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非也,在正史中,前者若是张良,后者就是萧何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中》,在赤壁惨败后,曹操都发出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感慨;他认为,假如郭嘉还活着,自己就不会输给诸葛亮、周瑜。
这种来自大佬的肯定,让郭嘉具备了“曹魏第一谋士”的江湖地位。以至于这些年出现了“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的说法。
诸葛、郭二人出道时间不同,未能直接交过手,对于他们的水平高下,如果参照演义,结论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正史上,这俩人其实没法相比的,他们压根不是一类人。为了直观,咱们可以用刘邦的“汉初三杰”为比照:如果说郭嘉像张良,那诸葛亮就是萧何。


“汝、颍固多奇士”,郭嘉就是颍川众多奇士中的一员。身在汉末乱世,郭嘉跟他的老乡荀彧一样,也信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原本为袁绍效力的他,认为自己的老板“未知用人之机”,于是果断地在荀彧的引荐下投靠了当时相对弱势的曹操。君臣之间相互欣赏,从此展开了一段互相成就的佳话。
小说中把郭嘉视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并非空穴来风。曹操平定北方的整个过程,郭嘉提供的战略、谋略屡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198年曹操征讨吕布,虽然连续获胜,但与这么一位强悍的敌人持续交手,曹军将士也已疲惫不堪;因此,面对吕布的顽强固守,曹操一度想先行撤退、其后再卷土重来。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曹操真的撤退,那无异于放虎归山。在一众谋士都无计可施之时,郭嘉给出了“吕布勇而无谋、陈宫有智而迟”的精准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急攻的战术,一举歼灭了骄横一时的吕布势力。


在决定曹操生死存亡的官渡之战,郭嘉更是充分展现了自己顶级智囊的价值。
当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时,当时的少年英雄——江东小霸王孙策计划趁机袭击许昌。对于精锐尽出的曹营而言,则无疑是心腹之患,因此当消息传来时,“众闻皆惧”;只有郭嘉不以为然,他分析孙策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得出了对方“必死于匹夫之手”的推测,建议曹操无需担忧。没多久,孙策果然死于许贡门客之手。
此外,对于袁绍和曹操的对抗格局,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败、十胜”理论。他认为,虽然纸面上的兵力、土地等指标上,曹操处于下风;但在“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方面,曹操都远胜于袁绍。这种系统的论述,对于当时的曹营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官渡之战后,众人均主张乘胜追击,只有郭嘉剑走偏锋,他利用袁谭、袁尚之间的矛盾,劝说曹操假装征伐刘表,让放松警惕的袁氏兄弟自相残杀,这一策略最终帮助曹操轻松击败袁氏子弟;


其后,郭嘉结合自己对刘表、刘备情报的搜集,得出了二人貌合神离、不可能突袭许昌的判断,进而劝说曹操远征乌丸,以彻底打击袁氏残余实力;随后的出征途中,郭嘉又制定了“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突袭单于庭的战术,一举击破乌丸,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对袁氏土地的掌控。
通过梳理郭嘉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情报搜集、分析人性方面具有超乎常人的才能,甚至可以轻松地看透人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判断,就如同开启了上帝视角一样,这让他无论面临多么复杂、混乱的局面,总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地提出直击要害的计策,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曹操曾表示:“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他托孤于郭嘉的念头,因对方的英年早逝而成为了遗憾,这也是整个曹魏阵营最为巨大的损失。假如郭嘉多活十年,东汉末年的走向极有可能完全不同。


而在演义中出神入化、呼风唤雨的诸葛亮,在正史中其实并不是个谋士,他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年仅27岁时,面对刘备的“三顾茅庐”时,他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在对天下大势进行高瞻远瞩的分析后,他拟定了先据荆州、继占益州、联吴抗曹,建立稳固根据地,其后伺机统一天下,复兴汉室的一战略设想。对于力量弱小、一直居无定所的刘备势力而言,这一战略构想无异于“拨开云雾见天日”。
其二,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压境、刘琮投降,刘备面临的局面危如累卵。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诸葛亮亲赴柴桑会见孙权,将孙、刘联盟这一划时代的战略化为了现实。其后双方联手、以弱胜强,在赤壁送给了曹操致命性的溃败,一战奠定了其后数十年的天下格局。
其三,鞠躬尽瘁、忠于职守。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力主掌蜀汉大局,外交、内政、军事、法律、制度……无不亲力亲为,让弱小的蜀汉政权“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成了三国中内政最安定的政权。


“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既然诸葛亮如此全才,那么为啥他屡次北伐、却未能实现隆中对的最后一步构想?《三国志》点出了原因,同时也侧面告诉了我们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特点。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诸葛亮的最大长处是治国理政,在整顿军备上也有过人之处。他为人极端公正、公平,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无论对方与自己关系亲属远近。所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诸葛亮奉行严刑峻法,但从没有人埋怨,老百姓对他极为敬畏、爱戴,甚至把很多原本不是他的功劳都归到他的头上,“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从而形成了诸葛亮无所不能、出神入化的形象。
但在谋略、打仗方面,诸葛亮并不突出。“诸葛一生唯谨慎”,他的特点是思虑周密、布局稳健,讲究谋定而后动。这种风格,让他一生中很少出现失误,但也极难创造兵出险招、以少胜多的奇迹。
因此,《三国志》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没能成功进军中原,是因为在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即诸葛亮的才能不在管仲、萧何之下,但他的蜀汉阵营却没有城夫、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没能落实隆中提出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的。


当然了,按照诸葛亮原本的规划,一旦天下有变,荆州、益州同时出兵,即可对曹魏形成夹击之势、从而问鼎中原。但荆州的丢失,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还让“隆中对”的构想失去了落实的基础;后来诸葛亮孤军五出祁山,对曹魏压根无法造成像样的威胁,顶多只是以守为攻而已。
此外,在用人方面,诸葛亮讲究德才并重、德重于才,一方面确实让阴谋家失去了土壤,保证了蜀汉政权的相对平稳,没有像魏、吴那样出现血腥内斗;但这也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现象:蜀汉的军政人才,除了来自曹魏的姜维,其他都老成持重、不善于积极进取;加上蜀汉人口基数的限制,当一众老臣去世后,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状况。
而无论是西汉初年的陈平、韩信,还是同时期的郭嘉,都是才华横溢、却在人品方面招人微词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崭露头角,是因为刘邦、曹操都奉行任人以才、容人所短的用人方针。


而在蜀汉阵营,原本也有郭嘉似的人物,那就是法正。他在世时,是刘备的头号谋主,一力帮助蜀汉政权创造以弱胜强、夺下汉中的战绩。但同时他在人品上却也存在不足,为人心胸狭窄:“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甚至亲自杀害了多个仇人。
但对这样有瑕疵的人才,身为主公的刘备是可以驾驭的。但随着法正的早亡,蜀汉政权也失去了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其后的连续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人无完人,就像陈寿总结的那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任何人才都有其短板,诸葛亮无愧是管仲、萧何那样的治世奇才,但由于缺少了张良、韩信这种智囊、帅才的协助,无法单独带领弱小的蜀汉政权创造奇迹。
至于“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咱们只能当做饭后谈资而已。这俩人如果同时在世,也许会惺惺相惜。毕竟与郭嘉颇为相似的贾诩、司马懿,也对诸葛亮赞叹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曹操不登门请他出山?答案并不简单
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20位英雄排名
得知诸葛亮每天饭量很少后,司马懿为何就敢断定:孔明命不久矣?
鬼才郭嘉和卧龙诸葛亮谁是乱世第一谋士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是真的吗?
如果让诸葛亮辅佐曹操,郭嘉辅佐刘备,谁的成就会更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