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迎奉天子”到底是深谋远虑还是机缘巧合?

上期节目我们谈到了曹操在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赐良机时,并没有义无反顾地扑上去,而是在杨奉、韩暹、张杨联盟的震慑下犹豫再三,史书上甚至出现了两次决议出兵迎奉天子的记录时间。

这个看似矛盾的信息,其实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曹操第一次讨论迎奉天子的时间,是在建安元年正月进军陈国的路上,而这实际上是他西进席卷颍川、汝南大战略的一部分,所以,次月,就击败了颍汝黄巾余部,可见,曹军主力一直在豫州行动,没有介入司隶校尉部。

但是,曹操同时派出了曹洪率领偏师出击,遭到卫将军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阻击,而之前的节目,我们已经谈到了,董承是在与韩暹内讧失败后,投奔河内张杨,再被派到洛阳修整宫殿,则曹洪被阻击的时间,必然在建安元年二月之后。

也就是说,曹洪是正月出兵,二月之后受阻,到了八月,后台老板曹操才出场,恰恰出现了两个时间节点,也就解释了上期节目中的问题。

建安元年正月发生了什么让曹操不得不出兵的事件呢?

见《三国志·袁绍传》,原话是: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翻译过来就是,之前袁绍反对拥立汉献帝,等到天子逃到河东郡,他就派出了颍川人郭图为使者朝见天子,郭图回归之后,游说袁绍奉迎天子迁都邺城,袁绍拒绝了。

天子在河东郡的时间就是六个月,理论上任何时间点郭图都可以去,但是,在《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会后銮驾东反,群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

翻译过来就是,汉献帝从关中离开,东返洛阳的时候,因为冀州北方发生战争,不能离开,所以,袁绍派出从事中郎徐勋安排曹操出兵,以整修都城、宗庙,保护皇帝。

这条史料,我们之前解析过,从事中郎是六百石属官,对于本官也是六百石议郎的曹操来说,属于很高规格的安排了,而袁绍强调了銮驾东反的过程,以及缮修郊庙的行动,都点出了这个派遣指令,发布于天子还在河东时。

既然天子还在河东,曹操派出的曹洪去洛阳怎么“迎天子”呢?

而且,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中明确提及了他攻克的地点:

阳武、中牟、京县、密县。

这四个县都在河南郡境内,恰好是成皋、荥阳天险以东和东南的广大区域,而荥阳一直是洛阳东方的咽喉要塞,恰恰说明曹洪给董承、苌奴堵在了荥阳以东,很明显,他的进军目标只能是洛阳,而他的任务自然不可能是迎接还没来的天子,而只能是“缮修郊庙”。

也就是说,曹操面对袁绍的出兵指令,搞了个“一分为二”,主力部队继续抢地盘,接收袁术留下来的颍川、汝南,而派曹洪应付差事。

正因为如此,曹洪的这次行动被称为“将迎天子”,而《荀彧传》中记录的则是“议奉迎都许”,更明确点明是汉献帝到洛阳之后,那这个时间,只能是建安元年七、八月间,行动虽然是两次,真正当回事的,其实是第二次。

所以才有了“集议”,有诸将的参与,又有荀彧的定计,曹操最终决策,然后倾尽全力地执行,这才是军国重事的决策程序,你也可以看到曹操“军府”独立成型之后,几乎都是这个决策套路。

反观第一次,甚至没有提及“议”的程序,而是“诸将或疑”,进而荀彧、程昱劝谏,曹操派出曹洪,受阻之后,也没有进一步动作,明显是袁绍命令下达,曹操部下们表示执行不了,荀彧、程昱站出来劝说,还是可以干的,比如派个人意思意思,就完事儿了,毕竟天子还远着呢,你打下洛阳,人不来有啥用,你还打去河东吗?

所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战略方针,而是形势步步推进下,一个因缘际会的结果。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条:

第一,袁绍这个主君的明确要求;

第二,董昭这个内线糊弄了杨奉;

第三,董承这个内鬼来招引曹操;

第四,丁仪这个故交的建策之功。

这四条,可谓缺一不可,反倒是流传甚广的毛玠献策“奉天子以令不臣”可能比前面说的荀彧议论还要晚,而荀彧的原话是: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也就是说,迎奉天子这是顺应民心的正确道路,与什么“令诸侯”、“令不臣”没有关系,但这个建议却是在讨论迎天子迁都许县的“集议”上,相当于定调子的发言,而毛玠的发言则是直接面对曹操,而曹操也因为嘉许他的想法,让他担任幕府功曹。

曹操拥有“开府”权力,已经是迁都许县之后,这时候才有“幕府”建制,主要侧重的也不是对“不臣”,而是谈耕种务本,建设根据地。

所以,尽管出名,在决定性上讲,远不如上述的四条。

袁绍的派遣,之前已经说过了,董昭的作用,其实是在为曹操创造介入朝廷的条件,见《三国志·董昭传》的记载: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

翻译下,就是建安元年,曹操打败黄巾军占领许县后,就派出使者到河东,正好赶上天子回归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和张杨各自矛盾不和。

按照时间来看,曹操打败黄巾后,天子即拜他为建德将军,说明去河东的使者带去了捷报,带回了朝廷中几派势力的形势,也带回了对曹操的正式任命,这也是曹操第一次真正拥有“合法”的将军号。

当年六月份,曹操升任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这又源自董昭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杨奉有兵却缺粮,信中提出要供给粮食,杨奉大喜过望,主动联名表奏曹操升官,又推动着诸将护送天子南下洛阳。

这个过程中,曹操应该也是不知情的,主要是董昭的推动。

当杨奉、韩暹、董承、张杨四将汇聚洛阳,各自升官把持朝政,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都被授予“假节钺”的特权,也就是代天子专杀的权力,类似于赐尚方宝剑。

从关系来讲,杨奉、韩暹一伙儿,张杨、董承一伙儿,兵力上,又是杨奉最强,张杨主动退居野王,杨奉后来也到梁县驻扎,把洛阳留给了韩暹和董承。

董承和韩暹本有旧怨,所以才会:

潜召兖州牧曹操。

正是董承偷偷叫曹操来,所以,前面引文中诸将们讨论洛阳形势时,恰恰忽略了董承,也就意味着,曹操之所以召开“集议”讨论入洛与迁都许县,直接原因,就是董承的邀请,而正在此时,曹操的老友,应该也是姻亲,汉献帝身边的侍中丁冲寄信来,见《魏略》记载:

乃与太祖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是时张杨适还河内,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

翻译过来就是,丁冲帮曹操下决心,你一直有匡扶天下的志向,现在到时候了!当时,张杨刚刚退兵,曹操得到信,立刻出兵入洛阳,迁都许昌。

要知道,曹操之前和董承又不熟,话最多也就信三分,丁冲就不一样了,亲戚朋友都沾,既然写信,肯定也说明了洛阳的形势,正是空虚之时,曹操近似于捡漏儿。

说白了,在这个重大事件中,荀彧就相当于股评人,舌灿莲花、意义规律说了一堆,董承则相当于半公开的市场消息,真正主导大炒家曹操买定离手的,还是亲友团丁冲传来的内幕消息。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这局到底是给自己押宝,还是替袁绍下注呢?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最全解析 | 刘三解
董卓之乱七:挟天子还是奉天子,这是个问题
十八路诸侯136: 劝曹操迎奉汉献帝荀彧处处指向袁绍,与韩暹闹翻董承寻找新合作伙伴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97、曹操不是挟天子,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新时代文学】留心||说曹操
曹操老战友荀彧,老年为何背叛曹操?他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