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雪岩传奇(20)

何桂清说出的一些话,已当胡雪岩是无话不谈的心腹之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及进展,全靠在这个时候有个切实的表示。这一步跨越不了,密友亦会变成泛泛之交。胡雪岩深谙这个道理,因此,他话头一转,又说:'听说藩司进一趟京,起码得花2万两银子,可有这事?'

'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中等省份是够了,但像江苏这样一等一的大省就不够。如果有公事接头,或者请款,或者报销,那'部费'就没有底,2万两银子哪里够啊。'

'那么,'胡雪岩敛眉正视,一脸肃然地问道,'到底要多少呢?'

何桂清没有马上回答,口里念念有词地数着指头,良久才说:'若再有15000两银子,大致差不多了。'

胡雪岩二话没说,许诺借给何桂清1万两银子。他见何桂清不语,又补充道:'我替云公出个主意,在京城里,我替云公介绍一家票号,云公的款子都存在他那里,看情形办,钱多多还,钱少少还,期限不定,云公看如何?'

'好,好,就这么办。只是我受你此惠,不知何以为报?'

胡雪岩报以微笑,又问道:'我那1万两银子,一到上海就可以备妥,是寄了来,还是怎么样?'

'不必寄来。'何桂清想了想说,'我进京时,自然是先到上海,由海道北上,一则路上比较平静,二则也看看海运的情形。到了上海,我们见面再说,那时少不得还有麻烦你的地方。'

酒桌上的话已经谈完了,谈商场何桂清是外行,只好谈山水、谈风月。

有了几分酒意的何桂清,谈兴愈浓,话也少了几分顾忌,一谈谈到家庭,他忽然说道:'雪岩兄,我有件事要腼颜奉托。内人体弱多病,性情又最贤惠,常劝我置一房妾侍,为她分劳,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也觉得有此必要,只是在江苏做官,纳部民为妾,大干禁例。这一次进京,沿途得有个贴身之人,不知道你能否替我在上海或杭州物色物色?'

'这容易得很,请云公说说看,喜欢什么样的人?'胡雪岩向来是古道热肠。

'像巧云那样的,便是上选。'何桂清脱口而出。

胡雪岩当下一愣,细看他的脸色,不像虚巧做作,心里便好过些了。'我知道了。'他点点头,'总在云公动身之前,我必以回命。'

不过,要找像巧云这样的人,还真不大容易,胡雪岩陷入苦思冥想中。

'嗨!我想傻了!何必再去寻觅巧云这样的人,巧云不就在跟前?'

胡雪岩突破心头的屏障,问题迎刃而解,却带来了一股怅然若失的情怀。他心里酸溜溜的,很不好受。整个晚上他翻来覆去,最后决定:'君子成人之美!'然后叹了口气,蒙头大睡。

一切都按预想的方向顺利进行。咸丰四年(1854年)夏,何桂清因管理粮仓有功,不久就调任浙江省巡抚。

何桂清在做江苏省学正的时候,就喜欢给咸丰皇帝打报告,说江苏的官员如何如何不尽人事,其实应该怎样怎样安排防务,侃侃而谈。咸丰皇帝大概也只会纸上谈兵,看到自己有个重臣竟然如此了解军事,大为高兴,于是又让何桂清兼管浙江防务。

何桂清来到浙江省,立即着手安排防务。太平军占领了江宁,改名为天京,定都在那里,清军则建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长期围困天京。

扬州、苏州和常州仍在清军的控制之中,太平军若想进入浙江,必须经过安徽的徽州和宁国两府。因此,何桂清一上任就把防务安排在这个方向。安徽的防务不归浙江管,因此何桂清又派了一支军队驻守在与徽州、宁国毗邻的黄池。

当时安徽吃了败仗,何桂清喜好谈论军事的老毛病又犯了,上奏说浙江和安徽的防务应该注意协调。咸丰皇帝一听,这见识真是高啊。当时安徽巡抚打到庐州去了,徽州和宁国鞭长莫及,咸丰皇帝就让何桂清先代管。

何桂清凭空得了两个州府,并且还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心里非常得意。饮水思源,他自然不能亏待了王有龄和胡雪岩。因此,刚上任半年,何桂清就升王有龄为杭州知府,此乃后话。

一直以来,胡雪岩都想扩大阜康钱庄的业务范围,他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咸丰四年(1854年)春,太平军分兵北伐,进行西征和东征。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成了散兵游勇的汇聚之地。

有一天,阜康钱庄来了一位姓蒋的营官,自称隶属湘军,托杭州旗营的账房先生约胡雪岩出来见面。胡雪岩听说湘军已经打到了浙江,惊讶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么说,太平军要兵临杭州城下了?'

蒋营官说:'那倒还很远,不过我们已经开到了江西、浙江交界地带。'

'依老兄看,这次要打上几年?'胡雪岩关切地问道。

蒋营官说:'这就不好说了。要是按我们湘军的打法,不出5年;要是还是那帮贪生怕死的满旗兵在打,再有10年也未必够。'

胡雪岩盘算着,这仗若十数年地打下去,钱庄的生意要往外扩张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问道:'依老兄的想法,这仗一打起来,搞我们这一行当的,会受多大影响?'

蒋营官谨慎地说:'这得看你怎么做了。'

'你的意思是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正是。要说你们开钱庄的,最怕的是什么?'胡雪岩说:'最怕的就是市面不靖,钱收不回来。''要是从这一面考虑,这一打仗,对你们自然不利。'胡雪岩连忙又问:'那有利的一面呢?'蒋营官压低声音说:'胡老板,你只考虑到钱庄怕不靖,有没有考虑有钱人更怕市面不啃呢?'

胡雪岩稍微有些困惑:'那和钱庄生意好坏怎么联系起来呢?'

蒋营官询秘地一笑:'这就要你们自己动脑筋了。胡老板如此聪明,决计不会想不到的。'

胡雪岩想了半天,忽然拍了拍额头:'嗨,老兄,你的意思是说,钱庄替有钱人做后盾?'

蒋营官一拍桌子道:'中,胡老板。你想想,哪个有钱人不想让自己的钱平平安安的?你要能做到这一点,战事一起,这兵荒马乱的,舍了利息不要,别人也会把钱往你这里抬。'

胡雪岩也激动起来:'老兄,真有你的,多谢指点。'

其实,蒋营官也是走南闯北听得多了,才有了这个想法。他这次前来,其实另有目的。

原来,蒋营官得了湘军秘传。湘军招募兵勇时,只招农村来的,每人每月2两饷银,打一胜仗,加赏5两;每杀一敌,加赏10两;若战场阵亡,50两厚敛,除发放家属200两抚银外,还保证永远养着家属。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湘军个个奋勇杀敌,成了一支横扫湘赣的劲军。

左宗棠

蒋营官本来在湘军干得好好的,因为大帅左宗棠入江西,就把他们这支部队调到了浙西、赣东战场。他指挥部下打仗,从来都是不惜银两重赏,所以部下个个勇猛参战。

不巧陈秀成领军西征,将左宗棠军围困在赣西,军中饷银一时无以为继。刚好蒋营官和杭州旗营的账房先生是拜把兄弟,就约了胡雪岩来,想先转借一下饷银。

'你要多少?'胡雪岩问。

'4万两。'

'4万两?'一听这数目,胡雪岩顿时给难住了,'能不能少一些?'

蒋营官见胡雪岩有些为难,便直言相告:'胡老板,我们湘军打仗,一个在严,怯阵逃跑者杀无赦;一个在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军饷不继,必然影响士气。与其济与杯水,倒还不如没有。'

这话很合胡雪岩的思路。他曾听一位知名的老中医说过,他能给人以神医的印象,经验无非有二:一曰准,症状要看准;二曰狠,下药要够分量,保证一次根治彻底。老中医还说:'有些中医,不能说他们医术不精,只是他们心里边打了拐,算计的是:每一次我少给你一些,让你病情有所好转,就是不能根治,下一次你还得来我这里。这样的作为,首先在医德上就欠了一筹。加上人生病这事,一次若不根除,拖的时间久了,免不了引发别的疾患。这样陈陈相因,真是害人不浅。'

想到这里,胡雪岩说:'老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你也知道,这件事风险实在太大,容我好好想想。'贷款给湘军,虽也是与官府打交道,但军队又有其特殊性,万一兵败,4万两银子就可能血本无归。

考虑了半天,胡雪岩终于下定决心:'老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充分理解你的心情。这样吧,二五折一,我把利息放高些,1厘8。'

一般的贷款,往高了说也就是1厘5,决没有1厘8之说。胡雪岩想,我这跟高利贷似的,你若同意,钱庄能赚笔;若不同意,我便省了麻烦。

不承想蒋营官接口道:'胡老板,2厘1,准定5个月内还清。'

于是,这笔4万两银子的借款就这样敲定了。

战乱期间,一般商人都是紧缩银根,处处小心翼翼,而胡雪岩却反其道而行之。

一天,王有龄来找他,说朝廷因'长毛'之乱,国库渐空,现在听了疆吏之奏,准备发行宝钞。

当时只有金银才是畅通无阻的硬通货币,宝钞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没见过。但是朝廷下了狠心,强令各地通行使用,而且给每个省分配了份额。

由于浙江省各家大钱庄都不认购,黄宗汉便找来王有龄,请他代为帮忙。因为王有龄以前办的几件事都很漂亮,黄宗汉觉得他'很有办法'。不过,这回王有龄也没辙了。

胡雪岩仔细查问了宝钞发行的数量、目的,以及朝廷自圆其说的办法,然后派刘庆生去巡抚衙门弄几张来看看。

刘庆生的二叔刘二是巡抚衙门的管事,他从匣子里拿出几张递给刘庆生。原来,宝钞就是皮纸所制的票钞,上面写着满汉合璧的'户部官票'四字,中间标明:'库平足色银100两',下面还有几行字:'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下方记载:'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项,京外各库,一概收解。'

一直与银子打交道的刘庆生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官票,因而惊奇道:'市面上还没有见过,今天我算开了眼界。'

'京里也是刚刚才通行。'刘二说,'听说藩署已经派人到京里去领了,不久就会在市面上流通。'

这还不曾流通的银票,一张是100两,一张是80两,刘庆生在折子上记明收下。

出了抚台衙门,刘庆生没有回阜康,而是顺路回了'娘家'--大源钱庄去看望大伙孙德庆,并把那两张'户部官票'取出来供大家赏鉴,也好顺便打听一下这事的来龙去脉。

'隐隐约约听说过要发宝钞,没想到这还没什么动静,宝钞就发出来了,上头做事情好快!'

'军饷紧急,不快不行。'大源的一个股东说,'我看浙江也快通行了。'

'这种宝钞也不晓得发了多少?说是说'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但如果票子太多,现银不足,那就……'孙德庆摇摇头,不再说下去了。

刘庆生听罢,不由心生警惕,回到店里,他见胡雪岩还在,便将宝钞拿出来给他看。

胡雪岩仔细看了看说:'生意越来越难做,不过越是难做,越是机会。庆生,这宝钞上头将来会有好多花样,你要仔细考虑清楚。'

刘庆生说:'依我看,将来宝钞一定不值钱。'

胡雪岩认为他的话太武断了些,信用要靠大家共同来维持,如果宝钞不是滥发,章程又定得完善,市面使用并无不便,加上钱庄、票号的支持,应该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价值,否则,流弊不堪设想。他要刘庆生仔细考虑的,是宝钞信用不佳时,将会发生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甚至如何利用这些问题来赚钱。

'你要记住一句话,'胡雪岩说:'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其两面性,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就要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占便宜,有时候卖出占便宜。会做生意的人,就是要两面占它的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多了,买进,这就是两面占便宜。'

听了胡雪岩的指点,刘庆生心领神会,自觉获益不浅。但如何才能知道涨跌呢?当然要靠自己的眼光了,而这眼光又从哪里来呢?

刘庆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胡雪岩欣慰地说:'问得好。做生意怎么样的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得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小生意的,譬如说,今年天气热得早,看样子夏天会很长,早早多进些蒲扇摆在那里,这也是眼光。做大生意的,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这番话对刘庆生来说真是闻所未闻,他在衷心钦佩之余,不免有些困惑。'那么,胡先生,我倒要请教你,'他说,'你现在是怎么个看法呢?'

'我是看到天下!'胡雪岩说话一向轻松自如,此时却脸色凝重,仿佛肩上有一副重担在挑着,''长毛'不足以成大事,势必要失败。不过这不是三年两年能完的事,仗有得好打,我做生意的宗旨,就是要帮官军打胜仗。'

'胡先生,'刘庆生微皱着眉,嗫嚅道,'你的话我还不大懂。'

'那我就说得更明白些。'胡雪岩答道,'只要是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你要晓得这实际上不是亏本,而是投资,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世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你是出过力的,朝廷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方便。想想看,这岂有不发达之理?'

这一说,刘庆生马上想到了王有龄,于是欣然点头意会:'我懂了,我懂了!'由此,刘庆生对'户部官票'的想法也就不同了,原本料定它会贬值,最好少碰它,现在却认为宝钞一发出来,首先要助它站稳脚跟。

胡雪岩对宝钞的发行面和使用情况有了详细了解后,便请王有龄约了黄宗汉的书办,请求书办草拟一份官文。

'我只希望巡抚帮我争取两个条件,我就愿意吸纳浙省全部份额。'

书办问道:'哪两个条件?'

胡雪岩说:'其一,与浙省有关的粮食采购、军械供应,都由我一手操办。'

书办说:'是指省内还是省外?'

'当然是指省内外。众所周知,太平军节节东逼,江苏已经失去了金陵、苏州、扬州,现在常州以东,以及上海至杭州一带的军事供应,基本上都得靠浙江。'

'第二条呢?'

'其二,省内各项库粮押解、官府度支,都经由阜康账号。'

书办笑道:'胡老弟,你胃口不小嘛!'

胡雪岩说:'我这也是替官府做信用,不这样不足以建立起信用来。'

黄宗汉看了书办拟好的条陈,略加沉吟,觉得胡雪岩的思路倒挺开阔,也就爽快地递送了上去。不出两个月,批文下来,同意了胡雪岩的条件,还特意指示把江南大营的全部采办也均交与他一人。

这么一来,整个苏、松、杭地区的军事采办全部集结于一人手中,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调度也只需在账面上划拨即可。行,实际上就是如何派销。

'现在上头交下来20万两银票,10万千钱票。规定制钱2000抵银一两,10万千就等于5万两银子,一共是25万两。'值年的执事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说,'大小同行,如何派销,请大家公议。'

'部里发下来的票子,市面上不能不用,不过这要靠大家相信宝钞才好。顾客如果要现银,钱庄便不能非给他票子。我看不如这样,'信和的张掌盘说,'公所从藩库领了银票和钱票来,按照大小同行,平均分派,尽量去用,或者半个月,或者10天结一次账,用掉多少,缴多少现款进去。钱庄不要好处,完全白当差。'这样做虽无好处,但也不担风险,因而立刻获得了同业的赞许,大家纷纷附和。

'这恐怕行不通。'值年的执事大摇其头,'上头要十足缴价,反复商议了好几次,才答应先缴6成,其余4成分两个月缴清。'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大家都知道,值年的执事素来热心维护同业的利益,如果能够争取到有利条件,他一定会尽力去争,看来现在只有商量如何分派了。

谈到分派,又有两种意见,大同行主张按照规模大小,平均分派;小同行则要求由大同行先认购,认购够了就不必再分派给小同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时相持不下。刘庆生因是后辈新进,不敢率先发言,直到大家都发言了却仍未谈出个结果,他才觉得自己该发表点意见了。

'我倒有个看法,说出来请同行老前辈指教,'他说,'缴价6成,领票十足,等于公家无息贷款4成,这算盘也还打得过去。再说,宝钞刚刚发出来,好坏还不晓得,不过我们总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往细处讲,宝钞能否发行,关键看它的信用如何。它的信用如何,又要看使用的人对官府、朝廷的信心有多大。只要大家觉得朝廷发行的纸钞不会烂在手里,就不会发生挤兑,市面也会平稳。

宝钞信用不好,首先倒霉的就是钱庄,所以钱庄要帮宝钞做信用。宝钞的信用起来了,它就值钱了。'

'噢!'张掌盘心直口快,惊异地接口道,'看不出刘老弟倒还懂得这番大道理!'

'说得很好!'值年的执事大为赞赏地望着刘庆生,点点头说,'这位小老弟,请说下去。'刘庆生受了这番鼓励,越发神采飞扬起来:'阜康钱庄在此是后辈,资格还浅,不过关乎同行的义气,绝不敢退缩。不管是分派还是认购,阜康都无二话。'

'如果认购的话,阜康愿意认购多少?'值年的执事看出刘庆生的态度,有意要拿他做个榜样,便趁热打铁地问。

刘庆生立即作了一个盘算,大同行本来8家,现在加上阜康是9家,小同行仍旧是33家。如果照大同行一份,小同行半份的比例来派销那25万两银子的宝钞,每份差不多是一万两银子。

他心算极快,所以弹指之间已有了肯定的答复:'阜康愿意认销2万。'

'好!'值年的执事欣慰地说,'头难,头难,有人开了头就不难了。如果大同行都像阜康一样,就去掉18万,剩下7万由小同行平分,事情不就成功了。'

'好嘛!'孙德庆也捧刘庆生的场,'大源也认2万。'

捧场的还有信和的张掌盘,不过他的捧法与孙德庆不同,特意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来抬高阜康的地位:'信和认一万五。'他大声喊道。

于是有人认一万五,有人认一万,小同行也2000、3000纷纷认销,总算下来,25万的定额还不够分派,反要阜康和大源匀些出来。

刘庆生此次确实做得漂亮,同业都相当佩服。于是,阜康这块招牌在官府和同行中立刻就打响了。这对阜康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加上省内各项度支也都走阜康账号,阜康的账面陡然暴涨,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这一年全部结算下来,一共有350万两银子的记录。

胡雪岩见状,心思活了起来,想顺势而上,扩大自己的钱庄。他从阜康湖州分号中选了几位年轻精干的伙计,带着他们一同去了上海,其中包括年轻有为的罗家驹。

江苏巡抚薛焕是何桂清的同年,与王有龄颇为投机。近些年来,胡雪岩每次路过上海,必登门拜谒,两人关系颇为密切。

这一次,胡雪岩以区区五六十万两的财力,竟有胆略带头把浙江全省的宝钞份额全部消化掉,薛焕甚感钦佩。

'胡老弟,你真是胆略过人呀!'

胡雪岩谦逊地说:'哪里哪里,雪岩只是希望替官府做信用。'

这话薛焕倒没听说过:'哦,难得你有这份心,想必对时局有独到见解啰!'

'独到见解倒谈不上。我只是想,信用是大家做出来的。你不信,我不信,市面必然恐慌。'

薛焕赞赏地点了点头:'此言极是。胡老弟,你和有些商人可不同。有些商人两面做派,既想赚官府的钱,又想赚'长毛'的钱。'

胡雪岩说:'容我说句冒昧的话,身为商人,'长毛'的钱不是不可赚,只是这种做法不足取,太没眼光。'

薛焕来了兴致:'什么眼光?'

'他们没想到这'长毛'不能长久。'

'喔,你倒说说为什么'长毛'不能长久?'

'中丞大人,道理我可讲不出。不过我总觉得,一群人总要有一群人遵从的规则,要是乱了这种规则,大家就粘不到一起去,谁也没有好日子过。而朝廷就是制定和维护这些规则的。没了朝廷,任凭'长毛'横行,不说当官的没好日子过,就是平民百姓,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也恐怕不行。'

薛焕听了连连点头:'胡老弟,你虽然没上过学,分析起来却比那些饱学之士有见识得多!'他话锋一转,愤愤道,'我就见有些读书之人,不知操守为何物,'长毛'一来,就随附过去,把纲常伦理都丢得一干二净。'胡雪岩没有插话,等薛焕讲完,他才转入正题:'中丞大人,上次你提到置办军械的事,是否可以再议了?'

薛焕说:'我正要和你合计呢。这一阵子我见你来去匆匆,是否有什么新生意在忙啊?'

胡雪岩说:'不瞒中丞大人,我准备在上海开一家阜康分号。'

薛焕两眼盯着胡雪岩,问道:'好啊,什么时候开?'

'马上就开。'胡雪岩语气坚定地回答。

薛焕想了想,又说:'我这刚好有一批8万两的银子,回头就存在宝号了。'

胡雪岩忙作揖道:'多谢中丞大人捧场。'

有了薛焕的捧场,胡雪岩的信心更足了,很快就在上海成立了阜康分号,红红火火地展开了业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军“钱袋子”——大清首富胡雪岩(七)
胡雪岩的成功之道:诚信为本,一次守信之举,获得千倍回报
“红顶商人”之痛:中国华商抵制洋商的悲壮第一战
胡雪岩发迹之谜:白手起家到红顶商人
“白虎”为何物?晚清首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勿近白虎
胡雪岩(五):进军京沪 商业帝国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