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卓文君要了司马相如的命?三个糖尿病患者和一个疑似患者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关于糖尿病,有两个数据。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

2013年,权威部门: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

历史上,也有不少罹患糖尿病的名人。

在古代,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

“消渴症”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

从众多古代中医论述中发现,“消渴症”与现在的糖尿病高度一致,所以被视为同一种病。

《证治汇补·消渴章》说,“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溺赤便闭。下消者肾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随即溺下,稠浊如膏。”

《外台秘要》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喝水多,小便多,吃得多不管用,日渐消瘦,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虽然说现代医学认为“消渴症”并不能特指糖尿病,“消渴症”“因渴而消”的症状,其他一些病,如甲亢、尿崩症也会有,但“消渴症”绝大部分都是糖尿病,这一点毫无问题。

第一个被肯定得了糖尿病的历史名人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他和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据《西京杂记·相如死渴》记载,“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一忌酒,二节制房事,三限盐少面食。

司马相如起码犯了第一、第二条禁令。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曾经“当垆卖酒”,估计自己也没少喝,后来发达了,锦衣玉食,酒肯定也少不了。

而最终导致他症状加重一命呜呼的,还是美色,“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

从这一点上说,是卓文君要了司马相如的命。

可惜,孙思邈是唐朝人,他的“禁令”,汉朝的司马相如不知道。

第二个糖尿病名人是杜甫。

《新唐书》、《旧唐书》里都没有关于杜甫糖尿病症状的明确记载,但杜甫会写诗,他一生中能够流传下来的诗就有1500首之多,有不少诗都写到了他的糖尿病。

《同元使君舂陵行》是其中最明确的一首。诗中有一句“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

因为司马相如是正史记载的第一位糖尿病患者,所以在古代,“消渴症”又被称为“相如病”、“长卿病”,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

其他还有很多诗句都描述了杜甫自己的糖尿病症状。

——“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秋兴八首》):嗜睡、卧床不起。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二十一曹长》):严重口渴,能喝干一条大江,比鲸鱼还厉害。

——“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更无”(《过南岳入洞庭湖》):口渴、疲乏无力。

杜甫还说自己身上总有一种吃奶婴儿的奶味和馊味,这其实就是消化不良。

《旧唐书·杜甫传》记载,“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杜甫被洪水围困,饿了十几天,得救之后,甩开膀子一顿狂吃,暴饮暴食,又是白酒,又是牛肉,都是糖尿病患者忌讳的举动,结果一命呜呼。

杜甫死于糖尿病。

第三个糖尿病患者是欧阳修。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

在欧阳修59岁那年,他在《与王胜之书》中写道,“自春以来,得淋渴疾,癯瘠昏耗,仅不自支。”

好吧,糖尿病,没跑!

欧阳修的糖尿病其实很早就得了。他在《代书·奉寄俞二十五兄》一诗中写道:“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颜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在《镇阳读书》一诗中写道:“眷深苦夜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涩无光。”在《与颜长道书》中说“目足之疾,得秋增甚”,“两眼昏甚,难予执卷”。

眼睛不好了,视力不行了。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老年人都会有老花眼,应该把书拿远了才看得才清楚,但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辙曾经去拜访欧阳修,发现欧阳修看书的时候距离很近,看远的东西反而看不清楚。

拿到现代来说,这应该就是糖尿病引起的“糖网病”:因为血糖的变化引发晶状体异常调节、眼底视网膜出现病理性改变或者糖尿病性白内障。

还有一个疑似糖尿病患者。

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刘邦平灭英布叛乱是公元前196年10月,在这次战争中,刘邦中了一箭,可是到了公元195年4月,半年了,这伤口还没好,反而加重了。

据此推测,汉高祖刘邦可能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病人的伤口是很难痊愈的。

孙思邈说:“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于疮上漏脓水不歇,遂成痈疽。”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说,糖尿病人要提防不要破伤皮肉,以防化脓之祸。

而这半年工夫,刘邦干啥了呢?回老家开轰趴,喝酒K歌,K的歌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病重之后,刘邦还讳疾忌医,拒绝治疗,结果两个月后就殡天了。

即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糖尿病依然是一个可以控制、但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古代人就更没辙了。

想想如果有个糖尿病专家门诊,门口排队等叫号的是司马相如、杜甫、欧阳修,等候时还可以讨论一下诗词歌赋,多有趣的场景啊!

说不定,看了一半,来了一帮人,直接把专家抢进皇宫,给刘邦看病去了。

槽点多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相如的“消渴病”
这个男人差点做了“陈世美”,被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糖尿病病人!
谁能写出如此才情横溢的情书?
胰岛素 最伟大发明之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内幕,他的暗疾司马迁闪烁其词?
叹:司马相如是被渴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