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先礼后兵”,看东汉末年诸侯的博弈智慧

建安三年秋天,曹操与众文武在许都府邸议事,府外一骑探马,打破了众人思路。原来刘备刚为吕布所败,正率残部投奔许都。一时间,府邸开始热议。有人认为诛杀刘备的时机已到,有人为刘备来投深表担忧,而曹操却心中大喜,思忖到:“刘备,英雄也,若能与之共事,何愁天下不定!”

许都

刘备来到曹营后,如入虎穴。比如,程昱就曾劝曹操借机除掉刘备: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程昱是曹操主要谋臣之一,他的意见,应颇有代表性,能准确反映当时曹营对刘备的态度。但曹操拒绝了程昱的意见,他说:

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曹操拒绝了程昱,也就等于力排众议,保刘备无虞了。而且,曹操这一回答,只怕是专为程昱拣择的,在他心里,是更愿与刘备行君子之交的。因为之后他不仅“厚待刘备”,还“上表册封刘备为豫州牧”。

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剧照

曹操拜刘备豫州牧这事,很能说明问题,但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曹操当时只有两块地盘,一是兖州,二是豫州。兖州是曹操起家之地,但兖州的地缘形式,对曹操很不利。兖州北临袁绍的冀州,一举一动,皆能为袁绍监控,这在曹操和袁绍的合作期内(袁绍灭公孙瓒前),尚无问题,一旦和袁绍开战,兖州就是瓮中之鳖。所以,曹操拼了命的也要再搏出一块“远离袁绍势力”的地盘。起先,他选择了徐州,但屡攻不下,又后院起火;后来,他瞄准了豫州,并最终成功占领了豫州。从此,他和袁绍强大的冀州之间,有了兖州这一缓冲带,他也几乎在同时,将治所从兖州的东武阳南迁至许县。所以,官渡之战前,豫州是曹操的命根子,是曹操得以割据的基石。

豫州对曹操如此重要,他却把州牧的位置给了刘备。鉴于曹操在兖州时,是自领州牧,在豫州时,又是自领州牧,曹操此举,意味着他对刘备的重视。一句话,除了兵权,曹操能给刘备的,都给了。他用一片赤诚,向刘备传达了他的心愿和信任:他愿和刘备一起打天下,还苍生一个太平。

但还不止如此。后来,曹操甚至给了刘备一些兵权,还给他钱粮,让他东击吕布。刘备去了,败了,曹操更派夏侯惇助战,结果吕布手下高顺善战,又击败了夏侯惇。曹操无法,只得亲征。

曹操剧照

后来的事,诸位知道,吕布死了,张辽降了,刘备,跟着曹操回来了。这下可不得了,曹操是真真儿把刘备当作手足了,又是封左将军,又是“礼之愈重”,还“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曹操对刘备可谓仁至义尽了。但刘备与曹操“道不同不相与谋”,他即便曾被曹操所动,也终不会与之为伍。曹操派刘备截杀袁术后,刘备“如龙入天,鱼入海,再不复返矣。”他杀掉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各地,彻底与曹操决裂。

于是,曹操为自己创造的机会,终于来了。建安五年春天,他亲征刘备,并大破之,顺便将垂涎已久的徐州揽入怀中。

建安五年春正月,(曹操)东击(刘)备,破之,生擒其将夏侯博。(刘)备奔走袁(绍),(曹操)获其妻子。关羽屯下邳,(曹操)复进攻之,(关)羽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先礼后兵,就是曹操为自己创造的机会,就是曹操与刘备博弈的逻辑。刘备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初来投奔曹操,曹操是无论如何也要礼遇刘备的,而且曹操对刘备的礼遇,不是权谋,是赤诚,是真的想收刘备的心,他也这么做了。曹操此为,就是“先礼后兵”,这逻辑明白:我首先将一片诚心与你,从而问心无愧,如果你接受,则皆大欢喜,如果你不受,则与我无妨,但如果你竟然还敢背叛,那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行使“我认为的正义”了。

实际上,这也是曹操在汉末乱世争雄中,与诸侯博弈的一贯逻辑

昌豨是青州豪强,曹操东征吕布时,昌豨的立场和行为都很鲜明:支持吕布,与曹操为敌。曹操打败吕布后,并没有绞杀昌豨,而是以礼相待,并委以重任

太山臧霸、昌豨各聚众。(吕)布之破刘备也,臧霸、(昌豨)等悉从(吕)布。吕布败,(曹操)获臧霸、(昌豨)等,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以委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奈何曹操如此礼遇,也换不来昌豨一片忠心,建安五年,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自然要出兵剿灭了

建安五年……昌豨叛为(刘)备,(曹操)又攻破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昌豨剧照

又如张邈。曹操与张邈是莫逆之交,但曹操起兵后,因与张邈在讨伐董卓一事上颇多分歧,加之袁绍让曹操除掉张邈,张邈心不自安,二人的关系在数年间,已是外亲内疏。张邈是豫州牧,这块地盘曹操迟早要来争抢,所以二位翻脸,其实指日可待。

但曹操并未迈出这一步,他对张邈,依旧以礼相待,东征陶谦时,更将家眷托付给张邈:

曹操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字孟卓)。”————《三国志·魏书·张邈传》

同样,奈何曹操如此礼遇,也融不了张邈那颗不安的心。曹操离开兖州后,张邈与陈宫,给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致命一击:叛迎吕布。曹操这厢,是不可能再礼遇张邈了,他回师兖州,苦战吕布两年,收复了失地,然后“夷邈三族”——杀光了张邈三族,进而,曹操正好名正言顺地将豫州收入囊中。

先礼后兵,是曹操在乱世中与诸侯博弈的逻辑

张邈剧照


但若仔细考察,我们还能发现更大的舞台:汉末诸侯的军事争雄中,“先礼后兵”的逻辑,不在少数。

当刘璋因惧怕曹操入侵川蜀时,他瞄上了刘备。刘备入蜀后,对刘璋颇为礼遇。张松、法正、庞统都劝刘备趁机除掉刘璋,夺取益州,这与当年程昱、郭嘉劝说曹操除掉刘备,如出一辙,刘备的反馈,也与曹操一样,他力排众议,拒绝了大家,认为兹事体大,不能急于求成,刘备的态度,尽透出他的野心,但他又颇有权谋,在蜀地广收人心。

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刘备),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于会所袭(刘)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促”。……先主到葭萌,未即讨(张)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的逻辑非常清晰:“同宗兄弟引我入川,我首先必得恭恭敬敬,以礼相待。”但待之以礼,只是刘备的第一步,接着,他悄悄为自己创造着机会。当时曹操东征孙吴,刘备找了一个非常荒唐的借口,说自己与东吴唇亡齿寒,要去救援荆州,并趁机向刘璋借兵一万。这个借口之荒诞,无疑等同于直接和刘璋翻脸。刘璋如果不与刘备兵,则二位立即翻脸,也就早早如了刘备的算盘,如果刘璋给了刘备兵,虽然暂时缓和了矛盾,但刘备之后必然狮子张口,直到刘璋给无可给,最终还是得和刘备翻脸。

明年,曹公征孙权,孙权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刘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机。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关羽,乐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张鲁。张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乃从刘璋求万兵以资实。——《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剧照

刘璋按照刘备的要求折半,给了刘备五千人马和钱粮。这样一来,正中刘备下怀,刘备为自己创造的机会,终于来了。

刘备因激怒其众曰:“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吝于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魏书》

刘备何时为益州“征强敌”了?未征强敌,又如何谓“师徒勤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备终于要对刘璋“后兵”了。

袁绍对曹操的“先礼后兵”,则更加肆无忌惮

袁绍剿灭公孙瓒,曹操收斩吕布后,二位背靠背作战十余年的“患难之交”,如今终于要兵戈相见了。但袁绍对曹操用兵前,先是“礼遇”了曹操一番,让陈琳写了篇檄文,把曹氏宗族,骂得体无完肤,其用词之犀利狠毒,空前绝后。

袁绍剧照

司空曹操,祖父曹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亲曹嵩,乞丐携养,因脏假位,舆金辇壁,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曹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魏氏春秋》

袁绍对曹操的这番“礼遇”是做个天下看的,这逻辑非常清晰:“曹操无德,我袁绍无可奈何,只得替天行道。”自问自答后,就对曹操用兵了

再把目光扩大,会发现汉末乱世,不仅仅是诸侯们的军事争霸,“先礼后兵”的逻辑,实际无所不在。

刘备在徐州时,正值陶谦病逝,徐州名士糜竺,首先拥护刘备领徐州牧。

糜(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固辞不受,难道是他不想受么?非也,他必得“以礼”回应糜竺的嘱托,所谓以礼,就是不能别人说什么,你就当真了。接着,徐州另一位名士陈登,又出面劝说刘备:

下邳陈登谓先主曰:“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先主曰:“袁公路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再次“礼貌地”反馈了陈登的抬爱,把绣球推给了袁术。最后,北海相孔融亲自出马,再次劝说刘备:

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经过徐州名士几次三番劝说,刘备终于收回了感情牌:既然我再三礼让,你们还要“咄咄相逼”,那我值得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刘备遂领徐州。

刘备剧照

刘备与徐州豪族的博弈,尽显“先礼后兵”的逻辑,只是这抽象的博弈,不是真见刀枪

司马懿对王淩所为,殊途同归。王淩是汉司徒王允的侄子,在曹魏政权的中后期地位很高,官至太尉,假节钺,晚年更是独尊淮南,与其外甥令狐愚一道,盛极一时。

是时,王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舅甥(王淩和令狐愚)并典兵,专淮南之重。——《三国志·魏书·王淩传》

司马懿剧照

但物极必反。王淩如此地位,逐渐心生歹意,欲行废立之事,司马懿为此而出兵王淩,但他先给王淩,上了一道“礼遇”的菜

宣王(司马懿)将中军乘水道讨王淩,先下赦赦王淩罪。——《三国志·魏书·王淩传》

王淩自知罪孽深重,但司马懿这一礼遇,又让王淩心生了幻想,他坐着一条小船,独自向司马懿谢罪。在司马懿见到王淩那一刻起,礼遇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无以复加的惩罚

王淩自知罪重,试索棺钉,以观太傅(司马懿)意,太傅给之。——《魏略》

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王淩、令狐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三国志·魏书·王淩传》

司马懿用这样无以复加的惩罚,将王淩这个存在,从人间彻底抹掉。

王淩剧照

先礼后兵,是东汉末年诸侯博弈的通用智慧,无论军事,还是权谋。有的礼遇,是出于一片赤诚,是“宁人负我,勿我负人”;更多礼遇,则是出于权谋,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还有的,则是纯粹的肆无忌惮,和任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让徐州,真那么和谐吗?(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三国时期因屡为人臣而丧命的诸侯
详解“官渡之战”,袁绍表现得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蠢”
历经疆场而拙于用兵---评刘备的军事能力
【历史】关羽叛曹归刘历史真相
老读三国 | 李庆西:官渡疑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