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妈妈当妈妈》|我该如何陪你走到最后?(3729/10分钟读完)

字数:3729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作者:童梦

校对:LIT.CAVE

2015年有部法国电影《最后一课》,豆瓣评分8.6,影片讲述了92岁的老人玛德莲,不堪忍受身体逐渐失能的困扰,在生日那天向家人宣布自己将选择主动结束生命的故事。


电影是根据法国前总理利昂内尔·若斯番的母亲真实经历写成的自传《那就10月17号吧》改编,上映后引发了法国社会争论,而中国观众,尤其年轻的观众却表现出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这是一个巨大的认识差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速,远超欧美,根据官方最新统计估算,到2033年,我们的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我们准备好了吗?显然,没有,那么“一死了之”似乎就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年轻人经常会这样调侃:在我身体健康的时候我要尽情享受人生,老去时,在自己还能控制自己身体的时候,自己结束,免去缠绵病榻的种种痛苦,也给家人减轻负担,多潇洒,还有点浪漫!

可是人生啊,哪有这么简单?衰老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但是身体失能却可能是某个清晨猝然发生的事情,之后才是一段漫长、黑暗的奔赴死亡的日子。

那个时候,人可能失去了自我结束的力气,也有可能是失去了自我结束的思想,或者说,大脑已经被ß——淀粉样斑块占据,神经元纤维也不再“翩然起舞”,而是慢慢纠缠在一起,成为一团不能思考的乱麻,无法产生一个清晰的想法,比如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这本《给妈妈当妈妈》书中的老妈妈所患的疾病,现在医学界称之为“认知症”。

认知症不请自来。作者陆晓娅在序言中说:“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请自来的,你没法提前想好怎么对付,只有当它发生了,你才明白,在未来的日子里,你的人生将不再按照你的预期前行。”


作者的妈妈是标准的“高知”,毕业于上海交大,解放时期的南下文职干部,50年代进入新华社,与丈夫一起常年外驻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是新中国第一批驻外新闻工作者,为国家的外交宣传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的人,性格坚强,智商超群。

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认知中,这种病应该高发于学历低或者思维简单、性格沉闷的人群,所以我自认为永远不可能沾边,倒是经常会和父母开玩笑,你们这代人受教育比较少,退休后要培养兴趣,多看书看报看新闻,多出去溜达,不然脑子就慢慢迟钝了,小心“老年痴呆症”呀!

我的父母是普通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中学文化,两个人都是不喜欢热闹的人,被我这么说,一开始不高兴,后来也积极关注这个问题,看人民日报、新闻联播,这几年用智能手机看各种时事新闻以及养生八卦,也被我拉着在北京以及周边城市旅游,还策划着趁着腿脚灵便“出国游”,只是2020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些计划,总之我和我的父母都没有真正怕过“认知症”。看了陆晓娅妈妈的情况介绍,我心里有点慌了,看新闻有用吗?做一辈子新闻的人都逃不掉,怎么办啊?万一……怕!

人老了,记忆力开始衰退,脾性也渐渐“古怪”,人们称之为,“老小孩”,“老糊涂”,本人和周围的人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殊不知这可能就是“认知症”的开始,作者的77岁妈妈就是从丢钥匙、炒菜没关火就出门“云游”了、看报纸倒着拿这些小事开始的,等到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记忆力已经在同龄人最低水平,认知能力严重下降,她得了认知症,要命的是,目前医学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也不可能根治,通过吃药,以及增加社会交往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这世上,有钱、有资源能办到很多事情,但是治不了认知症。作者的妈妈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退休后独居,看报看电视,极少与邻居交往,生病后性情更为急躁,怎么可能突然自己主动增加社交,她需要亲人的帮助,不仅仅日常事务的料理,更重要的是付出心力,老妈妈的丈夫去世多年,三个子女当时都有工作,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难题?

老妈妈是幸运的,三个儿女非常孝顺,经济条件优越,他们抽出来大量的时间轮流陪伴自己的母亲,也经过多方物色、磨合最终为妈妈挑选到了非常贴心、细致的保姆,再到进入专业的老年护理机构,他们共同努力,一起照顾这个慢慢退回婴儿状态的妈妈。从确诊到离世的十三年里,老妈妈慢慢失去了往事的记忆、认不出自己的子女,最后身体各项运动机能比如走路、语言、吞咽抬起头、呼吸也消失殆尽,每一步变化都是向着死亡,但是每一步都有孩子们、医生、护理人员的爱陪伴,所谓的社交不是无目的、无差别的人际交往,而是与关心、爱着自己的人、自己关心、爱的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拥抱、亲吻、交谈,喂饭、搀扶,或者只是默默陪伴。

我们无法获知老妈妈那逐渐荒芜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痛苦、挣扎、无助,但是有爱,这段路或许可以不那么恐惧。如果有爱,我们就有力量和勇气和家人走完这一段路。

本书中,作者用35个短篇记载了母亲罹患认知症后从逐渐失智到离世的十三年间的点点滴滴,也浸润了自己的情感转变历程。“妈妈”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象征着“生命”、“爱”、“奉献”、“坚韧”等等我们能想到的一切人类美好情感,在这些高度抽象的名词之下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特色。

作者陆晓娅出身在这样一个别人羡慕的“高知”家庭,即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也过着优越于一般孩子的物质生活,接受了在当时来说非常好的教育,从后来她从事的新闻记者工作、后来从事心理工作,在北师大开设公共选修课《影像中的生与死》都能看出,家庭给予了她在学业、事业的方面很好的支持与积极影响。

但是,在书中,作者在序言中就说,照顾母亲是协调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非常困难,另外一个不容易是“其实我从小没有得到母爱”,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35篇像“日记”的记录中,我们可以拼出一个陆晓娅的童年:父母早年长期驻外工作,把一岁多的女儿寄养外婆家,五岁上幼儿园都是自己去、自己回,15岁“上山下乡”插队陕北,盼到“文革结束,父母恢复工作,再次出国工作,直到父亲去世、母亲离休前作者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感情生疏,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或许也缺乏沟通。

如果说这是一代人普遍的命运,那么对于作者来说,母亲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母亲童年并未得到父母的关爱,心理受过很大创伤,她穷其一生,努力学习、参加Ge命似乎都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在逐渐是失智的岁月里,她忘记了眼前的女儿,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回家”“找妈妈”却经常挂在嘴边。
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是老母亲一生遗憾,而她也把这份遗憾留给了子女,因为一直得不到爱的人,就会丧失爱的能力,虽然她不打骂孩子,但是也不会表达温暖的母爱给孩子。

作者说自己父母那代人都把一腔热血洒在建设新中国的宏伟事业上,对孩子的情感需求鲜少关注,几乎是成了普遍现象。但其实50后、60后,这些人长大后,做了父母,情感也是普遍粗糙的(作者除外,和女儿特别亲密),因为他们投入了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父母对待自己的那些方式,他们痛恨,但又不自觉承袭了下来,“我小时候我父母就是不听话就要狠狠揍我,我就是这么长大的,那你也应该是”,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普遍性存在的,有多少人是在“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权威”震慑之下长大的,身体上看起来没什么残疾,心灵伤痕累累。

有的人一生带着这种伤痕,有的人机缘巧合自我疗愈,作者就是。生活逐渐不能自理的老妈妈需要全方位的照料,“洗澡”是重要一环,虽然有经验丰富的保姆,但是“坦诚相见“的时刻,还是女儿最合适,在给妈妈洗澡过程中,作者抚摸了妈妈的肌肤,开始还觉得“快80岁的人了,皮肤还这么光滑,这么有弹性”,慢慢地那些褶皱,那些萎缩的肌肉,都滋生出一种“怜惜”,于是她轻轻地抚摸、涂抹润肤露,把这种怜惜放进动作里,妈妈的心应该是能感受到的,女儿的心在付出的过程中也得到抚慰——不能怪妈妈,她没有得到过这样被温柔对待的经历,把情感埋在了生命最深处。

原谅了妈妈,就是疗愈了自己。在之后的日子里,这对母女经常手牵手,慢慢散步,直到老妈妈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但还是习惯女儿的手牵着自己,抚摸自己。

多年的记者职业生涯训练,作者的文笔简洁、克制,没有很多煽情的文字,甚至还不乏风趣,她自己也不希望以“漫长的告别”那种挽歌式的形式记录这一段时光,但是告别,总是让人的心很疼,读到最后一篇,“人临终最后关闭的是听觉系统,所以我趴在妈妈身上,轻轻对她说……”,我的泪水瞬间爆发,“妈妈没有任何反应。”


无论做了多久的心理准备,离别的一刻,还是锥心刻骨,“无创伤抢救”给了老人家一个有尊严的离开,穿着丝绒旗袍、黑袜子、涂着口红,给亲人留下一个并不灰暗的临终印象,这样也符合妈妈的要强个性。

作者在书中写出了很多和妈妈日常相处的生活细节,也提供了很多医学、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护理信息,这既是给作者自己的一份美好回忆,也给认知症家庭提供了一份翔实的“看护手册”。

照顾认知症患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属承受着巨大的体力、心理压力,书中披露一个统计数据,在这些家属中60%患有抑郁症。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家人不遭遇认知症,也不能保证自己与它绝对无缘,时光飞逝,苍老转瞬即来,提前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常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也能缓解一些焦虑,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本书的话题虽然很多人都想要逃避,但是却值得我们去了解。


喜欢阅读,记得把【文穴】加为🌟星标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发现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达子香 || 潘妈妈
情感事业健康上不顺,原因可能很简单
永远记着母恩
过年别只给父母钱
一位耄耋老妈妈,悠然的躺在儿子的怀里,儿...
这十本书,让你知道父母有多爱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