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思王曹植解析①失意的后半生

游戏中的曹植形象

在曹操所有的儿子中,最受后世人欢迎的恐怕就是陈思王曹植了。首先,曹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音乐家,而大多数人喜欢这样的文艺青年。其次,无论是史料还是文艺作品,曹植都是一个性情坦率、温柔敦厚的正人君子形象。虽说曹植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可他在踏上夺嫡之争后,人生之路便增加了几分悲剧色彩。

文学奇才:年少时深得曹操喜爱

曹植从小就展示出了在文学方面的潜质,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能轻松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时期的辞赋。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很深、很广泛的涉猎。光是从学习的范围就能看出来,他在少年时期就为接下来的文学创作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或许非常适合描述年少时的曹植,因为早早显示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才华,常常是出口成章,曹操特别喜欢和这个儿子交流。有一次,曹植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第一时间交给父亲欣赏。拿过文章认真看了几遍后,曹操又喜又惊,喜是因为看到了一篇难得的佳作,惊是因为他觉得十几岁的儿子,未必能有写出如此佳作的能力。于是,曹操就半开玩笑地问:“这篇文章很不错嘛,会不会是你请人代写的啊?”听父亲这样说,曹植有些着急了,他马上跪在地上坦然答道:“写文章这种事情,有必要专门找人代写吗?孩儿我出口就能成论,落笔就能成文,如果父亲不相信,可以当场出题,我当场作答就是了!”

曹操并没有当场出题,这让曹植失去了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不过,机会也是说来就来。公元210年,曹操在邺城建造的铜雀台落成后,他马上带着孩子和群臣登台欣赏风景。“登高作赋”向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的创作方式,于是,曹操马上命令大家当场吟诗作赋。曹丕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很有才华,但他在和弟弟的这次“交锋”中却输了。曹植的《登台赋》,文辞华丽,语句跌宕,《三国志》甚至用“太祖甚异之”来描述曹操看完曹植所作文章后的表现。

更让曹操高兴的是,曹植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翻版”的自己——性格豪爽直率,不在乎繁文缛节;平时也不注重形象,不像其他贵族公子那样在乎仪容仪表;日常生活也不怎么讲究,无论是车马还是衣服,能用、能穿就行……正因如此,曹操是越来越喜欢曹植,并付出了足够多的关爱。

曹操很喜欢曹植,多次外出打仗都带上了他:公元206年,15岁的曹植跟随父亲东征海盗头目管承;公元207年,16岁的曹植跟随父亲征讨乌桓;公元208年,曹植跟随父亲南征刘表,不久后还参加了赤壁之战;公元209年,曹植又跟随父亲参与了南征孙权的行动。这样特殊的经历,不仅有利于曹植后来的文学创作,也帮他强化了在父亲心中的地位。

夺嫡失败:犯下了两次重大错误

公元214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再次南征孙权,在临行之前,他把守卫邺城的重任交给了曹植,并语重心长地说:“当年,我当顿丘令的时候是二十三岁,现在回想起来在顿丘工作的情况,至今都不觉得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怎么能不发愤图强工作呢?”

从曹操的这番话里可以看出来,他对曹植抱有很大的希望,并期待这个儿子能够有所作为,还安排丁仪、丁廙、杨修等几个当时知名的人才辅佐儿子。从史料中的“几为太子者数矣”这句话也能看出来,曹操非常希望曹植能够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好几次差点儿任命其当太子。那曹植为什么没能当上太子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任性而为,不够稳重。曹植是一个“任性而为,不自雕砺”的人,他的这个性格特点也是其深受父亲曹操喜爱的重要原因。如果搞文学创作的时候是这个样子,不仅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反而会被认为是“文士风流”。反之,处理政务不是搞文学创作,还是应该规规矩矩好一些,要不然会给别人留下“不稳重”的印象,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曹操是个豪放、洒脱、真性情的人不假,但这些性格特点也仅仅限于私下,在处理政务的正式场合,他是一个非常注重仪容仪表的人。曹植就不一样了,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任性而为,不自雕砺”的姿态,偶尔为之的话,旁人尚能容忍,如果老是这个样子,谁能喜欢?

其二,走驰道,闯司马门。有一次,曹植驾车在驰道上“飙车”,还擅自打开了司马门,得知这个事情以后,曹操非常生气,甚至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公车令处死。曹操为何如此愤怒?驰道是皇帝专用的道路,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身居要职的文臣武将,都没有从上面走的资格,因此,在等级观念和制度极其严格的古代,曹植在驰道上“飙车”就是僭越之举,其恶劣程度无异于谋反。皇宫中的司马门是出入宫廷的大门,一般人到了司马门不仅不能乘车,还要下车下马步行,手中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审批手续,如果没有,也属于僭越之举。在这里顺便也说一下,闯司马门这种事情,曹植并不是“首创”。西汉文帝时,年少的太子刘启(汉景帝)和梁王刘武驾车经过司马门没有按规矩下车,公车令将二人拦下后,马上上书给汉文帝弹劾这对小哥俩。最终,汉文帝摘下帽子羞愧地赔罪,薄太后亲自下了诏书后,刘启和刘武才得以进宫。看到这里相信诸位也就能明白,曹植在驰道上行车、闯司马门这件事的影响到底有多恶劣了。

其三,醉酒耽误援救曹仁。公元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命令曹植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操发现,因为喝了一个烂醉如泥,曹植竟然不能执行军令。当时形势到底有多严峻,相信大家都知道,也就是从此以后,曹植彻底失去了成为曹氏政权接班人的资格。

七步成诗:或为后世人凭空捏造

曹植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哪一篇文章的影响力最大?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七步诗》。

《七步诗》的篇幅虽然很短,也没有用到多么华丽的辞藻,但因其深刻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及曹植内心的悲愤,深受后世人的推崇。这首诗真的是曹植写的吗?面对这种质疑,有人往往会从《世说新语·文学》中搬出这样一句话——“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结合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称帝后的曹丕担心曹植会在将来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命令弟弟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完不成任务就是死路一条。没想到,才华横溢的曹植马上就写出了《七步诗》,这首诗不光是换来了自己的一条命,也大大羞辱了哥哥一番。

不过,笔者需要提醒诸位的是,尽管《世说新语》是最早记载《七步诗》的著作,但严格来说,《世说新语》并不是一部史料而是文学作品,其记载的很多名人轶事都没有高含金量史料当佐证。再者,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也不利于证明《七步诗》的作者就是曹植。其一,《曹植集》没有明确《七步诗》为曹植作品。曹植在生前曾经整理过自己的作品,魏明帝曹叡也专门下诏将自己叔叔的作品整理成集,期间,没有任何与《七步诗》有关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曹植集》虽然收录了《七步诗》,却标注称这首诗的来源是《世说新语》而非其他史料。看到这里,我们就很有必要思考一番了,处在三国和南北朝中间的两晋,一共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竟然找不到任何关于《七步诗》创作情况的史料记载。那么,我们找不到相关史料,就必须得相信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吗?这可不是研究历史的真正态度。其二,《三国志》和《裴松之注》都没有收录《七步诗》。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大量不怎么靠谱的史料,连他都没引用《七步诗》,这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其三,曹丕没必要通过命令曹植作诗的方式谋害对方。

对于七步成诗这个故事,余秋雨先生曾说:“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他的话很有道理,曹丕是一个有谋略、有眼光的政治家,如果贸然杀害曹植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不光会为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到自己统治的稳定性,这种因小失大的“生意”,他会做吗?笔者认为,他干这种荒唐勾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文/宋延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才华横溢的曹植为何在继承人之争中败下阵来?
诗人曹操的曾孙当上皇帝后写了首诗,使得司马昭想除掉他
陈思王曹植(下) 今天我们谈论李白 那年李白仰望曹植
读曹植的七步诗有感
神奇应验预言一:曹植《七步诗》的预测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