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压达标130/80!从大咖经验看高血压防治之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面对更加严格的降压目标,SPC助力患者快速达标130/80mmHg!

 

近日发布的中国《2022台湾心脏病学会(TSOC)/台湾高血压学会(THS)高血压管理指南》(以下简称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在血压管理方面做出了较多更新,尤其是在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目标方面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血压诊治发展,2022年8月25日举办的“傲美云学院:大咖四人访”第一期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鸿谊教授担任主持,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承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车琳教授坐而论道,从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出发,共同探讨高血压达标130/80mmHg的临床管理策略,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带来启发和思路。


家庭自测血压地位提高,
规范化测量是血压管理基础


吴鸿谊教授首先针对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的更新指出:“既往欧美高血压指南多是基于随机对照研究(RCT)等循证证据,拘泥于条条框框,其临床落地仍旧较为困难。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则相对大胆,本次更是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新为家庭自测血压大于130/80mmHg,这为临床高血压诊治带来了诸多思考。”

究竟为何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会做出这样的更新呢?

对此,刘承云教授认为,此次指南更新将家庭自测血压地位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家庭自测血压避免了“白大褂”效应,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患者血压情况;另一方面在于目前大多数自用电子血压计使用较为方便,患者自测血压执行难度较低,有利于患者居家监测血压。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临床医生,诊室血压是对初诊患者进行高血压诊断的重要手段,临床仍需将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相结合,更全面了解患者血压真实情况,从而实现血压精准管理。”刘承云教授补充道。

紧接着,刘宇扬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次指南大幅度提升家庭自测血压的地位和中国台湾长期强调患者家庭自我监测管理分不开。患者自我监测管理越多,其家庭自测血压与诊室血压的误差就越小。刘宇扬教授还认为,未来可穿戴式血压管理设备可能是一种健康管理趋势,这更有助于患者进行自我血压监测。

另外,针对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30/80mmHg这一点,刘宇扬教授认为目前大部分医生均能接受这一标准,因为从相关研究来看,将血压降低至130/80mmHg较140/90mmHg能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随后在谈到如何规范家庭自测血压这一话题时,车琳教授指出,面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现状,想要管理好患者,除了依靠医务人员本身,还需要调动患者积极性。因此她主张患者在看专家门诊时,可以将在家中使用的血压计带来医院自行测量,在此过程中门诊医生可以帮助患者规范血压测量操作。

此外,车琳教授还特别提到了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提出的“722”血压测量原则,认为在规范化测量血压的前提下,该原则的确有助于诊断患者血压。车琳教授尤其赞同“722”原则中晨起和睡前各量一次血压的建议,并强调在记录血压的同时记录心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自身状况。

对于“722”原则,刘承云教授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的'722’原则,就是连续7天测量血压,每天在2个时段测试,分别是晨起和睡前,每次测量2遍,每遍间隔1分钟。这在家庭自测血压中是可以做到的,但在诊室中,反复测量难以做到间隔一定时间。”

总的来说,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中的这种“722”模式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血压管理是长期的过程,即使在7天之后,也建议患者定期规范监测血压。


降压目标日趋严格,
SPC助力患者血压达标130/80


“除了家庭血压测量,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另一大亮点则是将降压目标定为130/80mmHg。面对我国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如何总结临床经验,制定有效的降压策略和用药方案,从而达到降压目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吴鸿谊教授说道。

由此刘宇扬教授从自身临床经验出发,指出高血压管理目标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层细化管理,部分老年患者如果将血压强行降低至130/80mmHg以下,反而会增加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另外在制定降压策略时,面对130/80mmHg的降压目标,可能需要降压力度更大的药物。一般认为单一药物难以保证患者全天血压均在130/80mmHg以下,因此需要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逐渐调整药物并滴定至合适的剂量。刘宇扬教授还谈到,虽然目前对于初发高血压或一级高血压是否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还存在探讨空间,但针对年轻患者或工作压力较大的患者,她个人更愿意使用联合治疗方案。

车琳教授对刘宇扬教授的观点表示了认同,并进一步说道:“血压管理目标和测量均需要个体化对待。对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来说,将降压目标一刀切定为130/80mmHg并不合适。但针对部分年轻患者,如果能将其白天上班的8~10个小时间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回到家再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能更有利于预防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药物选择方面,车琳教授感受到当患者面临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时,用药依从性较低,很可能到复诊时仅在服用一种药物,这种情况下,患者血压很难快速达标。但如果给予其单片复方制剂(SPC)进行治疗,不仅用药更加方便,药物疗效也更加持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会大幅度提高,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患者管理血压。

谈到具体的SPC选择,刘承云教授尤其提到了新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CCB)(A+C)SPC——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

他指出奥美沙坦和氨氯地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ARB和CCB类降压药物,其本身在临床就是降压效果较好的药物,这种强强联合的SPC,一方面能够更加持久稳定地降低患者血压,另一方面还能大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更快达到降压目标。无论是针对二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还是难治性高血压,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都是血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武器。

对此,刘宇扬教授补充说道:“奥美沙坦和氨氯地平的优势在于其不仅作用机制互补,属于1+1>2的强强联合,还在于其副作用能够有所抵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水肿发生率,这对临床高血压治疗来说非常重要,但SPC的应用仍旧需要积累更多临床经验。”


总结


在访谈最后,四位专家均对未来高血压领域发展表达了期待,认为未来高血压管理重点在于做到“强化、优化、简化”以及“个体化”,并指出高血压的高质量防治之路仍旧漫长,但需要关注的是,高血压治疗不仅要重视强效降压,还需要注意靶器官保护。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不仅更方便患者用药,还能够在强效降压的同时保护患者靶器官,值得在高血压治疗中优选优用。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降压更有效?来看台湾最新高血压指南解读!
如何进行高血压规范管理?看看最新指南如何指点迷津!
202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要点,高血压防治之“中国特色”
孙宁玲教授:从指南更新看降压药物如何选择
孙宁玲教授: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管理,是挑战也是机遇!
张宇清教授解读我国高血压新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