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醉梦三国(番外八)曹操为什么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对话场景之一,里面曹操与刘备的一问一答揭示了三国时代即将到来的预言。在这个场景中曹操通过与刘备的问答点评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中的各方诸侯,最后得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结论。关于这个结论,有人说是曹操自视甚高,也有人说曹操是为了试探刘备而作,所以当不得真。可我们从历史上汉末三国时代各方诸侯的表现,以及小说原著中的剧情发展来看,曹操的这个结论并无差错。当时逐鹿中原的各方诸侯,也只有曹操和刘备两人成了大气。

这段故事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依据《三国志》中记录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演义的,也是汉献帝暗中颁发'衣带诏'讨曹操事件的一部分。当时的环境是曹操击败吕布占领了徐州,刘备跟着曹操凯旋回到许昌。此时的曹操已经占领了整个河南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往南压制江淮的袁术,往北与占据冀州、并州和幽州的袁绍对峙,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曹军是风头正劲的时候。有了这样的威势,曹操加紧了对汉献帝的逼迫,以索取更多的朝廷权利,从政治上占据对四方诸侯的优势。

此时东汉朝廷虽然懦弱无力,但也有忠于汉献帝的臣子。其中国舅车骑将军董承便是典型代表,他秘密带着汉献帝的'衣带诏'找上了刘备,希望刘备能召集四方诸侯诛杀曹操,还政于东汉朝廷。而曹操也希望利用汉献帝的政治优势瓦解袁绍的联盟,加强曹军的凝聚力,以面对即将到来的官渡大战。对曹操来说这是一场战前的政治动员,而对刘备来说则是阴谋即将暴露时最危险的时刻。于是我们看到了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曹孟德,也看见了战战兢兢唯唯诺诺的刘玄德。即便如此,刘玄德仍旧是曹孟德心中的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段故事的解释,文学圈子里众说纷纭。可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说曹操自视甚高的,还是说他要试探刘备的,都是站不住脚的说法。曹操自视甚高不假,但他对各方诸侯的点评一一应验。这就不是简单的喝酒和吹牛逼了,其战略目光已经达到超越时空的地步,堪称中原诸侯中的第一雄才。当时'衣带诏'案未发,曹操待刘备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甚至帮刘备落实了皇叔的待遇,两人关系极为密切。此时他突然表现出猜疑刘备,完全是莫名其妙嘛。虽然都说曹操狡猾奸诈,可也不是神经病,没事就试探着别人玩?

在我看来,这是曹操在面对大敌袁绍前的一次表演,其目的与刘备无关,而是向曹军和东汉朝廷表现出自己的自信与强势。他通过对四方诸侯的点评来体现自己在政治和战略上的卓越能力,以强大的自信来凝聚曹军的军心,瓦解东汉朝廷的抵抗意志,为出击官渡做政治和舆论上的准备。这样的表演自然需要一唱一和的,唱的人固然高明,和的人也需要有卓越的能力,否则就变成了说相声。曹操选择刘备当搭档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对刘备本身能力的认可。后世曹吹们经常给刘备泼脏水,殊不知他们的主子早已认可了刘备。

刘备当时寄人篱下,军备不整,手下除了关羽张飞也没有什么强将,实力完全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可他的声望已经遍及朝野,其卓越的政治能力得到了曹操这样诸侯的认可。众所周知刘备虽是汉室宗亲,但起于微末,是典型的寒门子弟出生。他的一生不是靠着家族或者各种有背景的政治资源崛起,而是自己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刘备最大的政治资源就是头顶上皇叔的帽子,而这个帽子都是曹操帮着刘备争取的。曹操这么做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刘备瓦解东汉朝廷的抵抗,帮助自己控制东汉朝廷,可最终事与愿违,反而成了他的大敌。

曹操以龙来形容英雄,点评四方诸侯,既是表现自己的不凡,也是挑拨朝廷与诸侯之间的关系。东汉朝廷虽然懦弱无力,但四方诸侯仍旧有强大的实力。一旦朝廷和诸侯里应外合,曹操难免重蹈董卓的覆辙,因此在朝廷和诸侯之间设置障碍是正确的选择。而刘备以皇叔的身份,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优势。在东汉朝廷方面可以瓦解分化拥护的汉献帝政治派系,如孔融等人。在诸侯方面可以缓解曹军外围压力,孤立袁绍军。防止袁绍与刘表、孙策、袁术等势力形成政治联盟,以利于官渡大战。

汉献帝和董承也已经在复制董卓故事的模式,将刘备设计成为第二个司徒王允,希望他能联合各方诸侯里应外合除掉曹操,于是有了'衣带诏'。此时的刘备可以说既是朝廷内权力角逐的要点,也是诸侯混战中的政治缓冲区,地位非常之微妙。曹操希望刘备能为他所用,这样不但能减轻曹军面对诸侯时军事上的压力,也能让刘备帮他承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这样一来曹操就能从容的对付北方的袁绍,防止自己堕入董卓那种四面受敌的境地。而刘备对曹操的这种想法是心知肚明的,却没有直接表达出依附于曹操的意愿。

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有着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但两人选择的道路不同。曹操出身于官宦门阀,选择了依靠北方的门阀世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门阀集团。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门阀政治就是从曹操开始,至司马懿时发展成熟的。刘备则不同,他出身寒门,没有门阀世家可以依靠,因此选择了团结寒门和破落世家的道路。就个人利益而言,曹操的选择是更倾向于曹家本身的利益,一统天下也是在先满足曹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而刘备则是有着匡扶汉室的远大理想,是要做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

从当时的政治格局来看,汉室的利益和四方门阀世家的利益显然是对立冲突的。实际上从黄巾之乱开始,东汉朝廷放松了对各大官宦世家的管制,以袁家为代表的一批世家不断崛起,成为了中原诸侯背后最重要的力量。他们攫取了东汉大量的利益后自然不能放弃,东汉中兴就意味着门阀世家没落,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不可调和。曹操正是看中了这点,依靠各大门阀世家的力量上位,通过战争大肆夺取原属于东汉的利益,将曹家也打造成了北方门阀的一员。而刘备的理念则是要强东汉朝廷,而弱门阀世家的,他与曹操从根本上就不合。

站在足够高的政治角度,曹操知道刘备的这种理念是可行的,也是最为远大的,但其中的困难程度也是最大的。然而曹操不能选择这条路,因为这关系到曹家的根基,那就是门阀世家。根基不稳,一切都无从谈起。曹操认为自己依托门阀政治也能够完成全国的统一,尽管这其中风险很大,这种政治模式也有固定的缺陷。从三国之后的历史发展看,门阀政治的确陷完全暴露。这些政治门阀集团垄断国家政治,为争权夺利掀起各种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国家就会在这些斗争中逐渐削弱和败亡,从三国到隋朝都是短命王朝的根源便在于此。

在政治能力、军事能力上刘备弱于曹操,然而他远大的政治眼光却不在曹操之下。他选择寒门作为依托便是想建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模式,而非曹操的'得门阀者得天下'。当时门阀控制了国家绝大部分的资源,寒门子弟只能在夹缝中求存,这种状态却无法长时期延续。刘备知道只有打破门阀政治的垄断,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短命王朝的问题,匡扶汉室。从三国的治国理念来看,曹魏和东吴就是典型的门阀政治,而蜀汉则选择了唯才是举的民心模式。曹操知道刘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名言。而诸葛亮与刘备一生相知互信依托,也是因为他们的都是这个理想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者:曹操进步,司马懿反动!曹操到底有何进步之处?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十二)
宗族与世族的区别
失衡的定位,吕布成为悲剧英雄的必然性
曹操为什么不干掉刘备?
如何评价吕布?作为一方诸侯他为何不能在乱世立足?一文说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