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赠之以琼瑶、报之以白眼”——拒绝领奖哪家强?

用文化解读新闻,让新闻更加悦读!每周两篇,持续更新!

  由于诺贝尔新科文状元鲍勃·迪伦很长时间都没给瑞典文学院一个回应,国内很多沉不住气的人替他发表了诸多声明,表示拒绝接受这个大奖云云。但大神们的行事风格向来捉摸不定,没人知道颁奖礼到来的时候,鲍勃·迪伦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斯德哥尔摩街角的咖啡店。何况现在据说,他已经通过某种途径,对获奖表示了欢迎。
  相对于得奖,拒绝得奖似乎是件更好玩的事儿,不止诺贝尔历史上有过这种“赠之以琼瑶、报之以白眼”的先例,另一个星光更为闪耀的颁奖礼——奥斯卡的舞台上,有个性的大师更多!


奥斯卡上的怪老头


  如果说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最有名的“不合作者”是萨特,那么奥斯卡一路走来,最有名的“大咖虐我千百遍、我待大咖如初恋”,这个大咖必然是伍迪·艾伦。伍迪对名利场一贯漠视,不参加任何影展、颁奖礼或是答谢晚宴。但奥斯卡不计前嫌,总是给他提名,一次又一次,一共24次!

  伍迪·艾伦喜欢吹单簧管,超过爱电影

   这个已经81岁的老头,被称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从1969年以来,以每年拍一部电影的节奏,我行我素地存在着,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一直探索自己的行事风格,不以荣誉喜、不以票房悲。
  不少人说,“伍迪·艾伦去拍电影,是美国哲学界的损失。”他首先是一个段子手,其次是个单簧管吹奏者,最后才是个导演。他曾经获得过4次奥斯卡,13次获得金球奖提名、两次获奖,以及其他世界各国各种大奖几十次,但几乎从不现身领奖。1977年,《安妮·霍尔》一举囊括奥斯卡最重要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4项大奖,他也没有去露个面。关于得奖,伍迪·艾伦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如果这次他们说你配这个奖你接受了,那么下次他们说你不配,你也得接受!
  作为一个绅士,伍迪·艾伦对自己缺席所有颁奖礼的解释是,自己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去纽约一家酒吧表演单簧管,这经常跟领奖时间冲突。不过近年来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欧洲,估计每周一次的纽约单簧管演员的重任也有所荒废,他得换个地方练摊了!

一看就是个喜欢搞怪的老头

  但是,2002年,伍迪破天荒出现在了奥斯卡颁奖礼上,甚至那次他并没有获奖。那是9· 11后的几个月,老头儿的出现,是为了感谢全世界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帮助与鼓励。他是老纽约,几乎所有电影都在讲发生在纽约的故事。他用伍迪式的幽默表达了这座城市劫后余生的悲情与期待重新振作的乐观。他说:“四周前,当奥斯卡评委会打电话给我,我慌张极了,我以为他们想要回之前颁给我的一些奖杯,而典当行歇业已经有一阵子;或者他们是通知要给我一个终身成就奖,毕竟我已经66岁,人生过了三分之一;我对评委会说,你们可以找马丁·斯科塞斯、斯派克·李等15个更有品位、更聪明的人来代替我,评委会说但是他们都没空……”
  他说,“为了纽约,我愿意做任何事”、“这仍然是一座充满激情的城市,欢迎你们来纽约”——在电影中,伍迪经常嘲笑这座大都会的黑暗与冷漠,但他真心热爱这座城市。希望咱们身边,也能有这样对济南充满无限热爱的人士,一座城市能成长这样一位大师,对双方都是幸运!


没有最个性只有更个性


  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出现,脚踩祥云,身披金甲,无疑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

  这些人有的仅仅是因为性格,有的是因为赌气,也有的是因为政治或宗教见解。1972年,马龙·白兰度因《教父》以最高呼声成为奥斯卡影帝,他派了一位印第安土著女孩登台领奖。那女孩上台之后,便拒绝接过小金人,并发表了忧伤的演说,在一片尴尬的掌声中默默下台。白兰度借此表达对印第安人在影视作品中被妖魔化的抗议。当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得过小金人。

  马龙·白兰度拍了一位印第安女孩登台,拒绝接过小金人。他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获奖人,从此和奥斯卡感情破裂。

   卓别林是奥斯卡最早的不合作者。在《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优秀影片未能受到奥斯卡肯定之后,这位喜剧大师愤而拒绝了1929年学院为其颁发的“特别荣誉奖”:“少数几个人做出的决定,对我来说绝非荣誉。”
  彪悍的“巴顿将军”乔治·斯科特也是个奥斯卡异类,在荣膺影帝的颁奖夜,他选择呆在家里看曲棍球比赛。他还数次获得提名,但明确表示“我本人不接受这一提名和奖励,艺术家都应是朋友,不必卷入这竞争的旋涡。这不过是个两小时闹剧,为了经济上的好处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当奥斯卡遭遇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戈达尔时,又碰了一鼻子灰。学院千方百计向戈达尔发出邀请,请求他接受第83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殊荣,然而他完全不搭理。他的妻子安妮在接受采访时回复说:“他不会去美国的,他太老了,你以为他会为一块金属飞那么远吗?”

谁更重要——获奖者,还是奖项本身?


  1953年,诺贝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当年的文学奖授予时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在当时跌掉的眼镜,恐怕要远远多于今天他们将这个奖颁给一个摇滚歌手。
  由于获奖者身份的特殊,当年的颁奖词甚至被认为“几乎带了点谄媚的味道”:“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这就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奖相存共生的一体两面,到底是哪个更重要,是获奖者,还是奖项本身?
  中国历来有“店大欺客”和“客大欺店”的矛盾。店和客究竟谁大,是一个微妙的度。由于做过几年娱乐记者,笔者对国内一些电影节的评选潜规则稍有了解。获奖当然是个荣誉,但评选多了,明星就不够用,于是能来参加的才给奖,就成了心照不宣的规则。有的评选以能请到明星参加为荣,有的演员则以能参加评选、到红毯上露个脸为荣。当双方处在这种博弈之中,只能说明二者的修炼都还差得远。
  就像人所共知伍迪·艾伦从不出席颁奖礼,但奥斯卡还能坚持几十次地给予其提名甚至颁奖,这才说明无论是伍迪·艾伦还是奥斯卡,都已经足够自信,都不需要对方给自己荣誉——这才是双方本来应该的存在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最值得一看的5本书
奥斯卡获奖者的致辞拾趣
伍迪艾伦:倒序人生
通晓音律是成功的敲门砖?
美国【傻瓜入狱记】中文字幕
​​​​​​​佳片有约《独家新闻》200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