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囚徒出生,汉家之主,中兴之君,功盖过于文帝的君王——汉宣帝!

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

—刘向评汉宣帝

阅汉武帝之生平,身为汉武帝的武功所深深震撼。汉武帝南灭百粤,北击匈奴,东伐朝鲜,西伐大宛,东南平瓯越,西南通滇黔。其选人用人不拘一格,前有骑奴卫青,后有十八岁的天才将军霍去病,又谋士干才林立,董仲舒,庄助,朱买臣,汲黯,主父偃,张汤,东方朔,桑弘羊等等。汉朝的历史经历过武帝的恢宏,仿佛后面预设的故事就是平淡的情节。

然而,事实显然并不是这样,武帝之后竟有这样一位深得文帝之风与武帝之雄的明主,为汉家江山再续辉煌,真是天佑汉家。此明主何人也?汉宣帝是也。

我本囚徒出身,何以执掌天下?

汉宣帝刘病已为什么会是一个囚犯呢?这还要从汉武帝巫蛊之祸说起。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恰逢武帝身体不好,武帝身边的亲信江充就进谗言说,这是因为巫蛊所致,汉武帝就下令彻查。江充的意图明显是针对当时的太子刘据。因为江充跟太子有过节,怕太子当政之后,自己有杀身之祸,因而把祸水引向太子。

这自然是泼污水的行为,可惜深居禁宫的武帝与太子消息不通,江充更是为了寻找所谓的巫蛊,竟掘了太子宫,又诬告太子藏了很多巫蛊,这一巫蛊漩涡竟导致数万人被杀。太子处于漩涡中央,有生命之危,江充又阻断太子面见汉武帝。太子无法,遂分发武器起兵击杀江充,谋反的谣言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令丞相刘屈氂领军平叛,一时间长安街头一片血海。虽有良臣向武帝进言,太子只是起兵自保,可惜被杀败的太子在逃跑途中被地方官拘捕,太子被逼自杀。太子与刘病己何种关系?太子刘据就是汉宣帝祖父。

当时,刘病已尚是襁褓中的婴儿,他本出身高贵,不想作为太子一脉却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出身即被关押在郡邸狱中,这命运真的是太过于无情。好在当时的廷尉监丙吉同情太子一脉的遭遇,暗中周济,保全婴孩刘病己。武帝也翻然悔悟,四岁的儿童刘病己被接入后宫抚养。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

掖庭令张贺又出钱供养刘病己读书,还给他张罗亲事,娶了受过宫刑的许广汉之女为妻。此节也可以看出,刘病己这样的角色,在皇室中本属于边缘的角色。

要论读书的才质,汉宣帝大概属于高材生的那一类,不仅才高,而且好学不厌。能文不算,斗鸡走马,游侠习气,也是沉潜其中。这种任侠风,大概是汉武帝开边培育出来的吧。

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

正是有了这种民间的生活经历,所以汉宣帝对民间风气,吏治得失有了一番亲见。大约中国的帝王,年轻的时候有过底层的生活经历,多半可以成为有为之主,如刘邦,石勒,刘裕,朱元璋,朱祐樘等。经历了生活的磨难,这些帝王无疑更了解,甚至饱尝了民间疾苦。因而,对平民的苦难生活有了更多同情的了解,这培育了他们当政为民之心。而这种底层生活又磨砺了他们的品德,增长了他们的才干,以作为治国理民的干略。无疑,明主汉宣帝正是这样养成的,他既能文能武,又天资聪颖,了解民间疾苦。这样的人,他出身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他的苦难经历却又是黎庶的大幸。

即便,刘病己颇有才干,可是以他这样的出身,皇位应该是与他无缘的。皇位确实与他无缘,汉昭帝英年早逝,无嗣,昌邑王刘贺继位。可是这位昏庸淫乱的新皇帝屁股都没有坐热,就被权臣霍光给废了。皇帝大位空缺,自然需要有人来填补。刘病己的第一恩人丙吉又出手帮助了他,他向霍光极力推荐刘病己。霍光同意丙吉的看法,于是跟丞相杨敞上奏太皇太后曰: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刘病己确实有德行和见识,但是霍光选择刘病己肯定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想霍光最看中的就是刘病己无权无背景。刘病己上台,作为第一辅政大臣,没有皇位却有皇帝权力的霍光,一则有拥立之功,二则不担心皇后一支的外戚分权,三责有德的刘病己必然讲规矩。因此,刘病己的这种劣势反而在争夺皇位中占据了优势。所以,没有背景的刘病己胜出。

登位收权,平民皇帝走向权力顶峰

霍光本身汉武帝的四位托孤重臣,其三为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逝世以后,这三位辅政大臣还颇能相得,甚至互为儿女亲家。这种局面的失衡出现在上官桀将女儿嫁给汉昭帝,后又被立为皇后。上官家势力逐渐做大,风头压过了霍光,因此摩擦不断。恰好燕王刘旦也有称帝野心,于是上官桀,桑弘羊,刘旦组成同盟,试图陷害霍光,不想阴谋败露,失败者的代价无疑只有死亡一条路可以走,于是乎,霍光独掌朝政。当然,对于汉武帝的眼光不得不佩服,霍光绝非为非作歹的权臣,恰恰相反霍光颇有才干。在他的治理下,通过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武帝留下的民穷财竭的局面大大缓解了,国家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汉宣帝登位以后,对霍光极为尊敬,霍光要归政,汉宣帝不许。但是,霍家权势盛大,朝野所共知,身系皇帝安全的禁军都掌握在霍氏手中,这样的人事格局,自然不会让汉宣帝满意。但是,霍家没有罢手的意思,霍光的夫人一直运作想让汉宣帝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后,加之霍光声威,朝廷自然一片拥立之声。汉宣帝下令让朝臣去寻找在民间时所用过的一把剑,聪明的朝臣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于是拥立汉宣帝平民时的发妻为后,所谓故剑情深。当然,汉宣帝要立许氏于情于理都非常站得住脚,一则许氏本是原配,理应称后,二则说明皇帝仁厚,不忘结发之妻。可是一心想为后的霍成君竟然买通医官,毒杀许皇后,霍光知道内情也引而不发,这就为霍氏家族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霍光死后,霍家的门面已倒,汉宣帝就开始人事布局。最重要的布局有两条,一是压制尚书令霍山职权,百官奏事,必须上奏达于皇帝,这样汉宣帝就可以了解下情,这也包括许皇后被毒死的内情。二是启用许姓外戚和有恩于他的史氏,将禁军之权收归亲族手中。许氏为后,自然她的儿子也是长子的刘奭被立为太子。这样的结果让霍光的夫人非常不满,她一心想毒杀太子,把自己家族出身的子孙推上太子位,于是几番阴谋,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得逞。皇帝的收权,让霍家子弟感到了威胁,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不久阴谋败露,霍氏被尽灭,汉宣帝走向权力顶峰。

汉家制度王霸杂之,兴文治之功

汉宣帝教导儿子刘奭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所谓王道政治,就是提倡德教,行仁政,即儒家主张,所谓霸道政治,就是严刑峻法之道,即法家主张。汉宣帝明白告诉太子,他行的就是王霸之道,不独行王道,并一针见血的指出那些迂腐不通的儒生对于政治本源,社会事实,根本就不了解真是情况,让人分不清事实本质与事物表象的区别,这样的儒生,不堪大用。汉宣帝否定儒学吗?显然不是,只是反对不通事物的章句小儒,而要得治国大儒。这也难怪曹操任人唯才,有德无才的儒生有什么用呢?汉宣帝这一番话,有着非凡的见识,所谓儒家,法家都为我备。

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其德弗可及已。朕既不明,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将欲配三王之隆,明先帝之德也。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化如此,岂不谬哉!

汉宣帝更是对他的群臣说,为政要务行宽大,宽大的本源就是体察民间疾苦,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接着又说,这些当官的又以有奸不禁,有罪不究为宽大,这就极端错误的了。汉宣帝的意思非常明白,对百姓要行仁政,对于奸佞肖小,当然要执法铁面无情,这才是王霸之道的本意。

汉宣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之。今年郡国颇被水灾,已振贷。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对待百姓,汉宣帝派出官员,了解民间疾苦,受灾的地方,就赈济,对于生活必需品盐,降低价格,减少百姓生活负担。

四年春正月,诏曰:“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今岁不登,已遣使者振贷困乏。其令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丞相以下至者官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助贷贫民。

对于农业也是极度重视,汉宣帝派遣官赈济歉收农民,同时裁撤御厨节省馔膳,减少屠工,乐府也是削减乐工,让他们去从事农业。并下令至丞相以下百官,都要上报捐助入长安仓库的粮米,以帮助贫民。

今天下颇被疾疫之灾,朕甚愍之。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并建立常平仓,粮价低时就用高于市场的价格买粮储存,保证百姓收入,粮价高时就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出,保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并几度免除全国赋税,降低田赋,免除地震,受灾地区的赋税,甚至把官府公田租给流民耕种,并借贷种子,奉养孤寡老人。

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

汉宣帝又在司法上进行革新,首先让为了防止百姓犯忌讳,把常用名“病己”改为“询”。并下令对狱吏进行考核,并上报皇帝。

令甲,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此先帝之所重,而吏未称。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瘐死狱中,何用心逆人道也!朕甚痛之。其令郡国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何以汉宣帝要过问狱吏这样小事?这可能与汉宣帝出生就在监狱有关,因此特别看重狱吏的素养。如果狱吏为奸,百姓无辜死于狱中的不知道会有多少。

同时,在司法上守倡亲亲相隐制度,这也是顺应人情,如果父母,兄弟,妻子有罪,互相揭发检举,那哪里还有仁孝,民风何以淳朴。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宣帝这样对待百姓,确实是仁德之君,所谓王道也。

对待官员呢?汉宣帝也是两手,一手是选人,用人,二手是以法御人。

选人,用人,我们且看汉宣帝朝的人才之盛,如班固所记载:

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

宣帝一朝人才之盛,只有武帝可以当之。

对于御下,汉宣帝更是赏罚分明,他处死犯罪的赵广汉、盖宽饶、杨恽、韩延寿等四位颇具名望的大臣,这就不能不说汉宣帝御下之严。

精明强干的能吏赵广汉犯法,京城为之流涕者数万,民众并请求替死,赵广汉还是被腰斩。

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或言:“臣生无益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广汉竟坐要斩。

干才韩延寿犯法,百姓持酒相送,百姓为之流涕。结果,韩延寿还是被杀。

延寿不忍距逆,人人为饮,计饮酒石余,使掾史分谢送者:“远苦吏民,延寿死无所根。”百姓莫不流涕。

汉宣帝自己就说: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汉宣帝的这一论调显然是针对官员而言的,对于官员的约束就在于刑赏二端,有功就赏,有过必究。四人有功则升迁,有过当然不免一死。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

所以,班固就称赞汉宣帝说,汉宣帝通过赏罚约束官吏,治理国家循名责实。因此,官员都能够称职,百姓能安于自己的生活。于民于官,汉宣帝是采取截然不同的标准,这确实是有自己的洞见。于民则安其居,美其俗,于官则是选贤任能,严格约束。汉宣帝文治因之而盛大。

匈奴宾服,四夷和亲,武功盖世

汉宣帝早年本习于游侠之风,当政后又思慕武帝雄风,处处以汉武帝为榜样,甚至给汉武帝加庙号。大汉边患,虽然经过武帝连连用兵,已经不复雄强之气,但是并未彻底消弭。气焰有勇力,又有治国才能的汉宣帝自然要追武帝的遗风,扫平边患。

匈奴在北方又开始了劫略,乌孙国请求发兵攻打匈奴。

匈奴数侵边,又西伐乌孙。乌孙昆弥及公主因国使者上书,言昆弥愿发国精兵击匈奴,唯天子哀怜,出兵以救公主。

汉宣帝发兵十五万,出击匈奴,校尉常惠领着乌孙兵攻入匈奴腹地,大破之。

西羌反,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

随后,西羌又反叛,汉宣帝征召良家子弟充军,又派赵充国作主帅。赵充国年已七十,汉宣帝不是太放心。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这又是何等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有道理的,捷报传来,羌军五万人,或战死,或投降,或溺死,羌地遂平。

明年五月,充国奏者:“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羌靡亡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汉军连连奏捷,而匈奴每况愈下。匈奴王率领数万人来降。

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余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封列侯。

郑吉又率军攻破车师,公元前60年,汉宣帝任郑吉为西域都护,设置西域都护府,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自此,从武帝开边起,经汉之三代经营,西域遂纳入汉帝国版图。

上登长平阪,诏单于毋谒。共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蛮夷君、长、王、侯迎者数万人,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单于就邸。置酒建章宫,飨赐单于,观以珍宝。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赴长安谒见汉宣帝,诸蛮夷君长王侯数万人,于渭桥夹道列队迎接,向汉宣帝共呼“万岁”。从开国起,困扰汉帝国的百年边患一朝扫清,在诸蛮夷君长的欢呼声中,汉帝国迎来了最鼎盛的辉煌时刻。所谓:匈奴称藩,百蛮宾服,舟车所通,尽为臣妾”

结语

历史只记住了雄强的汉武帝,却不想武帝之后,竟然有综文帝之风与武帝之雄的汉宣帝。汉宣帝武功甚于文帝,文治又胜过武帝,能得此二者,真是天佑大汉。雄强繁盛的大汉帝国已经成为过去,当翻开这些故纸堆的时候,透过文字,仿佛还能触摸到这个帝国浩大,雄武,刚劲的遗风,仿佛这可以点燃一个民族伟大的梦想。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本文完)

参考书目

《史记》 司马迁著

《汉书》 班固著

《盛世·西汉》 侯杨方著

《易中天中华史》 易中天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汉历代帝皇:(七)文治武功超越了汉武帝的汉宣帝刘病已
西汉十一陵及其背后的八卦故事(聪明伶俐早早暴毙的汉昭帝,监狱里走出来的平民皇帝汉宣帝;昭君出塞的汉元帝)
大难不死的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
每天了解一位皇帝 | 西汉牢房中走出的皇帝-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长安监狱中走出的天子
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皇帝—中兴之主汉宣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