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权、刘禅二帝并尊,诸葛亮无奈接受,双方建立盟约瓜分天下

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乃至于日后的蜀汉和东吴,在大多数时间内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也是较为亲密的战友,共同对抗强大的北方政权。两家的关系由来已久,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到蜀汉炎兴元年、东吴永安六年(即公元263年),分分合合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蜀汉和东吴在后面可以说是并力北伐,还煞有介事地制定了一个瓜分天下各州郡的版图约定。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孙刘两家的分分合合

孙权和刘备因为利益与面对的威胁联合起来,当然也会因为利益的冲突发生矛盾。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08年到215年),这段时间里双方的关系还算相对和谐,孙刘联军打赢了'赤壁之战'以保存自身;打赢了'南郡之战'便于北伐和向西方益州扩张;周瑜死后刘备借取江陵入川,步骘取径零陵入交,关羽和江东集团共同对抗北方的军事压力。双方虽然偶有摩擦,但都在可以忽略的范围之内。

在建安二十年刘备和孙权出现一个较大规模的战役,吕蒙袭取荆州南部零陵、武陵、桂阳三郡,关羽和鲁肃相互牵制。不过由于曹操的压力,刘备最后也只能向孙权做出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各郡县的归属;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江东集团趁关羽北伐时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战败被杀。孙权这次决策导致两家的彻底分裂。

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主动向曹魏称臣示好,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压力。刘备与孙权爆发'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回到益州。而孙权和曹丕的关系又逐渐破裂。因为曹丕屡次索求孙权太子孙登入质无果,开始对孙权施加压力,最后三路伐吴刀兵相见。

孙权的外交策略又发生扭转,与刘备和解,专心对抗曹魏,又尽量不触怒曹魏。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有所缓解,但是毕竟刚刚爆发战争不久,不可能和睦如初。在曹丕三路伐吴中未见到陆逊的身影,或许陆逊此时正在与刘备对峙。

蜀汉章武三年、东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上位,诸葛亮辅政,南中地区乱成一团,蜀汉的境况非常不利。诸葛亮为了消弭孙权的敌意,主动派邓芝为使者与孙权修好。邓芝为孙权分析当下形势,发挥出优秀的外交才能,成功完成了任务。次年孙权派张温出使蜀汉,蜀汉和东吴开始升温。

尽管如此,两家的关系还是有些生涩和僵硬。孙权与邓芝约定东西分治,邓芝的回答是如果东吴不归服蜀汉,两个政权必有一战;张温卷入'暨艳案'(具体有些复杂,大概是暨艳在人事上太过严厉遭到东吴群臣的反弹,孙权为平复怨气的一次冤案,张温和暨艳在同一立场)被孙权废黜,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张温出使蜀汉后'称美蜀政。

诸葛亮对孙权称帝的妥协和双方瓜分天下的盟约

上述邓芝与孙权修好的基础,是孙权还没有称帝,只是吴王的基础上。此时天下的格局虽然早已是三足鼎立,但是名义上只有曹丕、刘禅两个皇帝。诸葛亮和孙权又都不承认曹丕,那在孙刘联盟的内部,就只剩下刘禅一个皇帝,孙权在爵位上矮刘禅一头。而在东吴黄龙元年、蜀汉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孙权借助对曹魏的'石亭之战'的大胜带来威望终于称帝,名与实合到了一处。

孙权称帝的时候也稍微考虑了盟友蜀汉的心理,派使者到蜀汉宣称'并尊二帝'。蜀汉群臣大多认为不应该承认孙权的帝位,与东吴断绝联系保证蜀汉的正统性。不过诸葛亮这个蜀汉真正的掌舵者考虑的更实际一些。蜀汉和东吴的实力都远远不如曹魏,如果再陷入内耗,容易被曹魏各个击破;而且失去荆州之后,蜀汉仅从益州一路北伐的难度也很高。所以诸葛亮放弃虚浮的名号之争,承认孙权的帝位,并且派陈震到东吴通使祝贺。

就在这个时候,双方指定了瓜分天下的规则。其中徐州、豫州、幽州、青州这些偏向于东方的州属于孙权;并州、凉州、冀州、兖州属于蜀汉。司隶这个地方的政治意味很高,双方也是进行了拆分,以函谷关为界,当然也是西边归蜀汉,东边归东吴。加上双方各自现有的益州、荆州、扬州、交州,蜀汉共计五州半,东吴共计七州半。

至于雍州的情况比较特殊,曹操控制汉献帝时期设置雍州,位置囊括关中、陇右以及河西一大块,后来在曹魏时期被拆分为凉州、雍州和秦州。秦州设置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雍州应该是不被蜀汉和东吴承认,大概在蜀汉所领的司隶之内。

吴蜀歃盟的后续

在东吴、蜀汉歃盟划分天下后,双方对内部的一些人事任免也进行了改动,基本上体现在遥领州职的情况上。比如蜀汉交州刺史李恢解任为建宁太守;东吴的兖州牧朱然、冀州牧步骘也是纷纷解任,因为交州、冀州、兖州在都是对方的'势力范围'。当然这个遥领的行为以及因为与歃盟约定有冲突的人事安排的改变看上去有些像过家家,实际上也没有对当时的格局起到什么作用,但也能够看出双方确实在履行着这个盟约。

在实际行动中,蜀汉和东吴虽然谈不上同心同德,但至少也承担了盟友的义务。双方有过多次合作北伐的经历,比如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东吴也派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骗王凌取得小胜;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孙权再度进攻合肥新城。诸葛亮去世之后,双方仍然合作紧密。

比如东吴后期进入权臣干政的阶段(这个过程有些复杂,就不细说了),毫无威望的孙綝上位把控朝政导致内部不稳,东吴骠骑将军施绩担心曹魏趁虚而入,秘密与蜀汉沟通希望共同防备曹魏,蜀汉随即增加永安(蜀汉与东吴交界处)的兵力响应施绩;再比如曹魏大举进攻蜀汉时,孙休(东吴第三任皇帝)也派遣丁奉、施绩、留平、丁封、孙异等人进攻曹魏、救援蜀汉,结果没想到的是刘禅的投降过于突然,蜀汉也轻易地灭亡。

总而言之吴蜀歃盟是东吴和蜀汉两个政权之间的一次重要的盟约,虽然并力北伐吞并曹魏的希望较小,但是双方还是提前划分界限,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建立共同对抗曹魏有难互助的基础。相对于权宜之计的'湘水之盟'来说,这次盟约的关系显得更加牢固和稳定。后来双方虽然也偶有摩擦,比如诸葛亮去世后在各自边境增兵以对应突发情况,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在盟约的框架之内。

因为这层盟约的关系,双方缓解了东、西线的军事压力,削减了资源的投入,专心对抗曹魏;而蜀汉和东吴在西、中、东三线同时进兵北伐的军事行动,也给曹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些都是吴蜀歃盟积极的一面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夷陵之战精锐损失殆尽,蜀汉重臣相继身死,诸葛亮如何力挽狂澜?
夺取益州后,刘备把汉中看的比荆州更重要,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庞统曾说过一句话,点破诸葛亮的短处,可惜刘备不听
三国
中国通史之(八)三国六十年
为何三国之中蜀汉最先灭亡,真的是其最弱吗?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