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这种年画,带你1秒穿越回百年前的上海!

年画总是和年节缠绵纠缠得最紧,相依相偎,共生共荣。

我们的先人希望好事成双,希望神虎镇宅,希望百福临门,希望天下太平……他们把所期冀的一切表现在年画里。五光十色的年画装饰了中国历代百姓的梦, 点缀着他们一代又一代平凡的生活。

不同地区的年画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清朝末期,上海出现了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年画,因制作年画的工场店铺大都集中在豫园小校场,“小校场年画”一度成了上海年画的代名词。

中国年画界历来有“北杨南桃”之说,北方的天津杨柳青和南方的苏州桃花坞是中国年画最有代表性也最出彩的两个重镇。

但在1860年太平军东征期间,落难的桃花坞艺人们纷纷从苏州逃往上海,当时荒芜的小校场一带正是他们移居的主要落脚点。经过几年的蛰伏,这群来自苏州的民间艺术家活跃起来,尝试着拿起刻刀和笤帚,从事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上海的年画市场迅速繁荣起来。

1918年出版的《上海县续志》 红线标注的即为校场街

小校场因临近城隍庙,逐渐成为繁荣的商业区。当时上海小校场一带经营年画的店铺工场有几十家之多,小校场遂有“年画街” 之称。逢年过节,则人来车往,晨聚暮散,人满为患。光绪末年有人撰《竹枝词》描写年画销售的场景 :“密排争战画图张,鞍马刀枪各呈强。引得游人多注目,买归数纸慰儿郎。

民国城隍庙街市

小校场年画在艺术上海纳百川,融汇了中西绘画技巧,想象丰富,多视点构图,写实和寓意结合,画面线条细腻、色彩明快。

在颜料的使用上,小校场年画使用了色泽鲜艳的外国颜料,特别是德国禅臣洋行销售的“普蓝”和“禅绿”两款颜料,由于售价较为便宜,使用得很多。

小校场年画《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

小校场的年画店铺除由民间艺人生产传统题材的年画外,还聘请上海地区的文人画家如吴友如、周慕桥、何吟梅等参与年画创作。

生产以反映上海租界生活和洋场风俗为题材的作品,并及时反映新闻事件,在提升艺术境界的同时兼顾了平民化、大众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小校场风格”。

小校场年画《豫园把戏图》

《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

晃晃悠悠的秋千上,一人跃起,而双脚勾住秋千的另一人伸手将她接住。这热闹的西洋马戏,竟出现在19世纪中叶上海小校场年画中。上图画中这三次赴沪赴沪演出的意大利车利尼马戏团,曾一度引起了上海的“车利尼马戏”热。而将时髦的西洋事物搬上年画,正是上海小校场年画的一大特色。

在上海的文人画家中,涉足年画创造最早、作品也最多最精的当属周慕桥

从目前所见周慕桥(梦樵)署名创作的二十余幅小校场年画来看,几乎都是从庚子年(1900)到癸卯年(1903)之间所作。

周慕桥能从一个新闻时事画家迅速转型为一个年画创作者,绝非偶然。

他的画风细腻写实,擅长人物,尤善于表现世俗生活,这些特点和年画的某些特征是相吻合的。他发表的很多画,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 简直就像是年画的线描粉本。

周慕桥绘《新年十二景》之一《庆赏元宵》

可以说,周慕桥是一位和“年”十分投缘的画家,而且也非常善于表现年景,是上海小校场年画当之无愧的代表性画家。

小校场年画的画家们

上海小校场年画的主要特色,一为新闻时事画,第二就是时装仕女了。

旧时——年画里的“新闻”

年画艺人揣摩了上海的消费者口味,跟着当时的市场走,在年画中出现了表现城市生活的题材,电灯、火车、公园等现代生活元素都进入了年画,连当时的新闻事件也进入了年画,“城市人对于周遭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于是中法战争、甲午海战,都出现在年画中。

小校场年画《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

现代——年画里的“时髦”

在描绘女子生活题材中,小校场年画既沿袭传统,还超越了传统。

仕女画本来就是桃花坞年画的一个重要特色,目前国外博物馆收藏的早期姑苏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美人图。作为源于苏州的上海小校场年画,当然有可能受到影响。

  • 姑苏版的美人图, 不是生活在宫廷之中,就是长在深宅大院,绝少人世间的烟火气。

  • 而小校场年画中的仕女画,则多以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为特色,如吴友如、周慕桥在飞影阁绘制的一组仕女画,就表现了妇女吃西餐、打弹子、出门敬香、携儿兜风等生活场景,世俗气息十分浓郁,给人以亲切感。

吴友如绘时装仕女图《明眸皓腕》

20世纪初,西方印刷技术传入我国,小校场的木版年画渐趋萧条,月份牌画异军突起取而代之。1914,大规模的月份牌画取代了小校场年画。小校场年画,成了中国传统年画的最后一抹辉煌。

月份牌画 胡伯翔作

上海小校场年画诞生距今不过百余年,在所有年画中诞生时间最晚,但消亡时间最早,已知存世量也只有一千幅左右。这些作品多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以及民间爱好者手中。

相比其他年画种类,小校场年画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现状还很难让人满意:

由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性,有关小校场年画的文献和实物很多都没能保存下来;

迄今关于小校场年画的研究少有对第一手原始文献进行发掘;

此外,我们至今仍然也拿不出一份关于小校场年画店庄和业人的传承谱系,其绘稿、刻版、刷印、销售等等,也都缺乏相应的传承。

如今,上海新年家家户户张贴年画的场景虽然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上海小校场年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旧日风情。

小校场年画《秀女刺绣闺门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眸—上海小校场年画
往事|上海小校场年画与晚晴上海市民《新年十二景》
月份牌广告画的前世今生
老上海的月份牌,这才叫“绝色”,老漂亮额!重温经典→
上海年画勾勒市井各业百态 唤醒本土的味道
小校场年画、月份牌年画、新年画......这些老上海年画里,有没有你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