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秘讲解
userphoto

2023.03.09 江苏

关注

中医内科学——便秘

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二、便秘与肠结的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

  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3.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肉苁蓉、乌药。
4.虚秘
  (1)气虚秘
  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2)血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代表方: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3)阴虚秘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当归、石斛、沙参。
  (4)阳虚秘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常用药: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热秘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滋阴生津;若肺热气逆,咳喘便秘者,加瓜蒌仁、苏子、黄芩清肺降气以通便;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大便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兼痔疮、便血,可加槐花、地榆清肠止血;若热势较盛,痞满燥实坚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气秘,若腹部胀痛甚,加厚朴、柴胡、莱菔子以助理气之功;便秘腹痛,舌红苔黄,气郁化火,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气逆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代赭石降逆止眍;若情志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冷秘,若便秘腹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加干姜、小茴香增强散寒之功。
  气虚秘,若乏力汗出者,加白术、党参补中益气;排便困难、腹部坠胀者,可合用补中益气汤升提阳气;气息低微、懒言少动者,加生脉散补肺益气;肢倦腰酸者,用大补元煎滋补肾气;脘腹痞满、舌苔白腻者,加白扁豆、生薏苡仁健脾祛湿;脘胀纳少者,加炒麦芽、砂仁和胃消导。
  血虚秘,若面白,眩晕甚,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加知母、胡黄连清虚热;阴血已复,便仍干燥,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阴虚秘,口干面红,心烦盗汗者,加芍药、玉竹助养阴之力;便秘干结如羊屎状,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增润肠之效;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用益胃汤;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用六味地黄丸;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阳虚秘,若老人腹冷便秘,可用半硫丸通阳开秘;脾阳不足,阴寒冷积,用温脾汤温通脾阳。

便秘的分型与中医辨证治疗

.分型

便秘在临床上分实、虚两大类型。

   实证表现身热面赤,唇干口臭,苔黄燥,脉数而有力。病因多为阳盛体壮,平素过食辛辣、烧、烤、炸等厚味,致胃肠积热;或外感热病传里结于大肠,造成大便干燥坚硬,治宜泻热攻积、荡涤积滞,用急下存阴法。凡阳明腑实、腹满胀痛、内热肠燥、自汗、口渴,具备痞、满、燥、实四大症者,可用大承气汤下之,中病即止,不可多服。

   虚证多面色无华,形神不足,肌瘦乏力,气促汗出,心悸头晕,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所谓虚证乃本虚标实,或虚而挟实,便秘没有纯虚的。病因多与年老体衰,或病后、术后、产后气血两亏,致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力,血亏津少,不能濡润肠道,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更应引起警惕。治宜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用“增水行舟”法,以增液汤、麻仁丸等化裁,使其生津润肠,肠得润便即通。

   如久卧床铺,很少活动,食少无便意,肠少蠕动,可用益气宣肺润肠,如提壶揭盖法。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仅增液也应疏导,如下水道不通,徒放清水无益。便秘影响食少,食少又难疏导,互为因果关系。药用:黄芪15克、沙参12克、杏仁9克、陈皮6克、麻仁6克、鸡内金9克、黑芝麻12克、槟榔6克,水煎服。这样即能达到理气以通塞,增液以行滞的目的。

   对老年人、久病体弱虚证便秘者,既不能用硝、黄猛攻,也不应用参、茸峻补,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便秘一症不可图一时之快任意攻下,番泻叶也不宜久服,不然易损伤肠膜,使便秘加重,排便更缠绵难愈。

   便秘初愈,亦应多食胡萝卜、菠菜、蜂蜜、香油、香蕉等,即可痊愈。

   还可以使用润滑性泻药,但不宜长期用

   甘油或石蜡油:每次10-30毫升口服。

   花生油、豆油或香油:每次15-30毫升口服。

   蜂蜜:每次20-30毫升,用温开水一杯化开,清晨空腹时服用

.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比健康时减少,粪质坚硬,并有不适的感觉,肠道、肛门无器质性病变。主要因腹肌萎缩,无力增加腹压,使粪便停留在结肠时间较长,粪便中的水分大量丢失,以致其干硬难以排泄。解便的间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两天以上,且坚硬干燥,或呈颗粒状似羊粪,常伴有左下腹胀闷不适、上腹饱胀、嗳气、恶心、腹痛、肠鸣、排气增多等症状。长期便秘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头痛、失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须分虚、实、寒、热。其中以阴虚火旺体质为多见,可以养阴清热润下法治疗,如麻子仁丸(大黄6克泡水兑服,火麻仁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芍药15)、润肠丸(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等方均可选用。

  产妇产后便秘及老年之人便秘多属气血虚,则以八珍汤(白芍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5)加减治疗。

  气机郁滞者,以顺气行滞,升清降浊法治疗,选苏子降气汤(苏子10克,半夏10克,当归10克,前胡10克,厚朴10克,肉桂5克,生姜3克,大枣10)加莱菔子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适用于气机郁滞之便秘。

   脾肾阳虚患者,因中气不足,无力宣导大肠而致气虚便秘、顽固性便秘,则以补益脾肾,赔本通便法治疗。方用金匮肾气丸(熟地10克,山药30克,山茱萸10克,泽泻6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桂枝5克,附子6克先煎2小时)或自拟便秘方加减:黄芪4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丹参30克,火麻仁15克,郁李仁15克,桃仁15克,肉苁蓉15克,枳实20克,厚朴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白芍15克,生大黄45克泡水兑服,甘草5克。水煎兑大黄水服。加减:有坠胀感者,加柴胡10克,升麻10克。

.肛裂便秘

   肛管的皮肤全层破裂,伴周期性疼痛,并形成梭形溃疡者为肛裂。多因排便过于用力,使肛门皮肤裂伤,肛管狭窄、肛门湿疹、痔疮损伤继发感染日久而发病。临床以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特征,其病机以热结肠道、湿热下注和阴虚肠燥为多见。

   根据病因及病变程度辨证治疗。

   1.热结肠道

   凡出现大便干结,便时疼痛剧烈,甚则面赤汗出,大便滴血,其色鲜红、或多或少,肛门部灼热瘙痒,小便短亦,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或数而有力者,多因热结肠道所致。治宜泻热通便,养阴凉血。常用凉血地黄汤合麻仁丸。方药:大黄6克泡水兑服,火麻仁15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芍药15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地榆10克,槐角10克,天花粉10克,黄连5克,升麻5克,赤芍12克,荆芥10克。水煎服。

   2.湿热下注

   凡出现大便不畅,肛门疼痛,便中带血或滴血,肛门部潮湿,身倦怠,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者,多因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选方常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药:秦艽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3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当归尾10克,泽泻6克,槟榔10克,熟大黄6克泡水兑服。水煎兑大黄水服。

   3.阴虚肠燥

   凡出现大便干燥,便时疼痛或出血,口干咽燥,欲饮不多,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多因阴虚肠燥所致。治宜养阴生津,润肠通便。选方常用增液汤(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0),加槐花10克,仙鹤草10克。水煎服。

   4.血虚肠燥

   凡出现面色无华,唇甲苍白,大便干燥,便时疼痛或出血,或头眩心悸,舌质淡,脉细弱者,多因血虚肠燥所致。,治宜补血养阴,润肠通便。选方常用润肠丸(当归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加减。

   对于便秘而致肛裂的病人,除用内治法进行治疗外,还可采用外治法治疗。

   (1)常用外治法如下所述。

   1)敷药法 肛裂早期患者,可用生肌散、九华膏或生肌五红膏外搽;陈旧性肛裂患者,可先外用七三丹或红升丹化腐,再用肿意膏消炎,生肌散生肌,皮黏散收口。

   2)洗涤法 常用苦参汤(苦参40克,蛇床子40克,白芷15克,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20克,菖蒲30克、枯矾10克,皮硝30克,花椒15)加减,趁热先熏后洗;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便后坐浴,消肿止痛。

   3)塞药法 解尽大便,清洗坐浴后,将消炎栓或痔疮宁栓塞入肛门内,消炎止痛。

   (2)肛裂便秘的预防方法 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种。

   1)注意起居饮食 不可疲劳过度、酗酒及过食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葱、生姜、蒜、胡椒,并应忌饮烈性酒、浓咖啡及浓茶等饮料。以免损伤脾胃,滋生湿热,导致湿热下注。

   2)防止便秘 避免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撕裂肛管上皮。

   3)积极治疗肛周皮肤病 肛周皮肤发生湿疹、皮炎、瘙痒等症时,应积极治疗,防止肛周皮肤革化;以免弹性减弱,而导致肛管撕裂。

   4)积极治疗皮肤损伤 肛管上皮损伤后,应积极治疗,防止因感染而形成溃疡。

   5)积极治疗肛窦炎和肛乳头炎 对患有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病人来说,应及时治疗,以免诱发肛裂。

   6)坚持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快走、打太极拳、练气功、做体操等。

.痔疮性便秘

   便秘患者中,由痔疮所致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肛门周围静脉比较集中,便秘时,大便因缺少水分而变得干硬,解便时比正常用力更大,导致肛周静脉严重淤血从而形成痔疮。痔疮形成后,由于大便秘结干燥,排便时,往往会出现肛周疼痛,患者因害怕疼痛而不愿排便,使本来秘结的大便因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分吸收,而更加秘结干燥。排便还将严重地损伤肛门周围的黏膜组织,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便秘的同时必须治疗痔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治疗痔疮性便秘多以寒热虚实为纲,进行辨证施治。

   1.大肠实热型

   症见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或内痔脱出,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常用凉血地黄汤合槐角丸加减,或服痔瘘合剂。方药:槐角10克,地榆1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黄芩12克,蒲公英10克,千里光10克,地丁10克,赤芍12克,枳壳10克,甘草5克。水煎兑大黄水服。

   2.湿热下注型

   症见肛门红肿胀痛,下坠,坐卧不安,大便干燥,内痔脱出,或便血色暗,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选方常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方药:秦艽10克,桃仁10克,皂角刺3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黄柏10克,当归尾10克,泽泻6克,槟榔10克,熟大黄6克泡水兑服。水煎兑大黄水服。

   3.气滞血淤型

   症见肛门肿胀,皮肤色紫,淤块疼痛剧烈,内痔嵌顿,表面紫暗,糜烂,便秘溲黄,或胁痛心烦,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苔黄,脉弦数者。治宜活血祛淤,行气消肿。常用活血散淤汤加减,或用血府逐淤汤,加地榆。方药:当归尾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川芎10克,苏木6克,丹皮10克,枳壳10克,栝楼仁10克,槟榔10克。水煎兑大黄水服。

   4.气虚下陷型

   症见肛门坠胀难受,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内痔脱出或脱出后不易复位,便血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或细弱者。治宜补气升陷。选方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地榆。方药:黄芪3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人参6克泡水服,柴胡10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5.阴虚肠燥型

   症见头晕咽干,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便时肛门疼痛,痔核下脱,滴血,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者。治宜养阴润燥。常用润肠丸,加地骨皮,阿胶。方药:当归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地骨皮12克,阿胶6克烊化兑服,甘草5克。水煎兑阿胶液服用。

招生计划

『中医理论教学学员』

¥:1.1K/人

送中医经典书籍(电子版)

微信:zzjredfight

注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5人以上开班,如一人邀约多人一同学习,优惠100

『中医一对一讲解』

微信:同上

注明:一对一

¥:2K/人

中药学等诸多中医理论讲解会不定期发送

非需勿扰

谢谢关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便秘不可怕,中医内科帮助您
中医内科学讲义(十九)便秘
便秘分型治法大总结!同样是便秘,分清情况选择有奇效
〖便秘分型】分清情况选择治法有奇效
不是所有的便秘都适合用泻药!
再严重的便秘,都可以治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