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排便出现4种情况当心肠癌,医生:这6个好习惯可预防近50%的肠癌

肠癌还是息肉,有时只有一次肠镜的距离。的确,研究发现95%以上的结直肠癌都与息肉有关。检查早了,它可能只是一枚息肉,最多也只是早癌;检查晚了,它可能就是进展期癌。无论是预后还是治疗费用,两者都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小葛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肠癌的那些事儿:

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息肉与肠癌有着怎样的关系?便血就是肠癌吗?哪些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肠癌?

01

肠癌或将成为新'癌王','好吃懒做'是主要危险因素

肠癌,直肠癌、结肠癌的统称,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肠癌38.8万人,死亡18.7万人。近年,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特别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

以北京为例,2006年北京地区肠癌的发病率为27/10万,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27人,近两年则达到了39/10万,几乎翻了一番;在我国台湾,肠癌更是连续12年蝉联十大癌症之首。

因此不少学者预测,若不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我国大陆地区肠癌的发病率或将超过肺癌,成为新'癌王'。

人体肠道的结构示意图

和大部分肿瘤一样,肠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很重要的一点与现代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1.'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癌的风险。

早在多年以前,美国关于肠癌预防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少吃红肉'可降低肠癌的风险,研究还显示,素食或低肉饮食可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2.久坐不动。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还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患癌风险,这是为什么肠癌患者中以肥胖、不常运动的人居多的原因。

'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久坐不动=肠癌风险升高

02

95%的肠癌与息肉有关,早期肠癌可实现临床治愈

如何早期发现肠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推荐大便隐血试验+结直肠镜。

临床发现,在我国85%-90%的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实现临床治愈(3年不复发即为临床治愈)。换句话说,每十个Ⅰ期-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八九个可以治愈。

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早期筛查发现肠癌是因为,约95%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炎症演变而来的,而这个过程很漫长,至少需要10年,甚至二三十年,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防治的'时间窗'。

一枚息肉进展肠癌大致过程如下: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息肉到肠癌的演变过程

由图可见,如果我们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就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就能预防肠癌的发生。

说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还在于,即使确诊时已经癌变,但只要还在早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也还是非常理想的,且大部分患者可以在肠镜下摘除病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基本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03

大便出现4种异常,当心肠癌

肠癌的初期很少有典型症状。也正是因为它的症状不典型,或者有些时候一些轻微的腹痛,偶尔两天大便不好了,大部分人不会引起重视,只有症状持续发生,或者慢慢加重了,甚至肠梗阻了才会想到去医院查一查。此时,癌症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了。

日常生活,如果大便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建议及时去大医院专科门诊就诊,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具体如下——

  • 1.原来大便一直是正常的,突然便秘了;

  • 2.大便突然变细,甚至便血了;

  • 3.原来经常便秘的,突然开始拉肚子了;

  • 4.大便突然有黏液了,无论是鲜红色、酱油色,还是果酱色,都是不正常的。

大便出现4种异常,当心肠癌

便血就是肠癌吗?不一定,它可能与痔疮有关,也可能与炎症性肠病有关,还可能是缺血性肠病。

如何区分便血是痔疮还是肠癌?

一般来说,痔疮出血往往出现在大便的尖儿上,或者大便的最后,量少,且以鲜血为主;肠癌出血大都以陈旧性、暗红色的血为主,如果量大的话可能会表现为鲜血,但很重要的一点——它一般和大便混合在一起。

虽然,便血≠肠癌,但也不能忽视。临床上不时会遇到一些令人惋惜的病人,断断续续便血都一年了,还觉得是痔疮,自己在家弄点痔疮膏涂,直到其它症状出现了,排便不正常了才想到来医院。

除了痔疮以外,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也会发生血便,但它以黏液脓血便为主,且往往会伴随其症状。像克罗恩病会表现出一些全身的症状,因为该病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代谢。

还有一种比较凶险——缺血性肠病,常常发生在剧烈腹痛以后,出现大量的鲜血便,多见于年龄偏大,有高血压、血栓病史者。缺血与肠系膜血管一过性的痉挛,或者出现小的栓塞有关,和心梗有些类似,随着肠黏膜的坏死就会表现为大量的出血。

再强调一次,虽然便血≠肠癌,但也要引起重视,毕竟除了痔疮外,还有很多疾病也会表现为便血,重者可危及生命。

04

五类属于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呢

哪些人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五类:

  • 1.年龄。肠癌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风险逐渐升高的疾病,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筛查的初始年龄是50岁,有条件者会在40岁开始筛查。

  • 2.癌症家族史。如果你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有人有肠癌病史,你的危险性可以飙升到5倍以上,建议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有条件者可提前至35岁。

  • 3.有炎症性肠病者。若炎症性肠病病史超过8年,肠癌发生率会明显增加,风险可以达到10倍以上,病史超过20年者可以达到30倍以上。

  • 4.肠息肉家族史者。直系亲属中有20岁以上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肠癌(HNPCC)。

  • 5.有肠道手术史者。包括大肠癌术后,阑尾炎和胆囊切除等,这些人也需要密切关注。

上述人群具体筛查建议如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推荐的肠癌筛查建议

05

管住嘴、迈开腿,近50%的肠癌可预防

作为一种消化道肿瘤,肠癌也是'吃'出来的富贵病。有研究表明,近50%的肠癌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和运动锻炼进行预防,六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管住嘴、迈开腿,近50%的肠癌可预防

  1. 控制腹部脂肪。无论体重如何,腹部脂肪与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都同样存在。

  2. 经常适度锻炼身体。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打扫房间也可以,出去跑步也可以,总之一定要动起来。

  3. 多吃高纤维食物,如,芹菜、粗粮等。

  4.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同样的重量,加工肉类如热狗、培根、香肠和熟肉制品等,会使结肠癌风险增加更多。

  5. 每天摄入足够量的水分。最好养成晨起喝两杯温水(500毫升/杯)的习惯,一方面可以让休息了一晚上后变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泄。

  6. 保持愉悦的心情。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7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痔疮,会不会变成癌症?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肠癌?哪些情况属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如果发生大肠癌要先治疗还是要先手术呢?
不良习惯助肠癌悄悄“生长”
经常放屁是肠癌的预警吗?医生说:这6个症状才是肠癌信号
医生提醒:肠癌虽凶险,却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这些人要及时筛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