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家太极之:吴家祖上本来不姓吴——跟随杨露禅习武的日子

文/李通国

不姓吴的祖上叫全佑,这是后来人知道的大名。他是吴家太极拳技击技术的奠定者,而他绝技的练就是因为他的师父杨露禅和他追随师父习武的日子。那是古典师徒制的典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写照。

吴家风格

一、杨露禅的亲徒弟

杨露禅在大清军队中任职的事迹主要见于许禹生的文章中。出生于1878年的许禹生毕业清末京师大学堂,后到清学部工作多年,就是在工作的这段时间拜师杨健侯,成为杨家入室弟子。

他在文章写道:“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传者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刚劲,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一体,有筋骨皮之分。旋从先生命,均拜班候先生门称弟子云”。【注释1】

“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成为杨露禅在大清军队中任武术教师一职最早、最可靠的文献记录。大清军队中训练士兵徒手技术就是摔跤术,早期的太极拳散手技术颇似摔跤,杨露禅与摔跤对阵中胜出,士兵中不乏追随者。当然,作为教官的杨露禅还训练士兵的枪、刀对阵之术,这是杨家能够在军队任职的看家功夫。

其时正式收为徒弟者就是许禹生所述的万春、凌山、全佑等三人,他们是杨露禅直系的少数留下姓名的徒弟。他们都是旗人,大清时代的“公家人”。

大清军人

二、全佑不姓吴

全佑是太极拳大师吴鉴泉的父亲,但是他们家族起初并不姓吴。

全佑(1834年-1902年),字公甫,号保亭,清朝正白旗人,满姓乌佳哈拉氏,也有说是吴福氏,全佑是他的名。清末正白旗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全佑家族就是其中的一户。

旗人在大清与解放初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一样是被国家包养的,而且更为优越的是一出生就被养活的,满族就是一出生就吃皇粮。满族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都是贵族,清朝百姓羡慕旗人,如同新中国早期人们崇拜吃商品粮的人是一样的心理。不过旗人本是也是有身份地位差别。满洲八旗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等八个部落。正白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是皇帝亲统一旗,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全佑认识老师杨露禅时就是大清皇室侍卫,年龄在二十岁左右。

作为正白旗人在大清中是地位显赫,不过也有尊卑高下之别。上三旗子弟为侍卫,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等的等级分别,还有粘竿处、上驷院、养鹰狗处、善扑营、武备院等的附属机构,他们宿卫扈从,更番轮直。

全佑认识杨露禅时尚且年轻,由于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推想也不大会是高级侍卫,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特殊方式的师徒了。

大清侍卫

三、特殊形式的师徒

正是因为侍卫等级比较低的缘故,才有了后来“旋从先生命,均拜班候先生门称弟子云”,杨露禅让全佑等三人拜在杨班侯的名下。

全佑年长杨班侯三岁,是同辈人,拜在他的名下似乎有点别扭,当然班侯的功夫的确不凡,但也无妨。陈微明就是从小自己几岁的杨澄浦学习太极拳,一直尊称杨澄甫为师父。所不同的是全佑就是杨露禅的徒弟,技艺为杨露禅所传授和训练,陈微明则是从小白学起。

全佑三人都是有身份的旗人,比起王公贵族仍然不过是平头百姓。杨露禅在军队中做教官,但是也在王府中教拳,所学者多是王府中的王公贝勒之流,他们三人从身份、地位上不能与同时学拳的王公贝勒平起平坐,所以屈尊降低辈份,这既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所必须,亦是杨露禅为人精明之处,所以也都欣然理解并接受师父的安排。

特殊环境下形成了特殊的师徒形式。全佑的徒弟王茂斋提起自己的师承,直言不讳地称杨露禅为自己的师爷。不管怎样,全佑拜在当时名震京城的杨露禅名下学拳了。

太极拳技击演练

四、 继承了师父的衣钵

全佑是杨露禅直系的弟子,无疑继承了他的衣钵。

杨露禅对全佑技术风格的影响最为直接地体现他的技击技巧的形成上。

杨露禅是陈长兴训练技术体系的继承者,凡是经过他亲手多年训练出来的颇有名气的徒弟多在技术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与杨露禅形成杨家擅长抛放的技巧特点一样,之后武禹襄形成了后引下压的“挂”的技术特点,至于全佑的则是形成了柔化风格。

柔化”是通俗的说法,在技术上具体一点说,就是转动闪让的推手技法。在推手过程中,主动使形成的力的支点发生转移,同时与闪让相结合,使用成功则使对方身体出现偏移、扑空。这个技术的力学原理是定轴转动。对手推压过来时,我应该主动接受对方的力量,从而建立起一种力量上的平衡,这时我就在接触点和支撑点之间形成了一根无形的轴线,然后围绕着这根轴线转动,如同一扇转动着打开的门,对方力量打来就是推在了顺势打开的门上,使对手扑空。【注释2】

全佑技术成功运用时,对手会出现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向前冲出,倾跌就是这个技术使用结果的典型特征。

虽然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绝招”,但是绝招的成形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就是巧妙地创造出使用绝招的环境,所以一个人的绝招另一个人未必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这一技术运用的关键的有两个:其一是承劲,其二是轴转。

承劲就是接受对方的力量,接受对方的力量就不是迎头而上的硬碰硬,以强打弱,以大力打小力是人的本能方法,全佑的巧劲就是要避其锋芒化解这种力,所以他首先要转移对方的攻击力路线,等待对方正面力量优势减弱后,再与对方建立一种新的力量平衡。

轴转就是建立起来虚拟轴的转动。这个虚拟轴不是腰轴,武术的用力常常以腰为轴,会使人误以为转动轴在腰间,结果转轴的移动使前面创造的技击条件悉数尽弃。【注释3】

绝招之绝,全在乎运用场景。全佑擅长柔化,就在于他化解对方招式上有绝招。

原理模拟

五、 吴家早期风格

全佑、武禹襄的技击特色与杨露禅形成的技击特色不同但是原理是相似的。这就是太极拳基本的技击原则引进落空,先把对方引进来,再化掉他的劲,借力或者用力击倒他。

优秀的拳手充分发掘了身体素质上长处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技击风格,全佑技击的本质原理贯穿到他所演练的拳式动作中,比如,吴式太极拳的“川字步”与“斜中正”就构成了自由旋转的立柱式身形,出手时以梢节引领,转手推掌,都是运用了轴转的原理,从而形成了自己别具风格的练法。【注释4】

古人的拳法“练”为“战”,拳法与技击方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形成了自己风格的一代大师们。这种古典武术的训练思想在他们身上完美地体现,他们的创造性成就为丰富中国武术的技击方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佑虽然师承杨露禅,接受的是杨露禅的训练,但是能够陪同他训练的除了一起拜师的兄弟,还有年龄相仿的师父的两个儿子杨班侯和杨健侯,正如同民国时期许禹生拜师杨健侯的时候,杨健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帮徒弟陪同他器重的许禹生训练一样。

从小练武的杨班侯武术技术接受的训练是比较复杂的。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在刚刚只身赴京城打拼,立足未稳,他和弟弟的教育就托付给了父亲的好友武禹襄

文武双全的武禹是襄有自己独特技击风格的武术大家,在训练中因人因势诱导不拘一格,杨班侯的技术有武禹襄的影响,传说中杨班侯小架是格斗架,大约同杨班侯好斗的脾性有莫大关系。

在拳架上全佑又受到杨班侯的影响,演练中有小架的影子。其实拳架无所谓大无所谓小,只是演练方式的差别,他的技击特色和本质才是根本的。

全佑的技击特点奠定了吴家风格的基本特征,但是此时还不是人们今天见到的吴式太极拳的最终表现形态,吴家风格的最终定型还要等到他的儿子吴鉴泉和他的徒弟王茂斋对他的技击方法进一步的完善补充。

大清主流技击是摔跤

六、 结语

早期的太极拳围绕技击进行训练,只有个人技击差别,并不存在派系之分。其中的杰出者,杨露禅、武禹襄、全佑等在技击方式上各有绝技。理解太极拳早期技击,要同摔跤相比拟,而不是同今天的中国散打、拳击、泰拳等擂台上移动技击作比较。

毕竟,太极拳产生在大清,这个摔跤是主流技击的时代。杨露禅的技击能够被大清主流接受,已经是武术好手中的个中翘楚。

批判太极拳的人,怀疑古代武术大师的人,常常忘记了大师所处的时代。

杨露禅,及其徒弟全佑,是他们时代的佼佼者。

注释:

【1】许禹生.健侯先生传.《体育月刊》[J]1938年第5卷第4期(北平市国术馆发行)

【2】【3】田金龙. 太极拳技术原型的提炼与推手技术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1)

【4】刘晚苍.太极拳架与推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P:8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方:太极拳凌空劲阴劲乱采花及其它.太极拳的终极秘密
说不清的太极拳---张方
漫谈练习太极拳的常见病(一)
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北京吴式太极网
太极拳术派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