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玄及其家世

郑玄先世家荥阳(今河南省),战国时,有名郑国者,字子徒,系孔子弟子。有功,食邑于薛(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其后裔有一支迁渠丘(古渠在亭在今山东省安丘市南),世与王家相嫁娶,遂为大族。郑玄5世祖郑光曾左平陵(古县,治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住。6世祖郑宾,官居御史。7世祖郑崇(见汉书传记),字子游,官至尚书仆射。

郑玄之太高祖郑敬,字次都,清志高世,东汉光武帝征召其为官,几次都不应召。后郡都尉硬逼迫其任功曹,以病辞官。终生“隐于蚁陂,钓鱼大泽,并以琴书自娱”。郑玄高祖至郑玄父郑谨,俱无仕进者,所以郑玄在其《戒子书》里日:“吾家旧贫。”

及至郑玄,却成为一代经学大家,至今为中国文化领域里一颗耀眼的巨星。

郑玄字康成,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七月初五日。《后汉书.郑玄传》云:“北海高密人也。”

郑玄少即英聪挺生,专心向学。13岁便能诵“五经”,并爱好天文、算学,被人们称为神童。18岁被推为乡官啬夫,负责听讼和赋役等事。他在乡任官,注重德政。对孤苦之人,倍加体恤。不久晋为乡佐,但他不愿为官,每得休假,总是到学宫读经。其政绩与志学精神,乡里人无不赞扬。

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春,北海相杜密来高密巡查,听到邑人对郑玄的称道,便会见了他。杜密认为郑玄有“奇异之才”,遂将他调到郡里办事,并让其去跟学官就学。后又荐郑玄去京都太学全国最高学府学习。

郑玄在太学就学期间,先后师事过第五元先、张恭祖等著名学者,深入学习了儒家经典及天文、历法、数算等方面的学问。卒业之后,便开始了游字生涯。

他先在幽(指今河北省等地)、并(指今山西省等地)、兖(指今山东看闽南部)、豫(指今安徽一带)诸州博访在位通人和处逸大儒,直至“山东尤问者”。又于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经同学卢植介绍,入关投著名古义经学大师马融门下学习。时马融门下有弟子数百人,马融坐高堂授徒,弟于必次相传,“鲜有入室者”。郑玄不计条件,日夜寻诵,未尝一日怠倦。在字3年之际,一次马融集部分得意门生考论图纬,计算浑天似不合,在场的诸生皆不能解,此际有存郑玄,即召郑玄,一算便决,众皆骇服。自是郑玄才得当面向马融请教学问。郑玄在马触门下一住7年,及全部掌握了马融学说。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辞别马融回乡里。邦玄辞归时,88岁高龄

的马融深知郑玄将集成其学说,喂然日,“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易学里面有个著名的故事是马融转拭追郑玄,郑玄也是易经易理的集大成者著有《易经郑注》,以三礼注释易经)

邦玄游学十儿年,已走“博稽六艺,究览传记,时睹秘书纬书之奥”。

其学问和名望为众所归,向其求学者赢粮接踵而至,弟子达数有

千人。

东汉后期,朝中外成,宦官交替专权,党争激烈,历史上最惨重的党祸终发生了。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被列为党人入狱。灵帝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郑玄因曾为杜密故吏,作为附从,与同郡孙嵩等40余人被柴钢。时年44岁。

郑玄被禁锢,“杜门不出,隐修经业”,从事儒家经典的注疏。此时,他已颗耀跟纳巨是“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的大学问家了。此间究成的“三礼注”,是他注述中最精彩的部分。后世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内评日;日,(后饥“郑君之释《礼》......要约明畅,可为式矣。”其时,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羊弼等,与郑玄论争《左氏春秋》与《公羊春秋》之优劣,并撰文作难《左氏春秋》。郑玄以广博的知识,撰文与其辨难,尖锐地指出“公羊派”的偏见,使研究《公羊春秋》达17年之久的何休大为折服,发出了“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的慨叹。从此,古文经学由是益明,郑玄名声亦益振。

黄巾起义,东汉政权面临严重危机,灵帝刘宏采纳皇甫嵩意见,大赦党人,被禁锢达14年之久的郑玄蒙赦。由于郑玄的学问道德为世所重,足以风世,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大将军何进征召郑玄去其署做官。州郡慑何进权势,迫郑玄接受。郑玄不得已而去,何进待之甚优,郑玄只待了一仪夜便逃走了。时过两年,朝廷下诏:以荀爽、陈纪、郑玄等为博士,郑玄不至。后将军袁隗旋任郑玄为侍中,他借父丧为辞不赴任。

乐汉末的战乱愈演愈烈,郑玄只得携门人到黄海之滨的僻处不其山(在即墨市东南)讲授。终因“谷汆县乏”,不得不罢谢诸生,返回故里。

董卓废立后,孔融出为北海相,举荐郑玄、彭缪、邴原等为贤良,并亲造门拜访郑玄,特告高密县立“郑公乡”,辟郑玄门衢,使之能容高车,号日通德门。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卿举郑玄为赵相,他仍不去赴任。次年他避乱于徐州南城山(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徐州牧陶谦以师友之礼接待。陶谦卒后,平原相刘备领徐州时,以师视郑玄。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郑玄由徐州返乡,道遇黄巾军数万,义军对郑玄甚为尊重,相谈洽切,“不入县境”。翌年,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举郑玄为茂才,并遣使要郑玄去其部,委之以左中郎将,郑玄不就。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朝廷诏郑玄为大司农,其称病不去就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郑玄病,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袁绍欲借郑玄之名,以收众人之望,急令其据青州之子袁谭遣估迫郑玄随军。郑玄不得已,抱病行至元城,病重不能行,仍坚持注《周易》是年六月卒于元城沙鹿(今河北省大名县境)。郑玄卒前遗令薄葬,终年73

岁。初葬于剧东(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后墓坏,归葬故里潍河东岸砺阜之阳

郑玄一生最大成就是遍注群经,所注述凡百余万言。其注述不墨守一家之言,贯通古今而求其是,取长舍短力求简约,并使经学从阴阳五行、谶纬迷信的神化中解脱了出来,使汉之注疏之学发展到顶峰。在注述儒家经典的同时,'他以渊博宏深的知识撰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古、今文经的辨难中,使“众学说翕然归之”,从而使今、古文经门户之见的争论,走上了综合的道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确也实现了他“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的宏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经学大师。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玄
【读书故事】郑玄求师
史海钩沉:启迪后人著文章——郑玄避难居徐州(作者:崔学法)
郑玄:一代经学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郑玄:在遍注群经中综采大成
五经博士和经今古文之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