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19 王敦之乱(三):王敦造反,司马睿为何拒绝诛杀王导?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回我们讲到,公元322年,正月,东晋帝国大将军王敦,打算进军首都建康,派使者乐道融联络梁州刺史甘卓一起出兵。结果,包括乐道融在内的一大堆人,都力劝甘卓,不如在王敦后腰上攮它一刀,必是奇功一件,甘卓一时激动,就决定要效忠朝廷了。


甘卓向巴东(重庆市奉节县东)监军柳纯、南平(湖北省公安县)太守夏侯承、宜都(湖北省枝城市)太守谭该等人,发布檄书,痛斥王敦的罪行,率军征讨。又派参军司马赞、孙双给朝廷上书说明情况,派参军罗英前往广州(州政府设番禺,广东省广州市),约广州刺史陶侃共同对付王敦。镇守合肥的征西将军戴渊,先得到甘卓的书信,奏报朝廷,举朝欢欣雀跃,山呼万岁。陶侃收到甘卓的书信,派参军高宝率军北上。王敦的大本营武昌(江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北省鄂州市)城内盛传,甘卓的大军马上就杀过来了,城中慌乱,有人开始逃亡。

王敦派表弟、南蛮校尉魏乂等,率军二万进攻长沙(湘州州政府所在县,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的城墙破败,物资储备匮乏,人心惊恐。有人劝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承,不如南下投靠陶侃,或者退守零陵(湖南省永州市)、桂林(湖南省郴州市)。

司马承拒绝,说:

我之所以起兵,就是忠于皇上,忠于朝廷,岂可苟且活命,当一个逃跑将军呢!哪怕长沙城守不住,也要让老百姓知道我的心意。

衣赐履说:据《晋书·司马承传》载,王敦在举兵之前,担心司马承反对自己,就以打算北伐为借口,要求司马承把湘州的船只,全部调运到武昌,司马承知道王敦不怀好意,只给了他一半。

那么,司马承为什么听命于王敦呢?

因为,王敦是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这六个州,正是东晋实际控制的地盘,司马承是湘州刺史,必须服从王敦的调遣。

公元321年,司马睿做了两个动作,很有意思,一个是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再一个是以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虽然这十个州基本上都不是东晋有效控制的地盘,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王敦施加压力,势必让王敦很不舒服。

司马承固守长沙,打得非常艰苦,官兵损失惨重。梁州刺史甘卓派参军虞冲和邓骞(司马承的主簿,之前出使甘卓)赶赴长沙,并表示让司马承挺住,梁州军团很快就会从沔口(湖北省武汉市,沔水注入长江处)出击,截断王敦的退路,以解长沙之围。

司马承回信说:

我大晋朝在江东中兴,一切刚刚草创,没想到亲宠重臣会发动叛乱。我以宗室的身份接受重任,就没想过活着离开长沙。足下如果能轻装疾行前来救援,或许还来得及;如果犹豫迟滞,那么就来替我收尸吧。

衣赐履说:司马承的信,给人感觉,似乎他已经预见到甘卓“犹豫迟滞”了。因此,司马承并没有感激之语,只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不怕死;二是如果你快点儿来,我可能不会死。

很不幸,司马承的预见是对的,甘卓果然未能履约。

三月,元帝司马睿征召戴渊、刘隗到建康拱卫京师。刘隗到达时,百官在道路上迎接,刘隗率性洒脱,高谈阔论,意气昂扬。入得宫内,刘隗和刁协一起劝司马睿,将王氏宗族尽数诛杀,司马睿拒绝,刘隗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衣赐履说:王敦起兵,打的旗号就是诛杀刘隗和刁协,这哥儿俩当然想诛杀王氏宗族。司马睿拒绝,则表示朝廷和王敦有可能会握手言和,到时,他俩就是祭坛上的祭品,因此,心生惧意。不过,后来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此时,王导已经升任司空,王敦起兵,可把王导坑苦了。王司空带着堂弟、中领军王邃,左卫将军王廙(读如意),侍中王侃、王彬,以及老王家其他子弟二十多人,每天一大早就到朝廷门口报到,等着朝廷给他们定罪。

仆射周顗(读如以)将要入朝见皇上,王导对他说:

伯仁(周顗的字),我王氏一门,百多条性命,全都托付给你了!

王敦、王导和周顗,是相识几十年的老友,让王导惊诧的是,他向周顗求救,周顗正眼都没看他一眼,就跟没听见似的,径直入宫。但见到司马睿之后,周顗拍着胸脯保证,王导是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的,他一定没有参与王敦的叛乱,云云,司马睿对周顗的看法表示认可。周顗心下欢喜,跟宫里就喝高了,出宫时,王导还在门外等候,又呼唤周顗,周顗不但不接茬,还环顾左右,朗声道:

今年把这帮贼奴干掉,弄个斗大的金印,挂在胳膊上,该多拉风(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继续为王导表忠诚,极力说明王导无罪,用词中肯,论证有力。

但是,周顗做的这一切,一个字也没告诉王导,王导就对他生出怨恨。

司马睿着人把王导的朝服送还,召见王导。王导一头磕下去,说:

叛臣贼子,哪一个朝代没有呢?我只是没想到,竟然出现在我家!

司马睿赤着脚跑上前来,拉着王导的手说:

茂弘(王导的字),朝廷政务还要你来打理,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随后下诏说:

王导以大义灭亲,可以把我任安东将军时的符节交给他。

司马睿任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戴渊为骠骑将军,周顗为尚书左仆射,王邃为尚书右仆射。

衣赐履说:司马睿为什么不杀王导?肯定不是周顗那几句话就起了作用的。宠臣刘隗、刁协主张诛杀王氏家族,司马睿不但断然拒绝,而且任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王邃为尚书右仆射。讲真,王敦造反,司马睿即使不杀王导等人,也不应该委以重任啊!

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司马睿本人不想杀王导,他对王导,是极度信任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后面再讨论。

另,关于周顗大力营救王导,却偏偏表现出恨不得把老王家诛族才解气的劲儿来,颇让人费解,真的很难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历代史家,多有论述,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司马睿派王廙(王敦堂弟)去见王敦,命他停止叛乱。王敦见到王廙,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了一个官职,跟他一块儿进攻建康。

王敦大军日益逼近,司马睿下令刘隗驻军金城(江苏省江宁县北),右将军周札驻守石头(建康城西北),自己亲自披上甲衣,检阅军队。又下令甘卓领荆州刺史,陶侃领江州刺史,各自率军从王敦后面进攻。

王敦到达石头,准备攻击刘隗。手下干部杜弘建议说:

刘隗的兵,不怕死诶,不好打,我们不如打石头。周札这个人刻薄寡恩,士兵都不愿为他效力,一旦遭到攻击,一定四散奔逃。周札如果兵败,刘隗必定逃走。

王敦采纳。

王敦以杜弘为前锋,进攻石头。周札一秒钟都没耽误,立即献城投降。

王敦进驻石头,感叹道,良臣名辅,我恐怕是做不成了(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

谢鲲说,明公不用担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事儿都会渐渐淡忘的。

司马睿命刁协、刘隗、戴渊,率军攻打石头,王导、周顗等人也都出兵,双方开打,王师大败。

王敦大获全胜,但并不去朝见皇帝,而是放纵士卒劫掠财物,皇宫、朝廷里的人奔逃离散。司马睿身边儿的人,也跑得差不多了,他脱下军装,穿上朝服,环顾四周说:

王敦想要我这个位子,早说嘛!我自回我的琅邪,何必残害百姓呢(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司马睿派使者告诉王敦说:

你若还承认是大晋的臣子,那就罢兵,天下尚可共安(我司马家和你们王家,还可以共治天下)。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我就回琅邪去,给你腾位子(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衣赐履说:我几乎看到,挤出这几句话,司马睿的牙都咬碎了。

刁协、刘隗大败而归,在太极殿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拉着刁协、刘隗的手,君臣三人,相视而泣。哭得差不多了,司马睿命两人赶紧出逃,以避灾祸。

刁协说,我将守卫到死,不敢有二心。

司马睿说,你们赶紧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司马睿下令,为刁协、刘隗准备随行的人马,让他们各自逃生。刁协年纪大了,平素对人又刻薄,根本没人愿意跟着他跑路,他逃到江乘(江苏省南京市东北),被人追上杀害,把首级快递给了王敦。刘隗投奔了石勒,在后赵帝国太子太傅的位子上去世。

衣赐履说:这一段,我对司马睿产生深深的敬意。大势已去,生死未卜,他并没有把大锅甩给刘隗和刁协,反而安排两人逃亡。从战国读到东晋,似乎还没有哪个帝王能做到这一点。弃卒保车,才是帝王行事的通例。汉景帝刘启,腰斩晁错;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诛杀宠臣公孙诡、羊胜;曹操借督粮官的脑袋一用,这些才是帝王们的标准做法。

讲真,看到司马睿劝这哥俩离开时,我都愣了。刘隗、刁协因为没有为主子死节,被后世骂成翔,但我认为,正因为他们的逃离,为司马睿的高贵品格,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司马睿命令公卿百官到石头拜见王敦。

王敦对戴渊说,之前交战,你还有余力吗?

戴渊毫无惭愧之意,说,岂敢留有余力,只是力量不足罢了。

王敦说,我这次行动,天下人会怎么看?

戴渊说,看到表象的,认为这是叛逆;体会到诚意的,认为这是忠贞(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

王敦笑着说,你称得上是能言善辩了。

王敦又对周顗说,伯仁,你辜负了我啊!

周顗说:

您率军攻打王室,下官亲统六军,不能胜任,导致王师败逃,这就是我辜负您的地方。

王敦无言以对。

衣赐履说:仔细体会周顗的话,似乎是说,正因为我失败了,才使得你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没办法回头了。

三月十八日,司马睿下诏大赦,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王敦表示推辞(《晋书·元帝纪》载,王敦自任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邑万户)。

王敦见到王导,说,当初你不听我的,几乎导致全族覆灭。

衣赐履说:王敦这句话什么意思?《晋书·王导传》载:

初,西都覆没,海内思主,群臣及四方并劝进于帝。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及此役也,敦谓导曰,不从吾言,几致覆族。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

意思是说,长安覆没之后,司马睿手下臣僚,以及其他支持晋朝的地方势力,全都劝司马睿称帝;当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王敦认为,司马睿太过贤明,不好控制,就想另外立一个宗室为帝但王导坚决不同意,最终立司马睿为帝。

这下,很多事情就能解释了。王敦反叛,为什么司马睿不杀王导?因为,他的帝位,是王导替他争来的。王敦最初想立哪个为帝呢?最有可能的是,司马睿的三阿哥,司马冲

《晋书·司马越传》载:

当初,司马睿能够出镇建邺,东海王司马越的王妃裴氏,起了很大作用。司马睿对她非常感激,多次亲自探望。司马越的儿子都死于战乱,司马睿就以自己的三儿子司马冲做司马越的后嗣。

王敦、王导兄弟,也都深受司马越的恩惠。倘若王敦不想立司马睿,则立司马冲为帝,是一个比较容易推行的方案。司马冲既是司马睿的亲儿子,又是司马越的嗣子,立他,阻力会小很多。

综上,司马睿能够成为皇帝,王导居功至伟,因此,这位能够催促刘隗、刁协逃跑的司马睿,一定对王导发自内心的感激。

别急,还有。

大家要注意,当王敦说了“不从吾言,几致覆族”的话后,紧跟着一句是: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

这句话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我的理解是,王敦这次拿下了建康之后,可能又想换皇帝,但是,王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也即是说,王导再次坚定地站在司马睿这边儿,再次解救了司马睿。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王导能够历元帝、明帝、成帝三朝而不倒,他对司马家是有大恩的,并且,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政治野心

对王导,司马睿看得很准。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敦之乱:门阀政治和皇权政治的初次交锋
[野史乱弹]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13
中国通俗史91——汉赵分二赵,王敦乱东晋
中華歷史名人全錄:中华历史十大权臣 --- 宦海风云(一)
集功臣与乱臣于一身的东晋宰辅
王敦《蜡节帖》 放大版 1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