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从世家大族的兴起看“魏晋风度”

引言

说到魏晋士人,我们首先想到的词便是是“魏晋风度”,它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士人的精神和时代面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风度,正是士人所依附的世家大族塑造了魏晋风度的品格,孕育了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十分强盛,地方社会的统治权基本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世家大族是介于士人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士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魏晋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无论是士大夫还是隐士,无论是激昂还是平静,或是崇尚儒道,他们的品格和风度都是在家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魏晋时期,维权斗争和社会动荡导致了避世思想的产生,为了保护自己,世家大族与政治疏远,热衷于清淡平静的生活,这是家族文化的表现。具体到士人身上,他们注重自身形象,张扬个性,重视自身的生存价值。这些都是在家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家庭教育士人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教导他们尊随孔孟,因此在传统社会秩序崩溃、儒学衰落、魏晋名教危机、信仰丧失、对社会的反抗等方面才会如此激烈。

一、世家大族的兴起

豪族的崛起,主要依靠军事和经济实力,但要保持家族的长久繁荣,不仅要依靠武力,还要发展文化。因此,豪族出现后,一方面扩大了田庄,增强了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控制了政权,推荐同宗族子弟入朝当官。

豪门士族为官虽然有捷径,但也需要相对丰富的知识才能胜任,因此,豪族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为向世家大族转型提供了条件。随着政治的腐败和家族权力的进一步扩大,察举制度和征辟者制度也被豪家大族所利用。

此外,在汉代,土地买卖属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土地兼并导致大地主产业的不断扩张和庄园经济的繁荣。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的支持下,为了继承家族,贵族家族开始通过文化教育来保护自己现有的利益,东汉有专门研究经学的家族。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基本确立。汉代以后,曹丕为笼络世家大族,采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政治资源进一步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三国以来,几乎所有的新政权都是在贵族家庭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他们依靠家族的名声,与当朝官员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二、门第之见和政权更替下的避世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同魏晋时期,士与家族的关系如此密切,在世家大族各方面的支持下,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文化。魏晋时期,世家在政治、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也十分重视文化教育,而家族文化则是魏晋社会文化的表现。

透过世家大族文化定位,我们可以窥见受家庭文化影响的士人们的精神世界。东汉以后,学术文化的重心不在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是分散在各都大邑,地方世家大族是文化的基础,实际上,魏晋时期的家族精神是一种文化现象,家庭文化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言行上。

从表面上看,家族门户的自尊是门阀制度下贵族群体之间的攀比,然而,这种行为使士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一个小群体,开始关注自己的价值,这也是魏晋时期士人关注自我和标榜自我的根源。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家族成员和门生故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家族的利益甚至超过了国家的利益,对家族的忠诚也超过了对国家的忠诚,当一个国家的权力被世家大族控制时,统治必然会风雨飘摇。

所以魏晋政权更迭频繁,魏晋政治斗争基本上是世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比如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实际上是两个宗族之间的争斗。

三、魏晋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汉末魏晋时期虽是动荡的时期,但在精神史上却是极其自由和解放的,在社会动荡时期,虽然没有统一的伦理规范,但似乎更为活跃,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

儒、释、道三教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魏晋士人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对道教和佛教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但骨子里仍然有着坚定的儒家信仰,否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表现出自由,但另一方面,他们会发出无限的悲叹,晋室南迁后,北方的贵族文人常聚集在新亭,他们总是为家国的遭遇而哀愁。

在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社会里,士人们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自由的,但它总是被束缚着,如果说魏晋士人身上有枷锁,那无疑是“名教”的枷锁,学者们对政治现状不满,但又想在动荡的时代保护自己,所以这是张扬个性、放纵荒诞成了最好的发泄。

他们鲁莽行事,不在意他们的看法,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想选择一种新颖的方式来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

身处乱世,他们必须面对很多痛苦,并及时获得乐趣。纵情山水,已成为文人消弭痛苦的一种手段,魏晋士人发现了自己的本质和表现,风景不仅是精神上的,而且是情感上的,当他们在风景中,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心灵的平静。

四、从“魏阙”与“江湖”的抉择看“魏晋风度”

魏晋士人看似自由奔放,不遵循儒家礼节,内心却在官位与隐逸问题上苦苦挣扎,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文人,他们都渴望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

他们选择了独善其身,只是因为他们没有遇到稳定的政治氛围,没有机会取得巨大成就,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隐居中,内心都无法平静,都承受着无法形容的苦闷。

从魏晋,从永嘉之乱到东晋偏安,许多士人看透了社会的动荡和黑暗,他们的内心从政治的焦虑中变得淡漠,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冲淡了士人心中的伤感,却从未真正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放出来。

可见魏晋士人一生都在“魏阙”与“江湖”之间艰难抉择,即使是在江湖上,他们也有魏阙的想法,但此时,魏阙却无法实现他们对名利的追求,这也是他们痛苦的根源。

那些真正能被称为“风流”的人可能远离了苦闷,像陶渊明一样那样,在儒家理想和桃园世界里,仍然在追求清明盛世,在此后漫长的隐逸生活中,陶渊明表现出对世事的漠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满足,但在对现实失去信心后,这也只是陶渊明的自我安慰罢了。

被誉为魏晋代表人物的竹林七贤,也未能忘记尘事,嵇康对统治者及其所处社会的尖锐讽刺,正是因为他无法忘记心中真正的儒家宗教,临终前,他创作了一首《广陵散》,自然而优雅,他用儒家礼节完全规范儿子的行为,正是他内心深处儒家信仰无处施展的悲凉的体现。

五、小结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兴起,为士家大族文化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滋养,为士人的精神和财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魏晋时期毕竟是动荡的。为了维护暂时的和平,普及避世思想,服药饮酒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儒家士人理想从修身治国平天下向“修身”转变,他们在觉醒自我意识后,及时张扬自己的个性,尽情享受,这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只有经历更多的起伏,魏晋时期,社会风云变幻,士人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们只能用饮酒放松自己的心,沉迷于风景。正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压抑,他们才有了一种新的宣传方式,这就是“魏晋风范”,无论是官吏还是隐士,他们总是要在“魏阙”和“江湖”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心中有儒家的信仰,但在困难时期却无能为力,这是他们痛苦的根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世中的文化盛宴:从世家大族的兴起看“魏晋风度”
【教学】陈亦桥丨由单篇向整本进阶的教学路径——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
从华歆掷金到王戎钻枣,魏晋时期士人的金钱观缘何发生如此巨变?
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盛行,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威胁,但为何没被替代
论述百练: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烟云水气,风流自赏|魏晋风度,中国文人淡泊洒脱的源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