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献帝当一辈子傀儡,有一次绝佳翻盘机会,却因“猪队友”而失败

文章字数4608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明朝杨慎感叹历史兴亡的一首词,也是《三国演义》的开场词。汉末三国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也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但在汉末群雄之中,似乎有一个重要人物被忽略了——而他本应该是主角,也是这天下之主,他就是汉献帝刘协。

刘协从189年到220年,当了三十年的汉朝皇帝,见证了无数势力的迭起兴衰。而贵为皇帝的刘协,其本人存在感却似乎十分微弱,似乎除了泪流不止和寄希望于“皇叔”之外就没别的办法了。那么,刘协真的这么不堪吗?历史上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献帝刘协的人生。

刘协的父亲正是汉灵帝刘宏,虽说出身皇室,但刘协的命运其实也颇为悲惨。他的母亲叫王荣,出身名门世家,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王荣容貌俊秀,举止优雅,又善解人意,深受汉灵帝的喜爱。但这却引起了汉灵帝“正妻”——何皇后的不满。

何皇后对王荣非常嫉妒,王荣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发现自己怀孕后,王荣没有告诉汉灵帝,而是自己偷偷服下了堕胎药,以免遭到何皇后的陷害。然而堕胎药却没有生效,王荣还是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刘协。汉灵帝得知后十分高兴,但王荣知道,自己恐怕危险了。

果然,何皇后听说后勃然大怒,害怕王荣会取代她的地位,便在王荣的汤药里下了毒,王荣喝后当即身亡。汉灵帝亲自前往探视,并全力追查凶手,很快案件水落石出,查明了就是何皇后指使的。愤怒的汉灵帝当即要废黜何皇后,然而何皇后却早已买通了一大批宦官。最后在宦官们的集体求情下,软弱的汉灵帝竟然就这么赦免了何皇后,不再追究。

可怜刘协刚一出生就没了母亲,汉灵帝怕这个儿子也遭到陷害,便把他交给董太后抚养。刘协确实也十分聪慧,深受汉灵帝的喜欢。不过刘协却无法继承皇位,因为汉灵帝在此前已经和何皇后生下一个儿子了,这就是刘辩。

刘辩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按理说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他却有一个缺陷——因为长期以来他是被寄养在民间的一个道人家里的,并没有接受多少礼仪教育,所以举止比较轻浮,缺乏“皇室气质”,而且刘辩又有些懦弱,经常畏畏缩缩的,对国事也不了解,因此并不受汉灵帝喜欢。

而另外一边,刘协从小在皇宫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由董太后带大,举止端庄,有着一股“人君之气”。汉灵帝看着畏畏缩缩的刘辩,又看着气度不凡的刘协,便隐隐有了废除刘辩的太子之位,让刘协继位的念头。然而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忌,毕竟刘辩是嫡长子,在皇位继承中拥有着天然的优先地位。

一旦“废长立幼”,必然会在皇室内部、乃至整个国家引起轩然大波。此时汉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汉灵帝害怕废太子会使得局势更加动荡,因此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189年,汉灵帝去世。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能做出决定,这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汉灵帝死后,汉朝各统治集团围绕着中枢权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先是校尉蹇硕试图诛杀掌权的何太后以及何进,结果还没来得及实行就被挫败。

接着是何进试图诛杀内宫宦官,独掌大权,结果反为宦官张让、段珪所杀。随后何进的部将以及袁绍、袁术等人又对宦官发起反攻,一下诛杀了两千人,在混乱中刘协和刘辩被宦官劫持着逃出了皇宫。而一直在观望局势的董卓趁机介入,率军将二人迎回皇宫,立下了救驾大功。

此时董卓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全面控制了朝廷局势。但随后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董卓经过对刘辩、刘协二人的观察,认为刘辩昏庸懦弱,不配当皇帝。而刘协聪明又有气质,远比刘辩贤能,因此董卓就想行废立之事,立刘协为皇帝。不久后他竟然真的付诸实施,宣布废黜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刘协就这么开始了漫长的皇帝生涯。

文武百官在董卓的威逼下谁也不敢反对,董卓随即更进一步,又毒杀了刘辩。此时距离汉灵帝去世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天下局势却已大变。

为什么说此事匪夷所思呢?因为董卓在历史上往往是以野心勃勃的权臣形象出现的,根据其传统形象,此人根本不在乎皇帝,只在意自己的权力和财富。

按照这个逻辑,董卓显然没有废立皇帝的理由。刘辩昏庸懦弱,对于董卓而言不正是十分合适的傀儡吗?为什么董卓反而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这个听话的傀儡废掉,甚至杀死,然后换上一个更加贤明,更加不好控制的傀儡呢?这不是花费巨大的代价给自己找罪受吗?因此,刘辩,董卓,乃至刘协形象的某些方面,很可能在史书中被刻意模糊了,并非其真实的表现。

但不论董卓是怎么想的,其麾下的凉州军确实军纪不佳,在都城洛阳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而董卓废立的行为不但没能使局势稳定下来,反而造成了进一步的动荡。

190年春,关东诸侯联合起兵讨伐董卓,三面围攻洛阳。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原型,但历史上讨董联军其实没有十八路,刘备等人也并未参加,自然也不存在什么“三英战吕布”。不过董卓在讨董联军的进逼下支撑不住确为事实,他见洛阳即将不保,便挟持汉献帝等人“西迁”长安,临走前还将洛阳一把火烧了,凉州军也趁机劫掠,无数百姓死于非命。

董卓尽管避开了讨董联军的兵锋,但西迁后的董卓势力、威望都大为削弱,而朝堂中也有不少效忠汉室的人在潜伏着。年仅10岁的刘协早早展露出了自己的谋略,他便派出使者与讨董联军秘密联络,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向长安进军,将自己拯救出来。

然而讨董联军却让刘协失望了,他们在攻占洛阳后迅速陷入了内斗之中,彼此间争权夺利,吵闹不休,根本无法向长安进军。刘协只得靠长安方面自己的力量推翻董卓,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刘协并未退缩。他与效忠汉室的大臣们秘密联络,寻求着摆脱控制的机会。

此时司徒王允正是这批大臣的核心,他考虑到董卓防备严密,恐怕只有策反董卓的亲信,才有机会下手。于是他盯上了董卓的猛将吕布,吕布此人虽贪财好色,但武艺高强,董卓很重视他。

但董卓本身又是缺乏容人之量的,有一次吕布在一件小事上违背了董卓的意思,董卓竟然直接拔出手戟要杀吕布,吕布赶紧躲开,后来又反复向董卓请罪,董卓这才作罢。但吕布明白以董卓的性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并且吕布自己也心里有愧——因为他和董卓的婢女私通了,他知道一旦让董卓知道这种事情,他可能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王允趁机与吕布联系,最终将吕布拉到了自己这一边来,共同对付董卓。

历史上并没有王允使用“美人计”的记载,吕布也显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貂蝉就和董卓翻脸,因此实际上刘协在这中间很可能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他作为天子的许诺很可能成为了吕布“跳反”的关键因素。毕竟,吕布在本质上只能算个将领,而非诸侯。

终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机会来了。当时汉献帝举办大朝会,吕布带着十几名伪装成侍卫的亲信埋伏在门后,在董卓进门后发动了突然袭击。董卓被刺中,但因为盔甲厚实,并未受重伤,还在呼喊吕布来救援,然而吕布却用铁矛狠狠地刺死了董卓。一代枭雄就这么陨落了,董卓专权的时代就此过去。

此时,可以说是汉献帝刘协最佳的翻盘机会了。此时东汉朝廷摆脱了董卓的控制,也并未被任何一家军阀控制。凉州军在董卓被杀后虽说有骚动,但还是被弹压了下去,整体上还是听命的。

黄巾起义虽说还在继续,但气势已大大减弱。而关东诸侯们虽说正在自相残杀,但却都还在名义上服从朝廷,暂时也没有控制汉献帝的想法。也就是说,天下局势还并未彻底崩坏,如果要复兴汉室,恢复天下稳定的话,此时是最好的时机。

可惜,这么好的一个时机,却因为一个“猪队友”而错过了,他不但没能把握时机,反而因错误决策而导致长安大乱,刘协再次狼狈出逃,最后落入曹操之手,再无翻盘的机会。当然刘协有没有责任呢?可能也有领导责任,但直到192年时,他也才11岁,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十分不易,可以说是远超常人了。之所以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刘协的“猪队友”。这个猪队友并非看起来鲁莽的吕布,而是曾经立下大功的王允。

《三国演义》中王允被塑造成了一个正面角色,当然他在诛杀董卓的行动中确实有大功,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个完美无缺的人。事实上,他同样是个权力欲很强,有着勃勃野心的人物。

在诛杀董卓后,王允就逐渐居功自傲,将自己看作朝堂的第一人。甚至就连同为功臣的吕布也不放在眼里,王允把他看做剑客一般的人物,而不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大臣。王允在朝堂上颐指气使,唯我独尊,也不再和大家推心置腹了。“就连董卓那样的人都被我杀了,天下还有什么好怕的呢?”渐渐地,群臣也心灰意冷,不再支持王允了。

名臣蔡邕,也就是著名的蔡文姬的父亲,在董卓被诛杀时正和王允在一起。在得知董卓被杀后,蔡邕叹息了一声,毕竟蔡邕之前也受过董卓的恩惠,得知他被杀,有些悲伤也很正常。然而王允却勃然大怒,认为他也是董卓余党,当即把他关进监狱问罪。可蔡邕只是叹息了一声而已,到底有什么罪呢?

群臣议论了半天也没议论出来。并且由于蔡邕是名士,和许多大臣都有交情,因此很快就有一大批人为蔡邕求情。然而王允却铁了心一般,坚持认为蔡邕就是董卓一边的,要狠狠惩罚他。

蔡邕后来熬不住,向朝廷请罪,表示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刑罚,只要能保住命,让自己把还没写完的史书写下去就行。然而这话不知怎么又惹到王允了,让他决心杀了蔡邕。马日磾劝王允说蔡邕是旷世奇才,杀了可惜。王允却说:“先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让他写成了毁谤朝廷的《史记》,祸害后世。现在国势衰败,我不能让这样的事重演。”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王允虽然忠君,但本质上是个极端的保守派,实在不足以倚靠。最终蔡邕在狱中不明不白地死了,士大夫们对王允失望透顶。

如果说迫害蔡邕让王允丢了人心,那接下来的“凉州军事件”就直接让他丢了命。董卓死后,他带来的凉州军还一直留在长安,成了问题。凉州军固然军纪很差,但在董卓死后群龙无首,还是保持了忠于汉室的状态,即便得知董卓死讯也并没有叛乱,而是等着朝廷的安排。

而王允却在对待凉州军的态度上反复无常。吕布劝王允赦免凉州军,毕竟这是现在朝廷少有的可以利用和控制的强军了。王允一开始答应,赦免的命令都下达了,他却又反悔了,觉得要惩罚一下凉州军才能让他们忠诚。吕布劝王允把财物赏赐给凉州军,以收买人心,王允却觉得这些人是乱臣贼子,不配得到赏赐。同时他还因为吕布总是和他意见相左,渐渐地对吕布也不满起来,两人逐渐疏远了。

王允长期无法处理好凉州军的问题,使得凉州军内部人心惶惶。大家都在互相传,说王允是想强行解散凉州军,把大家都杀掉。于是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两名将领——李傕和郭汜就对大家说,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索性杀进长安,说不定还能在这乱世中有一条生路。大家本就普遍不满王允,在被李傕和郭汜煽动起来后当即向长安进军。朝廷军队根本不是凉州军的对手,很快就全线崩溃,凉州军攻陷长安。

而王允虽说缺乏能力,气节还是有的,最终自尽殉国。然而王允能一死了之,刘协却不行。此后这名少年又被李傕、郭汜控制,再次成为傀儡。后来李傕和郭汜又互相攻打,关中一片混乱。最后刘协被曹操接走,从此在曹操的强力控制下彻底沦为了傀儡,再无翻身之日。

后来刘协虽然也曾谋划摆脱曹操的控制,但身边到处是曹操的人,刘协的行动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刘协翻盘最好也是最后的时机就是在诛杀董卓之后了,可惜由于他本人太年幼,加上王允这个“猪队友”,最终导致错失良机,实在可叹!如果当初王允在诛杀董卓后能够迅速稳定局势,获得凉州军的效忠,或许,历史就将是另一种结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允失败的原因
诛杀权臣董卓后,王允本有机会扭转乾坤,为何仅月余便兵败被杀?
王允,王允简介
【读通鉴】司徒王允:没有道德瑕疵的大爱国贼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三国之董卓死后(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