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千幸万苦关上了门阀政治的大门,可惜又被曹丕给打开了!

世家门阀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就属于主宰晋国的门阀世家。最终晋国的结局也是被门阀所瓜分,可见门阀对于一个政权来讲,危害性有多么强。从春秋之后,门阀一直都存在于各政权当中,甚至一度成为各国政权的中流砥柱。直到秦汉时期,整个国家政权归于一统,皇权专制达到了最巅峰时期,此时门阀的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直到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后,门阀又再次在朝堂之上获得了新生。

东汉建国后,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时期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尾大不掉等历史教训,所以刘秀十分注意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刘秀虽然同样分封了功臣,给了他们高官厚禄,但却禁止他们参与政事,且在诸多方面都对功臣们进行了限制。刘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专制皇权。但问题是,刘秀作为一个没落的皇族后裔,他之所以能夺取它天下,来的就是河北地方豪强的支持。没有士族豪强的支持,刘秀压根儿就没有机会夺取天下。而刘秀夺取天下之后作为回报自然要奖励那些地方豪族。这也导致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世家大族尾大不掉的现象。

东汉时期,各地的世家豪强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农民,这些地方豪强建立了大型的农庄,发展成为了自给自足的农庄经济,甚至到最后他们还组建了四人武装力量。那时的世家门阀拥有大量的财产、土地和私人武装,使得他们对地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要超过中央。但这一切都不是最致命的。东汉时期世家对于东汉政权最致命的问题是,世家门阀对于人才的掌控层面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东汉时期士人想要出仕,如果没有以及特长的话,就必须要通过察举或者征辟出仕。被征辟的士人则会成为举荐他们的大官僚的门生、故吏。大官僚想要扩张权势就需要扶持自己人上位,也就是自己的门生故吏。大官僚的门生故吏为了上位又会献媚或者贿赂大官僚。因此大官僚和自己的门生故吏就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而这些大官僚基本上都是出门于世家门阀之中,再加上门阀士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长此以往下来,整个朝堂甚至地方郡县实际上都处于世家门阀的统治之中。门阀也控制了整个东汉政权。

东汉末年乱世之中最典型的世家门阀的代表就是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袁氏家族。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关东联军讨董时期,袁绍并非势力最强的诸侯,但为什么众人会推举袁绍为盟主呢?就是因为袁家的影响力很大。袁术为何又是群雄争霸初期的最强诸侯呢?就是因为其得到了袁氏的鼎力支持,毕竟袁术是袁氏的第一继承人嘛。

说到东汉末年乱世,那就不得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的曹操。曹操同样出身于世家,虽然曹操家族势力并没有多么庞大。但不管怎么说曹操也算不上寒门。但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却对寒门子弟重用有佳,相对来说却十分的提防世家子弟呢?

首先曹操任用寒门实际上也有说不出的苦衷。虽然曹操也出生于权贵之家。但一直以来曹操并不被世族这个圈子待见。原因就是曹操是阉宦之后。我们都知道曹操的父亲曹嵩被过继给了大太监曹腾当儿子。曹嵩后来还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和一切权利地位。这就把曹腾妥妥的也捆绑在了一起。所以曹操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阉宦之后这个罪名。而东汉末年宦官群体为祸不浅,因此宦官也被世族所厌恶。曹操作为阉宦之后自然不受世家大族的待见,世族子弟也不愿意给曹操效力。所以曹操无奈只能从寒门之中挑选人才。这也是历史上曹操为何会发求贤令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曹操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袁绍这个邻居就成为了他最大的敌人。袁绍家族四世三公,汉朝大大小小的世族官吏多多少少都曾受到过袁氏家族的恩惠。所以袁绍起兵后,人才纷涌而至投奔袁绍。与曹操相比袁绍简直就是人多势众。所以在人才方面曹操是根本比不上袁绍的,所以只能把目标转移到寒门学子身上。曹操也算是因祸得福,在迫不得已开始重用寒门之后,曹操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寒门之中并不缺乏人才,相反寒门之中人人济济根本就不比世家大族子弟差多少。相反世家大族子弟因为门阀政治的原因,导致他们可以大量的培养人才并且控制统治政权。这让曹操有了一种被绑架的感觉。再看看东吴孙权,虽然名义上孙氏掌控着江东,但事实上江东是控制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孙氏不过只是一个代理人罢了。

正因为曹操发现了门阀政治的危害后,曹操也不由得感到庆幸。庆幸他当初并没有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他才会重用寒门,从寒门中发掘出了那么多人才,而且也不必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曹操才更推崇唯才是举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会在求贤令的最后一段写道“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真正原因。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权位,很快的就篡汉而建立魏国。并且推翻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制度,改为了九品中正制。说白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又给了世家大族再一次控制统治阶层的机会。九品中正制诞生后,中低阶层官员依旧还有唯才是举的机会。但高层官员却完全被世家大族之人牢牢的控制在了手中。而九品中正制也不过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察举制察举制最后就是沦为了门阀和世族的工具,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充分被证明过了。

那么曹丕为何要向世族妥协呢?首先曹丕没有曹操那种大气魄,他甚至不敢想象和所有的世家大族对抗。因此才会以妥协求安稳。其次,唯才是举虽然很好,但这种制度却缺乏一个选拔官吏的衡量标准。曹操时期可以实行,但曹丕篡汉自立后,整个天下名义上都归曹丕掌控。总不能每每选拔官员就需要曹丕亲自裁定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曹丕篡汉自立后,他肯定需要吞并蜀汉和东吴。而蜀汉和东吴存在着大量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对于蜀汉和东吴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曹丕的曹魏想要一统天下吞并其他两国就必须要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否则曹魏想要实现一统就会非常的苦难。曹丕之所以向门阀政治妥协,也是想缓和中央和世家大族的之间矛盾,为了之后更好的实现统一。

  •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好处很多,但唯一的弊端却也致命。曹操辛苦制定的唯才是举就这么无疾而终了。门阀也再度掌控了统治政权,也给曹魏政权埋下了祸根,而且从根本上讲,门阀政治也同样属于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曹操唯才是举,到其子曹丕重用门阀,曹魏到底经历了什么?
怎么理解九品中正制?
被曹操废除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何被曹丕重新启用?
曹操抑制豪门,曹丕却颁布九品中正制开门阀政治先声,是何缘故?
高平陵政变——士族的胜利?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一)——前三国风云(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