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官员待遇真心不咋地,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指不定还得租房

宋朝时封建王朝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商品经济空前的繁荣,频繁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进入城市,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地矛盾凸显,住房难的问题一直困扰宋朝,由于宋朝冗官现象严重,官员的住房难问题甚至远超一般民众,在这种困境下,宋朝的官员到底是怎样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的?

01 赐宅和赐第

宋代官员解决住房问题最光荣的方式就是皇帝的赐宅和赐第。在宋朝,能够享有被赐宅这种荣耀的主要有五个群体:王朝宗室、后妃本家(即外戚)、大臣、宦官、归顺者,并且在这几个群体中,也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获此殊荣。在宋代冗官现象严重的背景下,能够脱颖而出获得青睐的官员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自宋太宗到宋理宗的9代皇帝中,获得皇帝赐宅的文臣武将共计仅为49人,平均每朝不到6人,但每朝官员基数为几万人,其难度可见一斑。宋代受到赐宅的官员中,最出名的有三人,一是北宋徽宗朝的高俅、蔡京,一是南宋高宗朝的秦桧。两个人虽然都不是忠义贤良之辈,但因擅长讨好皇帝,颇受宠爱,能够得到赐宅的尊荣。

以赐宅一类方式获得的住房,普遍存在一个——宽敞华丽。以王黼的赐宅为例,《三朝北盟会编》一书中它“宏丽壮伟,周围数里,正厅以青铜瓦覆盖,后堂起有高堂大阁。”宋徽宗在亲自参观王黼的宅院后,也不由的感叹其华丽程度堪比皇宫,生活在其中必然快活无比。无独有偶,陆游也在自己的书中记载“蔡京赐第,宏敞过甚。“蔡京赐第,有六鹤堂,高四丈九尺,人行其下,望之如蚁”。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所赐的宅院,基本都造价不菲,能够在满足被赐官员基本生活外,提供更逍遥的高级享受。


02 赠房

宋代官员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小众形式是依靠他人的赠房,当然,这种赠房就存在很多形式。或是友人亲朋接济,出资为官员买下住所;或是有官员徇私枉法,与私人勾结进行不法的事情,而私人以赠房为报答。

譬如宋朝邵尧夫,生活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他的官员朋友和弟子终于看不过眼,联合好些人为他筹资买了一套房子,让他成为了有房一族。可见,接受赠房也是宋代官员解决住宿的一种形式,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毕竟也算不上光荣的事情。

03 借住

借住房屋在宋朝也是比较常见的。宋朝的官员借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借住友人的房屋;二是借住寺庙。

以陆游的祖父为例,他曾向王安石学习,是北宋末年的名臣之一,官位甚至到达过副宰相。正是这样一位名臣,元祐年间,他回家守制,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借住在附近的寺庙当中,直至退休才存够钱买了一块地皮,但囊中已然羞涩,没能建成房子。再如苏轼,因乌台诗案等一系列事情被贬到黄州,由于犯官身份无法住官舍,只能借住山间旧寺定慧院,后由于其他原因又不得不借住到长江岸边的一个水驿临皋亭。

除了借住寺庙,借住友人家中的官员也不少。宋初的张锡,没有儿子,宰相范质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去侍奉他,甚至直接把他安排进一个大院子,而张锡认为执政的家里不能久住,于是又“往依乡人邓州观察判官黄保绪”

苏轼在黄州

宋朝的官员看起来还是比较豁达的,自己没房子,可以快快乐乐的住到友人家中;实在无地可住,也可以通过寺庙解决住宿问题。


公家宿舍

无法享受恩赐的官员也可以选择住在政府提供的宿舍,在宋朝时,这些公共宿舍被称为廨舍。宋初时,廨和舍还是分开的,廨是官员的办公场所,舍才是居住的地方;后为了方便官员办公,两者合一出现廨舍,集办公生活一体化。

由于宋代职业官僚制度的成熟,官员流动性较强,廨舍是不少官员居住的首选。在神宗以前,京官基本上都是散落居住,到神宗时,为了方便官员办公,为宰执等少数官员修建了官廨。但大多数京官依旧过着悲催的生活,没有公家宿舍可住,需要自己出钱解决住房问题。相较之下,地方官员就好很多,宋代地方官员的廨舍主要继承了唐朝和五代时的官廨,已经较为齐全,缺少廨舍的地方较少;此外,地方官员可以征调当地百姓建造、维修廨舍。

总的来说,京官虽然表面风光,但在居住上面的压力比地方官员要大很多,加上都城经济高度繁荣,每日为居住的支出也是一笔巨资。不过廨舍作为公家所有,官员只具有使用权,一旦调离他处,还得另想办法。


04 建房或买房

如果既没有廨舍可住,也没有皇帝赏赐的府邸,会有一部分官员选择建房或买房。而地方官员大多有公共宿舍可以使用,流动性很强,因此买房的大多数是京官。

但是在宋代都城买房绝对不是一件易事,先看一下有关房价的数据:宋朝执政大臣陈洪进在都城买了一套房子,花费超万贯;太平兴 国年间 , 楚昭辅拜枢密使, “帝嘉其意, 赐白金万两,令别市第” , “ 太宗赐钦作白金五千,令市宅。”可见,在京都,稍微气派的宅子耗资就需上万贯,即便是稍微一般的,恐怕也得七八千贯。而宰相的工资大概是一月400贯左右,往下的官员,大概就从300多贯到一百余贯不等。这或许不能说明宋朝买房压力之大,但再看看宋朝的生活水平,仁宗时期,一斗麦可以达到五六十文,一个过得去的厨师,一月工资可从十贯到上百贯,去看一次李师师,几十贯钱就没了,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再和房价结合,不难想象买房之艰难,更何况宋代买卖房产还需要交15%左右的税。

那建房如何?据包伟民先生研究,北宋开封的人口密度大约为 12000-13000 人/平方公里”,南宋淳祐年间临安府城区內人口密度达到 23200 人/平方公里,到咸淳年间,甚至可能达到 3万人/平方公里。这么高的人口密度,找地、买地已是难事,加上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花费不见得比买房更低。

所以,买房、建房可以说是宋朝官员最难实现的解决住房的方式,不少官员甚至直接形成了不置房产的观念,其中多少有些无奈。


05 租房

租房是宋朝官员最常见的居住方式,朱熹曾经说过:“虽宰执亦是赁屋,自神宗置东西府,宰相方有第。”可见,宋朝自宰相到百官,大量官员都以租房为生。实际上,古人安土重迁的观念比现代人要重很多,如此多租房为家的官员和宋朝的特殊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宋代在地方官管理上重视轮换,每到一定年限,官员就要进行流动,以此防止地方官形成势力,这就导致地方官很难有在某地安家的可能;而京官大多缺乏公共宿舍,而京都房价的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选择租住的方式。 其次,宋代房屋租赁相当成熟,公共廉租房的福利已经大规模开展,官员可以凭借即优惠的价格(大概每天十多文)的价格租住公房,即便想居住更好的房子,也可以从私人手中租赁;最后,宋朝对于租住房屋的官员还时常发放租房补贴,例如熙宁八年,“ 增置司农寺垂一员,与主簿通为二员,从同判吕惠卿请也。寻诏寺皿月添支钱十一千,主簿京朝官十二千,选人十千无舍者月给宅钱五千。” 可见,宋朝政府对官员住房难、租房贵的问题已经给出一些补贴。

宋朝私人出租房屋

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宋代官员渐渐爱上租房的日子,实惠且自由,还能有丰富的补贴,何乐而不为?

由于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整个社会都出现很多奇特的现象,例如五花八门的官员住房方式。这些奇特的现象也正是宋朝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标志,它们体现出宋朝无与伦比的活力。

PS: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正一品官”的待遇有多好?放到现代,你也想要!
漫话旧京~过去的京官也不好当
清朝“三品官员”和“四品官员”区别有多大?
清代官场送礼规则
晚清那些年(六)——道咸宦海见闻录,清末官场实录
清朝“正一品官”的待遇有多好,放到现代,谁都想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