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从张绣追击中突围的“安众之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曹操和张绣进行了很多次战争,总体上来说是进攻的一方。直到“官渡之战”的时候,张绣站在了曹操的一方,双方的战争结束了,曹操在荆州北部的对手换成了刘备。当然这是后话,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曹操多次进攻张绣,也经历了一些失败。比如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的“安众之战”,就可以说是曹操的一次败仗。当时曹操陷入张绣和刘表的夹击,情况非常危险,但是最终却扭转战局,反败为胜,击退了张绣和刘表,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失。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次“安众之战”。

“安众之战”的历史背景

张绣出身凉州军阀,他是董卓旧部张济的族子。张济在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进攻刘表的穰县的时候被射死,刘表对张济战死表现出非常高的人文关怀,表面“受吊不受贺”,实际上是打算收拢张济的旧部。当时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对南方的扩张很快,刘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南方,他需要一股力量作为对北方的屏障。张绣部就符合这个要求。刘表需要张绣,张绣也需要刘表的物质上的支持。虽然刘表部杀死张济,但毕竟不是刘表的主观想法。于是刘表将南阳的一部分交给张绣,张绣屯兵于宛县,作为刘表与曹操之间的缓冲。

曹操在掌握了汉献帝后,对张绣这些小军阀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归附曹操就等于接受招安了。所以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一月,曹操到南阳的时候,张绣不战而降,跟着曹操干了。曹操本来可以一劳永逸控制南阳,从而对刘表用兵,但是这件事他搞砸了。他纳张济的遗孀为妾,又收买张绣的心腹胡车儿,这引起了张绣的强烈的不满和恐惧。于是张绣采取贾诩的计策突然反水,不仅击溃了曹操,还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

张绣和曹操打成了这个样子,在没有“官渡之战”袁强曹弱的这样一个情况下,张绣不可能再归附曹操,退回穰县,和刘表再度联合。在同年十一月,曹操再度进攻南阳,深入到与襄阳较近的湖阳,加强对南阳东北部的控制。在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继续进攻南阳。这回的目标并非刘表,主要是穰县的张绣。张绣作为在南阳牵制曹操的一支力量,一旦被曹操消灭,那么曹操就可以安心进攻襄阳。这是刘表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在同年五月刘表出兵营救张绣。这就是“安众之战”的大概的背景。

曹操陷入所谓“死地”

曹操的军队围攻穰县,是南阳郡中部偏西边的一个县,曹操的军队在这个位置。刘表出兵支援张绣,也不是直勾勾地到穰县,那就让曹操围点打援了。刘表大概是从穰县以东的方向出兵,与穰县内的张绣对曹操形成前后夹击的形势。这种军势在古代战争中非常有效。面对张绣与刘表的钳制的态势,曹操不得不放弃穰县。

另外除了战场上的不利局势以外,当时对于曹操来说还有一个战略上的“危机”。从建安元年曹操控制汉室之后,曹操和袁绍就从原先的盟友的关系逐渐走向分裂。在曹操围攻张绣的时候,从一个袁绍方的“叛卒”得到消息,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献计,要趁曹操攻打南阳的时候袭取许都,把汉献帝抢到自己的手中,剥夺曹操在政治上的巨大优势。

历史上田丰确实是向袁绍提出了这个建议的,但是并不被袁绍采纳。袁绍迫切地需要消灭公孙瓒这个势力,扫平河北集中力量与曹操决战。建安三年到建安四年他都在忙这件事。但是这一点曹操并不知道,一旦许都被袭击,汉献帝被夺取,汉室掌控在袁绍的手中,那么那些归附曹操的小军阀、小豪强很有可能转投袁绍,袁绍成为正统,曹操被打成乱臣贼子,这一点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所以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曹操必须要撤出南阳。

可是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曹操撤退的时候张绣抓住机会主动出军,并不贸然进攻曹操,而是吊在曹操的后面,有点像诸葛亮四伐的时候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战术。张绣的目的当然是等待刘表的支援,拖延曹操的行军速度。事实上非常奏效。为了应对张绣的威胁,曹操“连营稍前”、“日行数里”,行军非常缓慢。最后曹操到达安众,位置在穰县的东北方不远,张绣和刘表的部队也到达了。二者“兵合守险”,占据有利地形对曹操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可以说占据了较大的优势。曹操后来与荀彧谈话的时候,称呼当时的安众为“死地”。

曹操反败为胜的关键

“死地”出自《孙子兵法·九地》,是战场上最为危险的一种状况。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曹操评价自己能够反败为胜的关键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在小编看来这并不是“安众之战”扭转战局的关键之处。这个小编下文会提到。曹操能够打赢“安众之战”,其实靠的是临阵发挥的奇谋。

张绣与刘表联合压制曹操,但并不主动进攻,大概是等待曹操军队崩溃的机会。曹操将计就计,他趁夜开凿险地为地道输送辎重,做出要强行突围的态势,实际上在突围的同时也设置了伏兵。第二天张绣和刘表得到了这个消息,松懈对曹操的警惕,率领军队追击曹操,结果被曹操所设置的伏兵击败,曹操渡过了这次危机。当然这个是《武帝纪》的记载,他稍稍为曹操隐讳了一下。根据《贾诩传》的记载,张绣第一次追击曹操的时候,贾诩劝说张绣不能追,追则必败,张绣不听;等到第一次追击失败后,贾诩又劝张绣追击,这一次获得了成功。也就是说曹操在击败张绣后也放松了警惕,后来吃了一个小败仗,但这并不影响“安众之战”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小编认为曹操取胜的关键不在于“死地”呢?《孙子兵法·九地》评价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取胜的关键在于“示之以不活”。这一点“安众之战”就不符合,曹操脱离张绣和刘表的追击的本质是突围,是求活而不是“不活”,这与韩信背水一战的“井陉之战”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二曹操的军队也达不到“示之以不活”的程度,曹操确实被牵制在安众,但是远远谈不上孤立无援,在“安众之战”中在其他县城掠夺人口的曹仁和汝南以西的豪强李通都进行了救援,曹操得以击败张绣追兵的奇兵,就是李通带来的部队。所以小编认为“安众之战”的情况与“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有一定差距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后汉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致虚守静,勤于内智,甘于外愚
史说三国:四十六 三讨张绣
张绣: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只为稻粱谋
曹操再征张绣
闲说(一〇九)逼你进步的超能下属
曹操与袁绍开战刘表为何按兵不动“静候宰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