨;二、三、四层都采用通高垂直遮阳板创造了竖线条,打破了当时有人认为竖线条为资本主义的约束。多年前,曾有部门提出拆除广州火车站重建,遭到当时市领导反对,广州火车站才保留下来。

  28号线索  流花宾馆南楼

  “平线条象征社会主义”

  流花宾馆南楼现今成为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内外已作较大改动。据资料,流花宾馆南楼于1972年12月设计,5个月后竣工,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汤国华教授介绍,建筑立面采用当时流行的水平线条,因为在那个年代认为旧爱群大厦的垂直线条属资本主义,所以新爱群大厦要做水平线条代表社会主义。因此当时的建筑作品如广州大厦、白云宾馆等都采用水平线条。殊不知,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中的一条是“通长窗”,就是水平线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秀新彩丨走进海珠广场
详解“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五处天津建筑背后的故事
注意!海珠广场周边将大变样~
昔日“中华第一楼”,今日的广州宾馆,要让全广州人自豪
北疆博物院旧址
60岁!广州市第一所市属大学,今天有了新名字!她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